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必互保险李海博:相互保险不会冲击传统商业保险

2015年06月30日 10:0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上海6月30日讯(记者李治国)相互保险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是与第三方支付不同的是,监管部门及时发布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力图将其纳入正规监管体系。在文件发布四个月之内,就已经有20多家机构提交了筹建申请,这其中有一家名为“必互相互保险”的组织,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与其他机构不同,这是一个纯粹从网络公开发起的保险公司。记者日前采访了必互保险创始人李海博。

  当记者问起发起相互保险公司的初心时。李海博说,创业之前在一家保险公司总部做电子商务渠道负责人,去年下半年离职创业。总是被问到初心的问题,其实情怀和初心不是讲出来的,而体现在历程的点滴细节里,而且初心更适合创业多年人回首来谈。他说:“我承认金融一般是土豪玩的游戏,但相互保险不是,这就是一场庶民的盛宴。”他认为,历史上很多大的保险公司最初都是草根民众自发组织起来,自我保障的一种组织形式,到了后期演变为资本游戏。不用避讳谈保险业的社会形象比较低下,我们业内人士也经常自我吐槽或自我调侃,“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这是我们的口号,保险业的问题在于股东的追求和客户需求不一致,而相互保险公司的所有者就是客户本身,所以这是一次正本清源的机会。从我个人来讲,参与过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全过程,后来还牵头筹建过了两个业务渠道,现在上报保监会的几百页申请材料,80%都是我自己亲自写的,筹建一家保险公司在每一个关键节点的关键任务我都清楚,难度是很大,但并不可怕。

  “保监会规定发起一般性相互保险公司只要500名创始会员就可以,在你们之前也没有见到在单纯从网上发起的相互保险公司,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记者问道。

  李海博说:“其实想找500个人签名上报,这个不难。但我们希望成为一个划时代的相互保险组织,一个创造历史的坐标式企业,所以非常重视程序和仪式感。相互保险的核心理念就是公开、自治和共享,每一名会员都是自愿加入,未来也将共同分享缔造历史的喜悦。我们四个小时就募满了1000名创始会员,每个人都有刻上编号的姓名的徽章。后来发起代理人互助计划,征集志愿者参与加入筹备组,一晚上就有60多人报名参与义务工作。目前我们全职的人员不多,但是有近百人参与常务的日常工作准备,还有几个线上群组近千人参与调查、讨论和测试评估。但是这些人不是“必互保险”的粉丝,他们的称谓叫“互主”,因为客户就是公司的主人,这是写在组织章程里的,是相互保险不可动摇的根基。这都是互联网的力量,在100年前国外的先行者发起相互保险的时候是不可想象的。”

  “你们之前公告宣称已经将筹建申请正式上报保监会,据说已经有20多家上报,既然相互保险是非盈利机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资本愿意参与其中?”记者又问。李海博说:“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认识和发展的过程,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寻找投资,可以说非常困难,投资人根本听不太懂什么是相互保险。你让人拿一个亿,不给股权、没有抵押担保、偿还期限不确定、利息也不高,投资人都觉得自己一定是发疯了才会投吧。但是这个市场不缺聪明和敏锐的人,稍给一点时间,现在很多人逐渐明白了其中的价值。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希望借此变相控制相互公司,达到投资目的之人,这一点我之前写过文章进行过论述。中国人老是喜欢控制,其实这都因为整体战略不清晰,没有找到多方平衡的利益出口。想不想控制公司,我有一个不算准确但非常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敢不敢放弃会员代表大会制度,直接实行全体会员一人一票的治理机制,在这算是给市场做个提醒。尽管我们目前已经具备发起的1个亿资金,但只要是理念相合的资金投入我们仍然欢迎。而且相互保险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我们还曾表达过大家可以合力一处的态度,完全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那么,相互保险会对商业保险形成冲击吗?李海博认为,相互保险在中国会经历几个阶段,初期根本不会有什么冲击,补充和合作要远远大于竞争,我们甚至正在考虑把初期的资金管理和一部分服务托管给商业保险公司;未来相互保险与商业保险会有竞争,但这与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差异不大,都是比价格、比服务,比差异化特色。这种竞争对市场是有益的和良性的,有助于整个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和市场发展方式的转型。

  李海博认为:“关于相互保险是旧世界的产物,适合小规模运作,最终还是要走向股份制这种说法完全是没有研究的凭空想象。相互保险在国外已经有100年以上的成熟历史,目前规模大的10几家的都在世界500强之列,而且在全球保险市场,这些年相互制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股份制。相互制与股份制各有优劣,犬牙交错式上升不存在压倒性替代的问题。而国内基本没有相互保险,就像过去我们没有市场经济一样,放开后毫无疑问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记者:现在市场上同领域被提到最多的还有抗癌公社和e互助,其中抗癌公社坚持不预交费用,而e互助只交9元钱,你如何看待其中差别,必互未来将采取什么收费方式。”他说,首先这两家机构都对相互保险在国内的发展都做出过有益的尝试,有些设计是很有创新价值的,我们也希望更多人和资源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大家经常对互助保险和相互保险不加区分,尽管形式和理念相近,但其实还是有本质差别的。第一是组织形势的差别,相互保险是国家认可的法人组织,有着清晰的治理和管理章程,具有法律约束和监管背书效应,而互助保险是民间自发组织;第二是规模,我不同意相互保险只适合小规模,但我同意互助保险更适合小规模,原因在于附加成本,如果一个互助组织每年管理的保费是1000万以内,会员数不太多,并且都是些低发生频率的险种,比如意外和重疾,则没有必要设立复杂的管理机构和体系,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如果规模庞大,管理保费数十亿,会员人数过千万,经营险种和服务内容复杂则必须成立正规保险机构,否则无法支撑其运转。关于收费,我个人的观点是必须预收,既然大家都彼此信任、也承诺履行权利和义务,预收自然是合理的,否则会员联络和制度成本将无法想象。

  “对于互联网企业,如果说我们在用相互保险做入口,很多人可能会笑,非刚需、低频率的保险不是一个好的用户入口。是的,互联网保险不可能做入口,但相互保险却可以,这里的相互保险只是一个示例和隐喻,现在市场上很少有人明白这次相互保险的开闸到底意味着什么,从这个意义上讲P2P模式与相互保险根本不可同日而语,这次变革冲击的也根本不限于保险行业内。目前市场上的玩家真正看懂相互保险的人不超过三个,自己算一个、还有一个在行业外,剩下一个算是表达对未知世界的敬畏。未来的新玩法现在说还为时过早,但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李海博说。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