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大摩华鑫人员现“走马灯” 公募业务被边缘化

2014年07月28日 06: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8日讯 (记者 康博 李乔宇) 人才激励制度的缺失不仅助推了公募基金公司员工的动荡,而且还让基金公司正在对公募业务越来越失去兴趣。这一现象从摩根士丹利华鑫身上便可见一斑,其员工在近几年如走马灯似的频繁离职的同时,公募业务也逐渐沦为“陪练”。

  而另一方面专户产品却大放异彩,成为该公司的一大亮点。目前,公司已经成立了20只专户产品,且还有多只新专户产品在发售中,这一比例大大高于其公募产品的数量。

  大摩华鑫人才变动如“流水”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公募基金公司总是伴随着人员频繁离职与严重的一拖多现象,即使是那些合资基金公司,虽然有外资的参与但也好不到哪去。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公司为例,该公司的前身为巨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8年6月12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变更,正式成为一家合资基金公司,其主要股东包括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士丹利国际控股公司、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中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外机构。

  本以为有外资股东的参与公司能够在管理和体制上有所突破,然而让人遗憾的是,该公司近些年来人员变动却十分频繁。根据统计,2012年,袁航、汝平、徐强、李君等4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李君有着5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2013年又有4位基金经理离职,分别是何滨、刘红、程志田、赵立松;2014年上半年,又有盛军锋、张靖两员大将离职。其中,盛军锋有着5.4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

  虽然从绝对数量上看每年的变动人数显得并不多,但却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晨星(中国)官方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958位基金经理管理着1718只公募基金,平均1人管理1.78只产品,在职基金经理平均任期为2年134天。而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目前有18只基金,在职基金经理仅8人,平均1人管理2.25只产品,超过平均值;平均任职时长为每人1年55天,低于同业平均任职时长。

  而在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上,该公司近期也是出现持续下降。据好买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公司的总资产规模为115.62亿元,比2013年末减少了22.72亿元,为连续三个季度下跌。

  优势资源向专户集中 公募被边缘化?

  在规模下降与人员频繁变动的背景下,摩根士丹利华鑫的公募产品业绩似乎也逐渐失去了人气。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公司旗下共有8只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除3只基金收涨和1只没有可比数据外其余全部亏损,最大亏损幅度为5.88%,而同类产品均值的跌幅仅有1.48%;而公司旗下的3只混合型偏股基金更是在今年全部亏损,无一上涨。这对于一直以业绩稳健的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来说,着实让人大跌眼镜,其实从一个现象上投资者就可以对此有所察觉了。

  今年上半年离职的两位基金经理盛军锋和张靖本是在公募业务上做的十分出色的基金经理。今年3月份,大摩华鑫发布了两则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将“一拖二”基金经理盛军锋调离公募基金岗位,让其转任专户投资经理。此前盛军锋在担任大摩卓越成长基金的基金经理期间,该基金累计获得了53.69%的收益率,远超同类同期23.25%的收益率;去年,该基金以38.32%的收益率位居大摩华鑫旗下股基业绩冠军。

  另一位“一拖二”基金经理张靖也于1月中旬被调到专户部门任职。公开信息显示,张靖于今年1月14日同时卸任大摩多因子策略股基和大摩量化配置股基的基金经理,被调到专户理财部担任投资经理,而其管理的大摩多因子策略股基无论是近两年还是近一个月的收益率都稳居同类前列。

  对于此种现象,一位基金公司从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连续将两位骨干调到专户部门任职说明摩根士丹利华鑫急于想把专户业务做起来。大摩华鑫基金公司官网显示,自2012年9月份至今,大摩华鑫共成立20只专户产品,其中去年全年成立15只,但去年全年仅成立3只公募基金;今年以来该公司没有新发公募基金,也没有新成立公募基金,但今年以来,其不仅成立3只专户产品,3月份还新发售了6只专户产品(目前均未发布合同生效公告)。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