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曾经的金融创举如今成尴尬阑尾 B股退出之路如何走?

2013年04月15日 15:15   来源:科学时报   

    中集B、万科B、丽珠B、东电B……B股正在逐个退出历史舞台,让我们起立,欢送,道一声:别了,B股!

    曾经:全球金融创举

    也许,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B股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那是因为关于B股的新闻不断,尤其是近年来关于B股退市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如今B股退市大幕已然拉开;说是陌生,由于B股刚设立时不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因此境内真正的B股投资者数量远不及A股,即使境内投资者有所涉及B股,但绝大多数人B股投入的资金额也远不及在A股的投入。  

    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中国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外资股。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根据规定,它的投资者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中国港澳台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以及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而究其缘由,B股设立之初是为吸引外资投资国内企业。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称,B股最初为吸引外资而设立,“说白了,就是创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值中国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鼎盛期,在当时,吸引外资较多采用国际长期信贷和实业投资的模式,基本没有股权投资的形式。而在人民币至今仍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境外投资者利用股权投资的形式买卖中国股票,又能避免还处于“幼儿期”的中国证券市场不至于过早地承受国际投机资本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呢?

    面对这样的难题,B股市场应运而生。可以这么说,B股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创设,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金融创新,被国际经济界人士誉为是一个制度性的创举。

    对于国内B股上市企业而言,其创新的重要意义在于开辟了新的筹集外汇资金渠道。与对外借款和发行外币债券相比,发行B种股票筹集外资只需支付股息、红利,不存在还本,可以避免出现周期性偿还高峰。

    如今:尴尬的B股

    1991年,深圳南玻公司发行上市第一个外资特种人民币股票后,标志B股市场正式成立运作。

    然而,B股投资者限制为境外人士,而大陆人士是无缘投资B股的。由于缺乏投资者的踊跃参与,B股在开板后跌多涨少,交易长期清淡,大批国际投资者被套牢。直到2001年2月,情况才有所改变,证监会宣布开放境内个人居民投资B股。一声令下,国人蜂拥开户,B股股价犹如雨后的春笋,拔地而起,连续上涨4个月,上涨幅度达200%。但以后的事实证明,在2006年大牛市来临之前,B股对境内人士开放只是解放了被套牢的国际投资者,大批的境内投资者成为替海外资金高位接盘的“活雷锋”,而其中的相当部分人杠铃一举就是12年。

    根据Wind数据,在启动转板退市之前,沪深B股两市共有107只B股,其中有86只属于A+B股,晨鸣B更是A+B+H股。其中,在B股退市转板之前,86只B股相对于A股全部存在折价。业内人士表示,在未有真正的转板退市举措实施之前,大多数B股价格与公司内在价值不符,公司投资价值被严重低估,不但有损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对全体股东利益也造成一定损害。

    当然,一个市场的成功与否并不能完全以涨跌来判断,但B股已成了一个“僵尸”市场却是不争的事实。

    “当时外汇紧缺,用B股融资无可厚非。但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存量巨大,每年也有不少增量,故用B股来融资已无必要。监管当局已经很多年没有批准过B股的IPO或再融资,B股的融资功能已经基本丧失,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B股用美元或港币交易,这两种货币近年来相对于人民币都在贬值,这也降低了市场对B股的兴趣。而且,外资企业的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早就取消,与内资企业一视同仁,享受国民待遇,B股公司无论是从税收优惠角度,还是从再融资发展的角度而言,自身也没有在B股市场存在的必要。”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

    正如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女士所言:“B股市场是中国股票市场的‘阑尾’,印证了中国企业曾经对外汇的渴求,印证了境内投资者曾经拯救大兵雷恩,当了一次最大的冤大头,印证了失去活力的市场如何僵尸化,现在,这个市场地位尴尬,什么也不是。”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市场,它的终结最好的方式就是消亡!

    B股的退出之路如何走?

    B股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B股上市公司的退出成为必然选择。然而,在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尚不能自由兑换的背景下,如何退?怎么退?投资者如何收回初期投资的真金白银?

    从目前来看,B股转板最大的障碍在于:人民币在国际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和流通。沪市B股是以美元为交易币种,深市B股是以港币为交易币种。因此,从币种的角度而言,深市B股转H股要相对容易些,B转H自然也成为B股退市的突破性选择。

    2012年8月,中集集团宣布将其B股股份以介绍方式登陆港交所挂牌交易;仅历时4个多月,中集H股便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并挂牌交易。这意味着,内地资本市场首家“B转H”成功转板。对于证券市场而言,首家“B转H”的顺利实施,无疑是B股市场的一座里程碑,并将触发B股上市公司的转板热情。

    2013年1月,地产龙头企业万科B和民企上市公司丽珠B也相继出台B转H方案,转板方式与“中集模式”几乎一致,均以介绍方式变更为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境外上市外资股。为充分保护B股股东的合法权益,3家公司均安排向全体B股股东提供现金选择权,具体行权价格在其B股股票停牌前一交易日收盘价基础上溢价5%。

    第二条道:B转A,这也许是以美元为交易币种的沪市B股的最佳选择。2月21日晚间,东电B股(900949)祭出了市场期待已久的B转A股方案。东电采取了换股吸收B股同时发行A股的方式:其控股股东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能电力”)将以吸收合并方式合并东电B,并发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而东电B将退出历史舞台。东电B转A的做法或许将成为沪市A+B股退出B股的典范。

    第三种,先回购注销、退出B股市场再转板。这或许是解决纯B股的主要途径。目前,沪深有21家纯B股公司,可以通过回购私有化退市,而后重新在A股上市。如果企业现金流充裕,直接退市未尝不是好办法,但估计愿意直接退市的B股公司不存在。不过,历史上,丽珠B、鲁泰B、上柴B、晨鸣B都曾经推出过B股回购方案。关于回购B股的原因,大多因为B股股价大幅低于A股股价,公司认为B股的价值被低估,所以决定回购。不过,B股市场虽不断有公司推出回购方案,但是均没有完全回购B股的计划。

    去年4月,伊泰B股曾公告称,获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发行不超过2.97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含超额配售3875万股)。发行完成后,伊泰B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可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伊泰B发行H股对解决B股市场问题的效果尚待观察,但至少将成为B股市场改革的有益探索。

    不管B股上市公司会选择哪条路径退出,退出B股的进程已然不可逆转!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