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比特币癫狂的不归路 玩的就是心跳

2013年11月25日 07:17    来源: 国际金融报     陈志龙

  “中国式资产泡沫向纵深挺进,每一轮炒作过后,留下的都是一地鸡毛,每一次潮水退去,留下的都是杯盘狼藉的烂摊子。比特币的疯狂过后,相信仍然会是重蹈一条宿命的‘不归路’。”

  在中国投资者的推动下,比特币市场行情水涨船高,11月19日到达历史高点8000元人民币,仅仅过了不到24小时,次日的价格又过山车式地回落到5800元人民币,在中国,“比特币玩的就是心跳!”

  比特币,“理论上确保了任何人、机构、或政府都不可能操控比特币的发行量,完美地解决了通货膨胀问题。然而,通过计算机运算产生,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去中心化、全球流通、专属所有权、低交易成本已成为一种炒作概念。比特币从首次公开交易时只有0.03美元,爆炒到当下眩晕的价格,涨了千百倍。难怪有人说,“我要是把2008年买房的钱买成比特币,现在就是亿万富翁了——虽然房子涨了一倍,但人家比特币涨了上千倍啊!”

  旧金山一位投资家Joisn Seims推算说,如果比特币的货币化之路只要有10%的成功率,那么比特币的总价值将达到黄金总价值的30%,每个比特币的价值将达到13500美元。那就是说,在5年价格涨了上千倍之后还将再涨数百倍。从来没有一种财富神话像比特币这样让人眩晕而迷魂。

  这一幕财富神话让人想起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事件。16世纪,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到西欧的荷兰,法国植物学家克鲁西斯在莱顿大学又培育出美丽的变种,郁金香便在荷兰盛行起来,最名贵的郁金香球茎价格由巴黎的时尚需求带动,法国的名媛和贵妇以花期不超过7天的新鲜郁金香来做服饰,由此荷兰人开始了对郁金香的炒作。因为花容易枯萎,很难成为投机主体,相对容易保存并具有繁殖能力的郁金香球茎交易便大行其道。

  有记载说,1637年1月,1.5磅的“维特克鲁兰”球茎市价为64荷兰盾,到了2月就达到1700荷兰盾,当时上品的郁金香在巴黎单支价格都卖到1000荷兰盾,单个球茎价格可以卖到5500荷兰盾,当时,100荷兰盾可以买一头牛或者4头猪,200荷兰盾可以买到2吨黄油。

  当时,许多先期参与投机的人都成了暴发户,价格的无限制上涨刺激了投机者更多地涌入,现货交易不够,期货交易也被开发出来,球茎不进行交割前不需要支付货款,只需要很少的杠杆资金,于是赌注越下越大。疯狂的交易到了后期,大家都在“玩跑得快”,神话破灭的那一刻,价格跌得只剩几十分之一。

  17世纪初的郁金香泡沫和18世纪初的南海股票泡沫事件一道,成为人类泡沫经济史的经典性、代表性事件。

  纵观每一轮泡沫,无论是郁金香热还是南海股票泡沫,从发酵到最后破灭,总被一个时代的新概念、新需求所驱动。但这丝毫不妨碍有人下注,只待最后梦醒时分,裸泳者尴尬地现身。

  泡沫经济最大的危害在于扭曲了资源配置、误导人们的价值观,资金不是进入实体经济,而是用于投机。人人都希望通过投机不劳而获,贪婪加剧了泡沫膨胀,助推产业空心化和民众赌博氛围。郁金香事件让后来的经济学家给出了关于泡沫经济更深刻更本真的定义——基于对实际交易情形的无知而无法解释的资产价格的大起大落。这是经典而深刻的基于人性弱点的泡沫经济本源分析。

  这些年,过剩的民间游资这些年追逐疯炒红木、黄龙玉、鸡血石等,狙击农产品、中药材、大宗商品、邮币卡,眼下又盯上比特币,这些都是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热钱和投机资本挟裹,中国此起彼伏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缩影。中国式资产泡沫向纵深挺进,每一轮炒作过后,留下的都是一地鸡毛,每一次潮水退去,留下的都是杯盘狼藉的烂摊子。比特币的疯狂过后,相信仍然会是重蹈一条宿命的“不归路”。

  (作者系资深报人)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