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谈现场(王耀峰/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8日讯 (记者朱丹) 4亿垃圾债如期兑付,沸沸扬扬的ST海龙短券违约最终得以化解。原本预期在3月底推出高收益债券,由于ST海龙事件市场解读为被推迟试点。昨日,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评级总监钟用、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助理、中财-鹏元地方政府投融资研究所副所长李慧杰、国开证券首席分析师李世彤,做客中经在线访谈栏目,就ST海龙如期还债以及引发的高收益债若推出后的投资和信用评级等问题进行畅谈。【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ST海龙如期还债地方政府贡献大 高收益债券将成民间投资新渠道
国开证券首席分析师李世彤对于ST海龙如期还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这起事件中,地方政府起到了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十多个亿的资金,基本上地方政府在努力提供着。另外,地方政府还给其找了一些所谓的代加工项目,让这个企业恢复一些再生产,或者有一些正常的收益。政府也是为了体现出本地的国有企业在此事上能得到顺利的解决。
李世彤指出,高收益债券将为一批不愿意冒太大风险,也容忍不了银行的低利率存款的民间的资金提供一个合法的投资渠道。新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以后,可能想在债券方面的发行要打开一个口子,对于中国债券市场来说确实很有必要。目前来看,包括我们现在在谈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很有可能要解决民间的高利融资,而高收益债券正好为大笔的民间资金指明了去向。
政府对债券违约“零容忍”不利于市场成熟
对于ST如此糟糕的现实情况,10亿元亏损,80亿债务,30亿对保担保。4亿垃圾债却如期兑付,钱从哪里来,李慧杰认为,大部分的钱可能来自于恒丰银行给其提供的一笔短期的流动性支持。同时这笔贷款由潍坊市政府提供了资金担保,而这正是中国债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现象,即债券不违约,投资者利益得不到保护,破产公司不退市。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一直对违约现象采取零容忍,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一个不违约的市场是不成熟的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要正视违约 高收益债券仍需谨慎对待
钟用认为,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这几年债券市场规模快速的提高,债券违约将成为必然事件,即便没有ST海龙事件,也将会出现其他债券违约。当出现违约时,监管机构不会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让债券违约的主体动用别的资源偿还债务,一直保护对市场的发展是不利的,而当面临违约,企业往往动用除了企业之外别的资源,比如背后股东的支持甚至政府的背景去偿还债务,这在背后所付出的成本往往得不偿失。
“高收益债券当中往往充斥着不少垃圾债券,评级机构必须谨慎对待,为投资者把好关。”钟用说指出,评级机构从自身方面规范评级流程,要有相应的监察的部门或合规部门;要让级别决定的人有独立的发言的权利,不受公司经营的目标和市场因素的干扰;在市场运作过程中,市场和技术之间要有隔离层的机制,不要让市场影响到客观公正性。
债券发行者与评级机构要有诚信意识
对于此次出现的ST海龙偿还困难的问题,钟用指出,债券市场的发行者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应该树立一个更强的诚信意识,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广大的投资者,及时、客观的公布自己的信息。另外,市场相关的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也应该做更多的工作。而市场投资者则要加强自己的风险识别能力,避免损失的发生。
钟用认为,对于高收益债券这一特殊的品种,评级机构除了坚持客观公正评级态度以外,要在整个信用政策的把握上更加谨慎。
访谈精粹
钟用:评级机构应审慎对待高收益债券 坚持客观公正
李世彤:高收益债券将成民间投资新渠道
李慧杰:政府对债券违约“零容忍”不利于市场成熟
钟用:ST海龙如期还债 高收益债券仍需谨慎对待
以下为文字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