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稳健增值 提升投资体验

2018年10月15日 08:5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回顾之前十年的历史。根据统计数据,2017年年底相较于2007年同期,M2存量年均增长15.4%,银行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年均增长49.5%,公募基金规模年均增长13.5%。其中,货币基金规模年均增长50.8%,债券型基金规模年均增长36.6%,股票型基金规模年均增长仅4.8%,混合型基金规模甚至出现缩水。

  就收益而言,根据统计数据,各类产品年度收益率中位数在上述时间段分别是股票型基金年均回报9.2%、混合型基金年均回报8.1%、纯债基金年均回报4.6%、货币基金年均回报3.3%,银行理财产品按3个月期限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测算则为4.2%。

  仅从收益的角度来看,前十年各类产品规模的增长速度呈现出与收益率高低相反的特征,也就是说普通投资者恰恰愿意选择收益率最低的产品。而从波动或者净值回撤的角度来看,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在近十年中有三年中位数收益率为负,债券型基金在近十年中有一年中位数收益率为负,而货币基金因为是摊余成本计价没有回撤,而前期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基本认为是没有回撤的产品。这样的事实说明,在各类资管产品的选择中,普通投资者往往更重视风险与阶段性的回撤,对于短期的投资体验较为关注,但最终中长期投资收益却并不高。

  目前普通投资者更多配置低波动、低回撤的产品的原因可能更多还是与前期投资净值型产品出现波动导致体验不佳有关。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分析:一方面是“羊群效应”与适应性预期,往往是见身边人买什么赚钱就买什么,自己先前什么赚了买什么,殊不知资产价格短期的快速上涨往往对应着下一阶段投资收益率的下降。于是基金发行或者规模的变化也往往是当某类基金出现巨无霸规模的单只产品时常对应着此类资产价格的阶段性顶部。另一方面,短视与人性不耐又使得普通投资者在面对波动、净值回撤时无法合理应对短期波动。因此,普通投资者在投资各类净值型资管类产品的过程中容易形成“高买低卖”的结果,最终导致并不理想的投资体验。于是,摊余成本计价类产品、预期收益类产品大行其道。

  人性难以改变,只有稳健增值,才能提升投资人的体验,从而长期持有,获取更好的中长期回报。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合理的引导、优质的产品设计以及优秀的投资能力帮助普通投资者提升投资体验,从而平稳获取更高收益。

  投资引导方面,例如定投的推广是很好的规避“高买低卖”的机制,又如若推出投资延期纳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则也可以很好促进长期持有、长期投资。产品设计方面,定开产品有利于避免短期买卖行为,投资范围的丰富以及衍生工具的引入有利于产品运作过程中有更多方式应对风险、熨平净值波动。

  在目前由预期收益型产品向净值型转变的过程之中,能够提供稳健收益的净值型产品有望获得长足发展。从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到股票型基金,长期回报与波动性、回撤幅度均逐级递增。预期收益型产品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类产品的市场培育、优质产品的提供均需要时间。由基本可视为无回撤的预期收益型产品转为净值型产品的过程中,首先较容易接纳的必定是波动与回撤相对较小的债券型产品。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12.4%,作为迎接资管转型的重要领域,未来有更多值得我们精耕细作的地方,其中,核心是围绕稳健增值提升投资体验,从而使得投资人能获得更好的中长期收益。相信通过我们的全方位努力,债券型基金能够成为满足普通投资者稳健增值理财需求的重要选择。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