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真格贷藏百亿美元市值野心 未来或切入P2P

2014年10月25日 07:43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近日真格贷称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计划5年至7年内上市

  编者按:有句话叫“风口的猪也能飞”,不过谁会是互联网金融风口上那头能飞的猪?不差钱的风投触角又伸向了不断涌现的金融搜索平台。然而,不论是老平台还是加盟的“新军”,目前却陷入了尴尬——尚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金融搜索无疑具有诱人的、看的见的前景,眼下的迷茫或许只是其成长中的烦恼。

  ■本报见习记者 刘 琪

  金融垂直搜索圈子在今年迎来了一波融资热,91金融已完成2亿元的B轮融资,融360完成了6000万美元级的C轮融资,好贷网获得了同创伟业以及DCM等多家风投的青睐……

  引起《证券日报》记者注意的是,金融垂直搜索平台真格贷在今年3月份获得500万元的天使投资后,近期宣布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且,平台还计划在5到7年内上市,力争实现100亿美元的市值。

  于是,记者独家采访了真格贷的联合创始人卢仝,从平台定位、运作方式、盈利模式来探究平台想要创造百亿市值的野心之下,底气何在。

  百亿市值野心的底气

  “全中国5400万家中小企业,其中1600万家企业需要去贷款,而银行只能满足贷款需求的10%”,卢仝说道。不过,P2P网贷、小贷公司等民间借贷填补了小微企业借款难的空白。但是精准、高效、便捷地将借款人、借款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匹配仍是一个难题。因此在他看来,在这样的借贷环境中,高效低成本的互联网金融将是解决借贷问题的突破口,真格贷也由此在去年诞生。

  据悉,真格贷的运作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线上平台,针对有贷款需求的用户,提供贷款行业的垂直搜索和数据挖掘,以及贷款的服务导购和问答攻略;另一部分则是针对线下开拓贷款用的小贷公司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员,为他们提供一个银行信贷产品的搜索工具。据真格贷网站数据显示,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平台合作的服务机构达1700家,累计申请人数近9000人,累计个人贷款金额34698万元,累计企业贷款57580万元。

  值得一的是,开发针对贷款员的搜索工具也是真格贷的独特之处。卢仝告诉记者,由于目前银行的信贷产品种类多,所以银行会派不同的信贷员跟进不同的产品线,这也就造成单个信贷员对信贷产品信息的了解有限,无法为客户进行精准的匹配。而这款工具的作用就恰好可以帮助信贷员记住所有信贷产品,能将用户匹配给合适的信贷员。

  对于垂直金融搜索在借贷市场中的影响,卢仝谈到两个方面。“当我们收集的贷款产品足够多的时候,用户通过我们的平台去匹配产品,就有更多的选择”。对于融资企业来说,他们的可承担成本是他们借贷的依据。如果贷款产品选择越多,那么可负担成本就越低,这样一来就促进了小微企业融资。另外,由于平台上有银行、小贷公司、P2P等各类金融机构,当贷款产品信息明了时,选择权就落在了用户的手中。

  未来不排除做P2P的可能

  今年1月份,在国内投资机构中科招商举办的天使投资早期峰会上,真格贷被中科招商董事长、总裁单翔双“相中”,现场就决定投资500万元。对此,卢仝对记者表示对方确实有投资意向,但平台最终并没有拿这笔投资,主要还是条款的问题,“对赌太狠了,很可能从创业者沦为打工者”。不过同时他透露,虽然没有拿中科招商的投资,但是有一位知名的天使投资人投资了真格贷。此外,真格贷将完成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第一笔1000万美元年底完成,他表示,融资正在洽谈中,而且“有信心拿到这个额度”。

  对于未来上市做一个百亿美元市值的平台,卢仝告诉记者确实有这样的良好愿景,也希望以此来鼓舞全体员工。事实上,从这样的愿景中不难看出真格贷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野心不小,但是平台是否真的有这样的底气呢?在真格贷新闻负责人刘为民看来,平台的底气来自于,一是国家政策层面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二是目前借贷市场的需求旺盛,供给还无法满足需求;三是真格贷各项指标健康,有夯实的基础,“站在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是个好苗子”。

  卢仝告诉记者,目前平台的盈利模式很简单,“一是搜索,搜索这块现在已经有很成熟的模式;二是我们的金融搜索工具,一方面会有APP的下载费用,另一方面就是服务的过程中会有交易费用”。不过,他表示目前平台并没有以挣钱为目的,而是想把“路子跑得更清晰”,让看得懂这个路子的人一起参与进来。

  针对近期最为火热的P2P,卢仝谈道:“我不否认我们平台未来的想象空间,但是在这个阶段做P2P是不明智的。当征信体系不完整的时候去做P2P是很困难的”。

  卢仝表示:“想做互联网金融可以随时做,但是我们现在的优势是可以积累数据,会有无数客户在平台上做贷款这一行为,他们是否还款是由银行来做风控。我们可以变相地以这种方式积累数据,当这个数据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再做P2P也不迟。”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