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73家私募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

2016年08月20日 07:40    来源: 广州日报    

  证监会加强监管私募机构。

  昨日,证监会通报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证监会对305家私募基金开展了专项检查,并将涉嫌犯罪的4家私募机构违法线索移送地方政府或公安部门。

  其中,73家私募机构被证监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包括红杉资本股权投资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福建滚雪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创势翔投资有限公司等知名私募机构。

  文/ 广州日报记者吴倩

  广州日报讯 在市场无风险利率下行和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资产管理行业迎来爆发性增长。为促进资管行业的规范发展,监管部门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在进一步强化,并加大了对私募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

  6家私募遭立案稽查

  昨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今年上半年,证监会组织各证监局对305家私募基金开展了专项检查,涉及基金2462只,管理规模0.9万亿元,占行业总规模的14%。

  张晓军称,在2016年上半年对私募基金开展的专项检查执法行动中,发现了4家私募机构涉嫌非法集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6家私募机构存在承诺保本保收益、挪用和侵占基金财产、基金资产与自有资金混同、虚构投资项目骗取资金等严重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行为,65家机构存在公开募集、未按合同约定托管基金财产等,199家机构存在登记备案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违法违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证监会依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将涉嫌犯罪的4家私募机构违法线索移送地方政府或公安部门,并对其中3家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二是相关证监局对6家存在承诺保本保收益等严重违规问题的私募机构立案稽查,并对其中5家机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三是相关证监局对65家存在公开募集问题的私募机构及1名责任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四是对5家失联私募机构由基金业协会启动失联程序,并向社会公示。

  “扶优限劣”私募监管细化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私募监管原来是真空地带,现在办法不断出台,把私募的整个运作监管得越来越细化。”其提到,越来越多的业务有相应的文件来指引,其实这正是今年以来私募监管从严和“扶优限劣”的表现。

  今年7月15日,史上最严的私募基金募集新规实施,根据新规,投资者只能通过两种渠道购买私募基金,私募公司直销以及合格的代销机构。私募宣传只能面向特定对象,投资者购买完私募产品之后还有不低于24小时的冷静期,如果后悔不想买可在回访确认期解除合同,把钱拿回。

  渐趋细化的监管政策已在私募行业持续发酵。日前,北京证监局在其官网公布了关于对北京格上理财顾问有限公司、品今(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首证投资顾问有限公司3家公司的行政监管决定,3家公司因资金募集、合规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等问题被责令改正。

  而据悉,目前,基金业协会正在制定私募监管新规,着手搭建一套“7+2”的私募基金规则体系,即七个办法和两个指引。

  监管层高度关注智能投顾

  除加大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外,对正在成为资产管理领域新风口的智能投顾监管层也开始高度关注。

  据悉,目前,在国内市场,包括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都正在智能投顾领域进行积极布局。而诸如“线上的私人银行”、“机器人理财”等智能投顾平台也应运而生。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中国智能投顾市场规模将高达5.22万亿元,足以改变整个资产管理市场的格局。

  但据悉,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互联网平台打着智能投顾、智能理财的旗号,进行证券基金产品的销售,但并未取得相应牌照。

  对此,证监会表示,根据相关法规,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和注册取得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资格的机构,可以从事公募基金的销售活动。但对于未经证监会注册,而擅自从事公募基金销售业务的,证监会将依法对相关机构和个人进行处罚。

  证监会表示,将高度关注智能投顾,发现互联网平台未经注册、以智能投顾等名义擅自开展公募基金销售活动的,将予以查处。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