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员: 2011年3月4日16:00,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陈联群做客中国经济网,届时她将就2011年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本节目由中国经济网和腾讯网联合播出。敬请关注! [03-03 17:04] 直播员:嘉宾已经进入演播室,访谈即将开始。 [03-04 16:08]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这里是“中经在线访谈”2011聚焦两会特别节目。本节目由中国经济网和腾讯网联合播出。温家宝总理日前与网民交流时有关幸福的表述,“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引发了两会代表委员对养老问题的关注。今天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医学高专党委书记陈联群女士做客我们的节目,将就“探讨中国特色养老模式”这一话题与大家在线交流。陈代表,您好。 [03-04 16:31] 陈联群:你好。 [03-04 16:32] 主持人:您在今年两会上有没有提出有关中国养老方面的建议? [03-04 16:33] 陈联群:各位网友好。 [03-04 16:33] 主持人:和网友们打声招呼吧。 [03-04 16:33] 主持人:您具体给我们说一说吧。 [03-04 16:34] 陈联群:我准备了一个建议,关于养老事业发展的问题。当然这个题目挺大,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事业,里面提了一些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03-04 16:34] 陈联群:我是这样看中国的养老问题。根据中国的国情,截止2010年年底,中国老年人已经达到1.7个亿,占总人口的12.8%,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 [03-04 16:35] 陈联群:老年人总数达到这个数字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按照发展中国家计划3%的标准,我们国家的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都不到位,这个事情应该引起重视。不管是社会、家庭,还是政府,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今天,可能一些老年人还不需要照顾,但将来可能就需要照顾。在这些老年人当中,还有一些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他们需要照顾。2010年年底,失能老人已经达到3300万,这个数字已经很大,大多数家庭都在家里养老,有的时候也在医院,牵扯很大的精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421”结构家庭的父母也已经进入老年,不管子女多么孝顺,他们也没有办法照顾老人。家庭条件再好,孩子再孝顺,他们也应付不过来这些事情。 [03-04 16:39]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空巢老人的问题,今年1月5日我国新《老年法》(草案)出炉,“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了草案,空巢老人这个群体再次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的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03-04 16:40] 陈联群:这倒是符合我们国家的政策,“十二五”规划里面可能也要提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他提的“机构养老达到4%”这个标准还需要一点时间,现在还达不到。如果政府支持和各方不断努力,还是可以达到的。 [03-04 16:41] 主持人:针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政协委员提出了一个新的养老模式格局,“家庭自我照顾人口占90%,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口占6%,在养老机构养老的人口占4%”,这一提法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和共鸣,您怎么看待这个养老模式? [03-04 16:41] 陈联群:现在空巢老人的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一个是因为独生子女,老人跟前没有孩子。还有就是孩子到城里打工,农村的老人面前没有子女,有病的时候没有人照顾。 [03-04 16:41] 陈联群:这些养老机构必须有一个卫生院,可以处理常见的疾病,要与大医院有联系,必须有这个“靠山”。饮食服务、医护服务、家政服务都要达到一定标准,国家应该制定详细的政策。国内的民营养老机构已经建设了很多,入住率并不是很高,管理上没有头绪,国家没有足够的政策支持,他们也不知道怎么管理。我就在考虑国家是不是将养老机构分成等级,就像宾馆一样,分星级,或者是跟医院一样分等级。 [03-04 16:42] 陈联群:机构养老存在一些社会管理的问题,还有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另外还有机构建设的问题。现在政府有政策,要求一个城市必须达到多少张床位、多少个机构,每个地方政府都将它列入了工作日程。在老年机构方面有几个缺陷,比如养老机构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结构,除了居住,还有医护服务、家政服务、饮食服务,必须得有这些服务,不然就成了开发商开发的住宅。还有就是这些房子结构必须适应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使用。 [03-04 16:42] 主持人:您提到机构养老,就涉及到养老院的问题,私立养老院费用高,公立养老院不足。您认为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03-04 16:42] 陈联群:所以我提出要将养老院分等级,政府需要出台这方面的政策。收7000元钱,它贵与不贵,要根据服务内容来看。我觉得要与服务内容挂钩,评价7000元钱贵不贵。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讲,收7000元钱恐怕就住不起。对于特别有钱的家庭,他们花钱买服务,生活不能自理,要求护理人员提供服务,每年付多少钱,但要看提供多少服务。如果是完全失能的老人,付7000元钱还不算多。如果还能自理,只是在这里住,可能7000元钱就有点贵。需要行政机构联针对服务制定价格政策。 [03-04 16:43] 主持人:您说到这里,我想到上午我采访的一个委员提到他去杭州采访的时候,当地一家设施很一般的养老院,一个月收7000元钱。他就表示很大的疑问,在收费上有没有相应的标准呢? [03-04 16:43] 主持人:说到私立医院的收费问题,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公立养老院是更好的选择,您认为是否应该多兴建一些公立养老院? [03-04 16:44] 陈联群:我倒是听说过这个虚拟养老院,我没有深入了解。我觉得社区养老跟虚拟养老院有点近似,比如说建一片住宅,这个地方就应该建设卫生院和养老的机构,里面有服务人员,每个家庭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就可以打电话。这个虚拟养老很有必要,跟社区养老差不多。国家已经在杭州几个地方进行了试点,是很好的事情,放在不同的层面理解,可能很多人不太愿意接受。今天他不需要服务,他觉得你管事太多,明天他需要服务,他认为你服务不到位。政府不能考虑个人的想法,该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现在发达国家的养老机构不到5%,我们国家不到3%。所以还需要长期进行虚拟养老的建设。 [03-04 16:45] 主持人:现在有一种新的虚拟养老院的说法,不知道您听说过没有。北京西城区现在刚刚兴建成功了一个“虚拟养老院”。 [03-04 16:45] 陈联群:我觉得应该。但政府投入的速度比不上老年人需要的速度。而民营养老院的建设标准高,收费也比较高。如果收费低的话,就没有盈利,他们也没有积极性。实际上,我国养老事业急需发展。 [03-04 16:45] 陈联群:它的弊端就是责任。如果是机构养老,老年人来了以后我负责什么事情,一旦服务不到位,老人出了问题,要负法律责任。病人住在医院里,要享受什么服务,病人出了问题,医院要负责任。养老机构也有这个性质,社区养老和虚拟养老的责任管理不到位,会有这个弊端。如果管理特别到位,也可能没有问题。但会有这个可能,在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也是正常的。 [03-04 16:46] 主持人:它和传统养老院相比,有没有什么弊端? [03-04 16:46] 陈联群:我认为必须并存。因为养老机构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虽然有些人需要照顾,但不是完全失能,也许住不起,也许不愿意去住,住在家里面又不能得到服务,我感觉还是有必要都存在的。 [03-04 16:47] 主持人:您认为虚拟养老院和传统养老院相比,哪一个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03-04 16:47] 主持人:可能很多人在情感上不太愿意接受养老院。 [03-04 16:48] 陈联群:生活条件好了,医保条件也好了,中国人都比过去长寿了。过去提的是“421”家庭结构,现在又提“8421”家庭结构,四个老人如果都活到80岁,就是两个孩子照顾四个老人,家庭是承担不起的。不管孩子愿不愿意让老人去机构养老,不管老人愿不愿意去,只要失能就得去,这是没有选择的,不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03-04 16:48] 主持人: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实施三十年后,城镇多数家庭出现了“8421”的家庭结构,这对未来的养老体系会带来什么影响? [03-04 16:48] 主持人:我们再谈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据您了解,目前实际发挥的作用如何? [03-04 16:49] 陈联群:这是观念问题。中国人讲究“孝”,这个孝还要重新理解,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就是让孩子在家里面伺候,也伺候不起这些老人。要重新诠释这样现代的孝。有些人现在还不太老,还不需要孩子照顾,他们说等我不能自我照顾的时候,我去养老院,我为孩子减轻负担。你问孩子,你的老人能不能去?他说我的老人不能去,我舍不得。当然,感情问题不是主流,家庭解决不了养老的问题,这个问题很严重。 [03-04 16:49] 陈联群:我没有做过具体调查,可以说养老保险在这些年一直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正在逐步完善。国家政策很好,但不能百分之百落实,做到什么程度,我还没有进行调研。 [03-04 16:50] 陈联群:随着社会的进步,就是国家需要再加强落实。一个政策出台以后,还需要落实的阶段。 [03-04 16:51] 主持人:您认为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善? [03-04 16:51] 陈联群:涉及到了。现在存在“公家的养老院住不进去,民营养老院住不起”的现象。我就考虑几个措施,让老人住得起,比如养老保险的问题,要跟养老挂钩,政策应该在这个层面打通桥梁。可以再设一种保险制度,比如老年护理保险,他上了这个保险,也许老了以后不需要担心护理问题了。一旦需要的时候,就可以启用这部分资金,住不起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解决。在机构养老中得到的护理和医疗服务也应该纳入医保,政策之间还需要进一步打通桥梁。 [03-04 16:52] 主持人:您的建议中涉及到养老保险了吗? [03-04 16:52] 主持人:这还需要进一步实施。 [03-04 16:53] 陈联群:还有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应该由哪个部门解决,比如老人有房子,住到养老机构以后,房子就空闲出来,他是不是可以用房子进行抵押贷款,用这部分钱去养老。活着的时候你需要的资金,你不用,死后这个资源就没有意义了。如果这个政策允许,用这个房子进行抵押贷款,银行也参与进来,对住不起的问题可能有所缓解。一旦他住得起,民营机构住的人多了,这对养老事业是很大的促进。我是这样认为,毕竟我还没有体验过,只是在理论上进行过调研。 [03-04 16:53] 陈联群:谢谢。 [03-04 16:54] 主持人:“让人们在谈到养老时,不会觉得老无所依的感受,就能够让人们感到安心”。这句话也是我们本次访谈最后、最美好的期盼。非常感谢陈代表来到我们网站做客,也欢迎您再来中国经济网。 [03-04 16:54] 陈联群: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03-04 16:54] 主持人:中国经济网,为您传递有价值的信息,本期节目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03-04 16: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