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员工持股,你怎么看?

2014年11月10日 07:03    来源: 中国经济网    

  自今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后,已有25家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而民生银行则成为银行领域第一家“吃螃蟹的人”。那么,为什么众多上市公司开始对“员工持股”如此看好?员工持股背后,又藏着管理者什么样的“小心思”?

  员工持股,是什么?

  员工持股(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简称ESOP)是目前通行于国外企业的内部产权制度,它是指企业内部员工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权,委托专门机构(一般为员工持股会)集中管理运作,并参与持股分红的一种新型企业内部股权形式。

  在中国,员工持股常被认为是“内部职工股”。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在实施股份制改造、引进证券市场时实施内部职工股制度,原是为了将职工的短期工资收入转化为长期利益,以避免短期利益驱动。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职工股大多源于公司定向募集,管理不规范,职工持股流于形式。

  内部职工股短期获利丰厚,部分企业将职工股变成赚取个人资本、买通权利或以权谋私的工具,结果强化了内部人控制。同时,由于股权过于分散,导致员工缺乏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现实可行性,致使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激励目的未能实现。由于政策不配套和利益驱动,职工股在短期内大量冲向股市,既冲击了证券市场,也使职工持股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沦为单纯的短期福利工具。因此90年代末内部职工股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通过十多年考验的证券市场,推行员工持股的客观条件有了长足进步,法律法规也更加完善。但有关股权估值、股份定价、持股数量与比例、持股资金来源、员工持股退出等技术性规范还停留在原则上,可操作性尚难验证。

  不仅如此,在大多数公司中,尤其是国有股权主导的公司,当股权激励本身都非常脆弱的时候,员工持股的效果也难以想象。由此,当下员工持股制度会否变味,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市场担忧的重点。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国外成熟市场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收入占比在35-50%左右,资本消耗性、高风险的金融类公司占比更高,投行类公司一般占60%左右。员工持股有助于各利益主体建立利益协同、价值取向于股东价值最大化。

  员工持股,谁在推动?

  早在2012年8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目的是为了加快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建立起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管理层力图在员工持股上有新的突破。但停留在表面的办法并没有对市场产生吸引力。

  直到今年6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在上市公司中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试点。《指导意见》明确,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相关资金可以来自员工薪酬或以其他合法方式筹集,所需本公司股票可以来自上市公司回购、直接从二级市场购买、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股东自愿赠与等合法方式这五种渠道。

  随后的9月22日,上交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信息披露工作指引》,明确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具体信息披露要求。在员工持股计划的制订方面,《指引》规定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员工持股计划的制订需要通过董事会审议、职工大会征求意见、股东大会通过等环节,并明确了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董事或者股东的回避要求。二是规定了上市公司需及时披露职工大会征求意见情况、员工持股计划全文和摘要、律师意见、独立董事和监事会意见等事项,并对具体内容作了规定。

  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在《指导意见》发布后,包括中国平安、伊利股份、通源石油、奥康国际、南方泵业、大富科技、美克家居、翰宇药业、朗姿股份、大北农、苏宁云商等多家上市公司都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

  而11月7日,民生银行公告称,董事会审议通过以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方案,拟发行不超过140846万股A股普通股,募集资金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员工以现金认购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发行价格为5.68元/股。这也是首家宣布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银行。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在11月6日的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已经注意到上市公司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的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上市公司可以利用合法资金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证监会对员工持股计划的实施不设行政许可,可自行实施。

  员工持股,都在怎么做?

  目前看,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分几种,如中国平安选择让员工自筹资金参与计划,拟由1000名核心人员,鼓励管理层及骨干员工自愿以其薪酬及业绩奖金增持公司股票。

  第二种是上市公司选择让计划持有人向第三方机构进行融资,但上市公司大股东给予支持,例如苏宁云商控股股东张近东,准备以其持有的部分苏宁云商股票向安信证券申请质押融资,为员工持股计划提供借款支持,借款部分与自筹资金部分的比例为3:1。

  另外有上市公司愿意为员工提供无息资金,比如朗姿股份,员工自筹资金以外所需资金可以向上市公司借款,公司控股股东拟以其自有资金向员工持股计划提供无息借款支持。

  持股计划的资金来源各有不同,而购买股票也大致有三种方式。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目前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是比较通行的做法。比如苏宁云商委托安信证券设立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美克家居、阳光城等多家企业亦采用类似方式。

  也有大股东“自掏腰包”的类型,如大北农公司控股股东邵根伙计划向员工持股计划无偿赠与9948万股大北农股票,约占公司总股本的6%。

  此外,非公开发行股票也是较多上市公司采用的一种方式。比如易华录,10月21日发布披露第1期员工持股计划,34.73%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易华录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价格为29元,认购股份798.55万股,约为其股价八折,这被市场人士认为一举两得,既满足了公司的资金需求,又实现了员工持股的目的,类似的上市公司有特锐德,苏交科、荣科科技、三川股份、联建光电等。

  员工持股,需要注意什么?

  目前来看,员工持股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长期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毋庸置疑,民族证券财富管理中心产品经理郑常斌指出,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实现中小股东与公司员工利益趋向一致,减小企业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有效弥补投资主体缺位所带来的监督弱化,同时有助于共同监督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等。

  而以民生银行为例,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认为,“通过十多年前的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基本的公司治理制度,下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以实现良性发展应该是银行业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

  从资本市场来看,员工持股计划短期将提振A股市场。特锐德、苏交科、荣科科技等在公告持股计划当天直接涨停,之后也纷纷创出自公布员工持股计划以来的股价阶段新高。

  但是员工持股制度并非万能,如何规避操作中的风险?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楚序平直言,在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激励为主原则,防止出现“平均主义大锅饭”,防止福利化不良倾向;应该对员工股权流动、股权退出等作出前瞻性规定,设置退出机制,而不是终身制;设置有效的股票流动制度,防止员工股权外部流失,防止被私下恶意收购,使持股员工范围始终处在为企业作贡献的范围内。(中国经济网记者 关婧)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