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高利润让“假银行”铤而走险

2015年01月25日 08:30    来源: 中国网    

  一个没有任何金融资质的“合作社”,将内部刻意装潢得和国有银行一模一样,并以高额的贴息款诱惑市民来存款,短短一年多就有近200人上当受骗,涉案金额近2亿元。南京浦口警方介入调查后,发现这个“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工商营业执照上写的经营范围是农业信息咨询,与金融类没有任何关系,于是对这家“合作社”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1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假银行”的出现,惊掉了许多网友的下巴——在大街上,出现卖山寨货的小摊很容易,出现一个堂而皇之地把自己装修成国有银行样子的“假银行”却很像是火星上的传说。一方面,公众吃惊于这些骗子的大胆妄为,要知道,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是列入《刑法》的罪名;另一方面,公众也自然会质疑当地银监会(局)的监督能力,一个管理本地区银行机构的政府部门,竟然在一年时间里没有发现这个“假银行”,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纵容了这家“假银行”。公众如果稍稍有一些大意,就可能会受到欺骗。但是,防不胜防的骗术,总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能力。有些时候,即便百姓天天瞪着眼、竖着耳朵,也可能会因为骗术的高明以及思想上的松懈而受骗。在全国银行都基本属于国有,即便有民营银行也都有国有资本注资的语境里,公众总体上对银行还是比较信任的。突然出现一个“李鬼”,自然还真能认为是李逵。

  不过,以上只是管理层面的问题。真正的问题还是体制层面的,必须要追问:一个“合作社”为什么要冒充真银行?我国银行管理的体制,又存在哪些需要反思和改革的地方?笔者认为,这恐怕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银行的高利润,让其他所有行业都垂涎三尺。中国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不好意思的说,“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坦言,“在中国只要给你一个银行牌照让你经营,你想不赚钱都是比较难的事。”还有更雷人的,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称,“中国没有真正银行家,都是收费家。即使将银行行长换成小狗,银行也照样赚钱。”丰腴的利润,自然会让骗子蠢蠢欲动。现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充斥着一些骗子,但是,能在利润空间最大的银行领域行骗,才是“骗子中的战斗机”。

  二是,银行牌照,处于绝对化的垄断状态;利率也并没有完全进行市场化改革,目前政府也仅仅是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下限。即纯民营资本是无法在我国成办银行的,如果你有想开银行的想法,对不起,这里不允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政性垄断。也正因为如此,在市场利率未完全市场化之前,现在所有已成立的银行,都在享受着高额的垄断利润。

  三是,银行,现在为止仍然没有破产一说。世界各国的银行,都有破产的可能,而唯独在我国,银行是无法破产的。当然,因为利润高,银行都是赚钱的,破产的几率很小,但是,更大的问题其实是,因为银行利率没有完全放开,公众也便没有了“用脚投票”的必要性,反正在哪家银行办业务都是一样被剥削。

  有诱惑,就会有铤而走险的尝试。高利润、牌照的绝对垄断、利率的伪市场化以及永远不会破产的银行,让众多民营资本很是羡慕嫉妒恨。这或许是我国银行业最大的体制性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对于金融业改革有这样的要求:开放民营银行的准入门槛,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但是,相关改革仍然只停留在“只闻楼梯响”的阶段,这是比较遗憾的。(作者:王传涛)


(责任编辑: 关婧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