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健康发展,促进统一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9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即日起施行。《办法》与“资管新规”充分衔接,共同构成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需要遵循的监管要求。

  银行理财新规亮点何在?有哪些需要投资者注意的事项?又会对银行和投资者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做客中国经济网“金融深一度”栏目,就“银行理财新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精彩发言

  • 银行理财新规最大亮点是“规则统一”

    赵锡军表示,银行理财新规最大的亮点是规则的统一。他分析说,除了银行之外,目前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的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可以做理财业务,但是由于受不同部...

  • 银行理财新规对股市是长远利好

    曾刚同样认为,新规对股市短期内并不能形成影响,而是一种长远利好。一方面,新规提出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是按照资管新规“统一”的原则,公募理财产品对标公...

  • 银行理财产品风险意识亟待加强

    曾刚表示,新规中提出公募产品不得宣传预期收益,以及投资私募基金设置24小时冷静期等,体现了两个核心,一是增强投资者保护,二是强调回归资管业务本源,即投资者自担风险。理财...

  • 银行理财投资门槛为何没有降到1元?

    对居民投资者来说,未来在进行投资时,更多人将有机会选择回报率较高同时风险率较高的产品。对于银行来讲,门槛降低以后,投资者总体风险承担能力是下降的,根据投资者适当性的原...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金融深1度系列访谈,我是主持人龙煦霏。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主题是透视理财新规,首先介绍一下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二位嘉宾,坐在我左手边的第一位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欢迎赵院长。

  赵锡军: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您,第二位是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欢迎曾主任。

  曾刚: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这一期的主题主要是透视银行理财新规,我们知道为了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有序发展,减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9月28号,银监会推出了一个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即日起开始实行,今天我们对这个办法进行一些细节解读。首先请二位老师先用一些简短的话先表达一下这个办法给我们的一个大致感觉是什么?或者它最大的亮点是什么,赵院长您先请。

  赵锡军:应该说的话这个办法最大的亮点还是把规则统一了和细化了,因为在此之前我们的理财业务有很多的机构可以做,除了银行之外,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其他的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也能做,但是由于受不同部门的监管,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去年推出了一个对所有的理财业务统一的监管要求,统一的规则,但是各个不同部门监管的机构怎么样把不一样的规则统一起来,让各个不同部门还要对自己监管的机构进行细化,那银保监会就对银行理财业务的一些要求要统一监管,所以这是统一性,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当然,很多的方面银行要做调整,对客户来讲,对投资者来讲也要做调整

  主持人:对,尤其是针对投资者以后怎么来做资产的配置,咱们稍候可以请教二位老师,曾主任你怎么看?

  曾刚:我很同意赵老师的看法,实际上理财新规它是资管新规的一个细则,刚刚赵老师也讲到,因为资管行业涉及到非常多不同的产品,资管新规在4月份已经正式推出来了,它实际上把整个资管行业基本法,基本的规则要求都放在这个地方,接下来就是每一类产品要按照这个基本的要求落实到对具体产品的监管当中,那么这个理财新规实际上就是把资管新规当中的一些基本要求,表外业务,净值资金池,期限错配等等的这些要求落实到理财新规具体的要求当中,所以它实际上是一个实施的细则。资管新规最大的好处,刚才赵老师讲的非常清楚,实际上就是一个统一,因为原来很多的问题都是因为不统一所导致的,尤其是很多引资银行,交叉风险都是因为这个产生的,那么资管新规最大的好处就是统一了这个规则,让大家都有相同的产品,相同的监管要求,当然我们也会看到,实际上这里还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才会有了进一步成立资管子公司的过程,在银行体系内部它还是很难实现和其他资管行业完全的统一,但是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是实现一种既要往大的方向去努力,同时要兼顾行业的差异,那么我们想它只是其中一个阶段,一个过程,还没有完成,未来还会继续的去完善这个制度。

  主持人:所以说正在朝着一个规范化,标准化这样一个进程,所以中间当然有每一个不同的地方,它有不同的这种情况,可能会设置一个过渡期,能让这个银行包括投资者来调整一下之前的这样一个既定的方针,那我们说在这个办法当中还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那如果暂不具备的要求商业银行的总行应当设立理财业务的专营的部门对理财业务实施集中的统一经营管理,这样子公司它的定位未来它的营业范围是什么?

  赵锡军:实际上对于子公司的管理要求,刚才曾刚主任也讲到了,它是根据原来的大资管的要求,因为大资管它是有很多,比如说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像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它们一个重要的指南就是做资产管理,但是银行不一样,银行最基本的职能是做存贷款,那么它有自己的严格的涉及到自身资产负债,流动性,风险等等,针对存贷款主导的业务来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当然可以把这个资产管理作为一种跟存贷款不一样的另外的业务来进行管理,但是从我们国家的做法来讲,这个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各个银行的具体操作它的管理就跟原来那个像信托公司、或者像基金公司,像证券公司差异就很大了,而且也很难跟现在存贷款相关的巴塞尔协议有很好的衔接,那怎么办呢?就只能把它独立出来,单独成立一个跟这些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专门做资管的相类似的这么一个法人机构,让它们来管理,可以脱离银行现有的说巴塞尔协议管辖的那套管理机制独立出来,把风险也进行隔离,然后对它的管理要求也跟这个存贷款业务的管理要求有所差异,因为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业务,所以对它提出这个要求,但是这个对银行来讲是有比较大挑战的。

  因为我们国家的话现在对于这个控股公司一类的东西它没有很明确的管理的要求,也没有控股公司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旦银行下面有很多的子机构来讲的话,它作为银行下属的子机构,它在资本方面,它在其他的一些业务方面怎么样来进行管理,又牵扯到这个问题,刚才你也讲到了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些子机构设立了以后,对于一些中小银行来讲它毕竟是增加了它的运作的成本,确实是这个问题。所以我也同意刚才这个曾刚主任讲的它可能还是一个阶段性的这么一个要求,将来恐怕还得经过市场的这种发展和试验以后,才能够找到一个比较相对合理的,既能体现银行的特点,资管业务特点,又能跟别的资产管理的机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或者基金公司有可比性,能够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这么一个结果。

  主持人:对,所以这个对中小银行来说挑战性还是不小的,曾主任您怎么看?

  曾刚:我沿着赵老师讲的说,赵老师讲的这个观点我完全认同,实际上银行理财以前最大的一个困扰,就是它定位不清楚,法律定位不清楚,因为我们商业银行法的规定,银行是不能做资产管理业务,因为资管业务从核心来讲是信托业务,信托业务它因为我们现在要求银行是没有办法提出信托业务,所以说它用了一个理财的这样一个名义,但是实际上是一个资本行业的事情,所以说这个是在法定的空白地带游走了很多年,但是它的规模确实适应了市场的需求,然后规模也很庞大,所以没办法一刀把它切掉,让它转型的话遇到几个问题,一个就是法律地位上给它明确,所以没有办法修改商业银行法,所以用资管新规这样一个国务院层面的规章,实际上给予了它一个合法地位,所以你看资管新规出来之后,这个真正可以允许银行理财去开证券账户,以前是不让的,原因是因为以前的法律不明晰,它没有这个资格。实际上不是放开让它炒股了,而是说给它一个真正的资管本来的法律地位,实际上完成制度层面的东西。

  说明一点就是这个业务跟银行的传统业务是不一样的,刚刚赵老师讲的非常清楚,实际上这是由证监会管的业务,按道理来讲你在同样一个机构里面,同时又做着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又做着资管业务,这两个东西是不相容的,激励机制,风险传导,所以你一定需要它最好的是把它切出来,独立子公司,因为这样的话有防火墙,有专业性,如果实在做不到切出来的话,你至少有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让它这个管理条件把它分开,所以为什么讲它是过渡呢,最高的状态应该是独立的子公司,因为它的运行规则和银行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有法律的防火墙,这样的话你这个子公司可以跟其他的资管公司完全一样,你爱炒股可以炒股,只要发的是股权类的产品,那其实跟公募基金是一样的,门槛可以降到1块钱,不会受一万块钱的限制等等的。但是那个是最高状态,那是最大银行才可以的,你小银行是没有办法去开这个的,但是还有一类银行如果说我成立不了这个子公司最高状态,但是达不到,因为我自己体量太小了。

  但是我的客户同样需要一些理财业务,这个产品,然后为了满足我客户的需求,作为我银行一个发展的话,我可以在内部专营机构层面上去继续做一些理财业务,未来的话银行就被分化了,一些银行它会有专业子公司的银行,那么它走的是另外一条全方位的资管化的道路,到那个时候它发行的产品就不仅是银行理财产品,有很多是对标,直接到现在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一样的产品,你留在银行体内的它就会走一个中间道路,那么它和子公司就会有差异,因为它所有的监管会更多一点,门槛也更高,那么它的投向也会受影响,不能直接推股票,我只能间接的,你会看到只能间接的去投公募基金,间接的去投,它实际上是一个风控,因为你没有做到法律机构上的风险隔离的话,必须在业务范围上进行一定的限制,所以未来会是一个分化,所以这个分化对于小银行来讲虽然并不是成本的提高,而是它发展的路径会不一样,这个也很正常。

  主持人:也根据自己个人的这种风险平衡和专业能力,因为一般现在老百姓一提到理财产品,其实就是一个存款的一种替代,当然还比存款利息相对高一些,那接下来这个话题可能老百姓更关心一些,就是说我们公募理财产品由原来的五万的门槛降低到一万了,那对于销售方来说,对于这个投资者来说它带来的影响都是什么,赵院长。

  赵锡军:实际上的话对销售方和投资者都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我个人觉得,因为毕竟从五万降到一万,它这个额度还是比较大的,尽管还没有像这种余额宝那样弄到一块钱,你要自己去弄,但是毕竟它是一个小项,对于很多的银行的客户来讲的话,投资者它可能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了,你原来很多的产品你看最低五万,那你没法选,那你将来以后达不到五万,只有达到一万的你都可以选。但是这个挑战在于什么,挑战在于说从银行目前我们监管作为理财产品监管的要求来讲的话,叫投资者适当性的原则,你银行有责任了解清楚你的客户,这个投资者它的风险承担能力大概是多大,然后你要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你不能说我卖给他的产品是超越了他的风险承担能力,他承担不了这个能力,但是怎么样来评判他的风险承担能力,当然现在银行卖理财产品,机构卖理财产品都是要让你填一个表,有一个测试,有必要的,有的银行还给你录像,你要说,反正我去银行做理财产品,他要给你录像,做一个证据留在那。

  但是最终怎么弄呢,你个人填的表也好,什么也好,都是你说的而已,对不对,然后他就选一个比较硬的指标,就是说你达到什么样的财产的要求,或者说你能达到什么样购买的最低的标准,那么五万就意味着你要求的资金比较大,资金比较大意味着你的承担能力可能比较高一些,你允许买相对风险比较高的产品,买风险比较高的产品意味着你的回报率可能比别的风险资产回报率要高一些,但是损失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这是相对应的,那这样一来就意味着那些达不到五万块钱的人就很难买到回报率比较高,或者风险也比较高的产品,再降下来以后这部分人可以买了,是吧,它的选择率就大了,这是对居民投资者来讲是好事情,但是对于银行来讲它肯定这个投资者购买的门槛降低以后,它的风险承担能力是下降的,毫无疑问,降下来以后万一出了问题怎么办,那银行就要想办法说我针对这个已经降低门槛的这部分投资者怎么样来加强风险控制的问题了,或者是说我的产品要进行改造,原来风险比较大的产品可能要把它降下来,然后再卖给这些门槛低的投资者,它就是这两条路。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银行就要一方面风险控制能力要提升,第二个产品创新要加快,这样两个方面对它来讲都要做工作。

  主持人:好的,谢谢,曾主任。

  曾刚:这样说,我想就是先搞清楚为什么要降,这个逻辑很重要,所以这个降实际上就是资管新规统一的一个结果,因为资管新规统一就是要求不同的行业,但是如果说你产品是相同的话,你的监管规则应该是相同的,这是一个基本的要求,一致性的要求,避免出现监管的竞争的不公平,或者监管套利,那么换句话来讲,你反过来看公募产品的话,按照现在界定它有很多的提供者,公募基金是证监会监管,公募基金是典型的公募产品,那么银行理财也是公募产品,按道理来讲这两个产品监管要求应该是完全一致的才对,理论上,但实际上它做不到,我们现在因为公募基金它的要求现在门槛是非常低的,一块钱在网上就可以买,所以才有互联网理财重要的,实际上货币市场基金有很多,余额宝在网上去买的,填补了这个市场,但是它的门槛是很低的,而且投向我们刚才也讲到它的股票基金是可以直接投资股票的,但是银行的公募理财是做不到这个的,既然要求银行的监管,这个理财的运行模式像公募基金一样,那业务的范围应该统一才对,所以说理论上来讲应该把公募理财的规模降到跟公募基金完全一样的,然后投向可以直接投股票才是可以的。

  但是我刚才讲了银监会的考虑是因为没有独立的法人,没有独立法人的情况下面如果把门槛降下来了,要完全开放你投资范围的话,有可能会导致你这一部分理财,这部分风险的增加会给你银行整体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风险的溢出,所以在目前这个阶段采取了一个折中,我既给你降了,但是没有给你降到完全一样的。我又开放你的业务范围,但是我没有开放到和公募是一样的,这是一个折中的风险控制,但是这个最终的状态就是切一个子公司出来,然后你们俩完全一样了,所以对于以后来讲,银行理财的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门槛就可以降到跟现在一样了,投向也会完全一致。所以说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讲这个降低实际上是一个妥协的结果,然后我们反过来再看妥协的结果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我觉得影响应该不是太大,当然也会有一点好处,就是说你第一个对于客户来讲,我原来在一万块钱到五万块钱之内投资,在这个区间内选择了产品,以前这类投资规模选择不了银行理财的,但是我现在可以选择,多了一个产品,但是你会付出更多的代价,就是因为银行理财有一个要求是面签的,你在互联网上就没有这个要求。

  当然我们说等子公司出来之后,这个面签的要求肯定也会取消,因为它需要完全的统一,所以尽管多了一个选择,但是我会付出一点代价,最快到底会有多大的增量呢,我们不太好说,作为银行角度来讲,我们讲它只是一个妥协,可能会增加一部分的需求,但是我又没有达到就是说完全降低门槛和这个取消面签的要求,因为银行也很难门槛的降低和网上的余额宝PK,实际上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在网上发售能力根本性提升的改变实质性的问题,所以我想会有一点影响,其实对双方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因为从现在的互联网理财来看,像余额宝平均的账户余额,大概都在七八千左右,实际上低于一万块钱,意味着即便是放到一万块钱,实际上还是覆盖不了这个仓位,而且刚刚讲的还有一个面签的要求,实际上还是很难在互联网上形成真正的能力,所以我们讲说这是一个阶段性折中的一个方案,那么边际上产生的影响会有影响,但是不会太大。

  主持人:不会太大,还要等到市场的这个检验,那根据这个新规当中规定银行在销售自己公募理财产品的时候,不得再去宣传预期收益,那么针对这个私募理财产品设置了一个24小时冷静期,怎么来解读?赵院长。

  赵锡军:实际上的话,这两条是分开来看的,就是主要还是针对理财产品的这些特点,因为很多的客户就是特别到银行去的,他就觉得我这个理财产品就跟存款差不多。一般去了以后存款反正是比较低,利率比较低,那你有什么好的高收益的产品,有人说我发现了一家产品,你可以买这个理财产品,收益比较高,但是客户他不明白,就是说我的存款和理财产品它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它的这种产品的法律基础是不一样的,存款是银行很正规的这个吸收存款的业务,它有一个相对来讲统一的规则和要求,它是你把钱给了银行,银行是你的债务人,你是债权人,这是债权债务关系,但是理财产品不是,理财产品是一种信托或者委托的关系,你把钱给银行是委托银行去帮你做投资,做这个资产管理,而不是说你把钱给了银行,你是银行的这个债权人,不是的,你还是这笔资金的所有人,然后银行只是做一个委托,专业管理的功能。

  那么既然这个跟存款不一样,那么这个就要处理起来跟存款的处理就是要不同的,存款你可以说我给你一个定期直接可以固定,利率也可以固定,因为银行拿到存款以后放贷款,放贷款的时候也可以固定时间,固定利率。所以它两边都可以确定的,资金来了以后运出去都可以确定的,但是理财不一样,理财帮你去投资,投资出去以后,投资的这些项目上面可能时间不一定固定,然后投资的结果可能也是不固定的,它可能是有不同的回报率,不同的风险,这样一来的话它就没有办法说对于这个投资者客户来说,我给你一个固定的承诺,回报有多少,甚至可能连本金,不一定是回报,本金都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这个差异就很大了,但是一开始银行为了吸引客户,它就有所谓的这种承诺了,当然这个承诺是不恰当的,说实话。

  主持人:而且也没有具有法律效应,只是你理财经理跟你说在大概率事件上不会亏。

  赵锡军:银监会从来没有说你可以做承诺,这个完全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差异,所以现在等于说把它回归到本源,你做理财,你就是做这个专业化的管理工作,你不能给你的客户像一样说是存款做承诺,至于说这个24小时的私募冷静期的话,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相对比较符合我们目前投资者市场的这么一个要求吧,这么一个规则,因为现在我们的市场投资者的话,实际上很多投资者它并不是说专业性很强,特别理智的那种投资者,基本上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那么普通老百姓的话他可能就会受很多各种各样外部因素的影响,让他有一个这种恢复理智以后再重新判断的这么一个机会,我觉得这是针对市场的状态所做出来的这么一个解决办法。

  主持人:好的,谢谢,曾主任。

  曾刚:具体的刚才赵老师已经讲的很清楚,我就不再重复了,原则上强化对消费者的保护实际上资管新规也好,还有理财新规也好,都特别强调了,不管是刚刚讲的这些要求,实际上具体的信息披露上面也有很多的要求,尤其在理财新规里面,关于这个理财的信息的披露,这个都有非常细的要求,原则上核心市场还是增强消费者的保护,再一次的强调实际上核心还是回到资管新规根本性的要求,资管新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这整个资管行业是表外业务,意味着风险是投资人自己承担的,既然是投资人自己承担的,那意味着这个东西亏不亏本,最后的风险都要自己承担,现在要把这个告诉清楚,然后你应该帮助他做出准确分析的这些要件都有,同时刚刚讲到冷静期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来提供一些制度上的基础,这是一个。

  所有的东西说到一点,在保护消费者的时候,同时意味着消费者的风险是比较高的,所以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看到保护消费者很多的条款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好事情,实际上意味着你的风险承担是很高的,所有的这些制度都是保证一点,最后出了事还是要认的,最后这个投资责任是自己的损失,你不能再跑到银行或者跑到信托去做,说这个东西是别人的问题,以前这类事情实际上已经出现过的,未来核心要打破这个,所以我们讲说这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是保护利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投资者自己的责任,其实就是进一步的强化这种买者自负的责任,所以说我觉得这个对老百姓而言就是要特别关注的一个事情,因为从现在开始,从资管新规开始已经是成为历史了,从法律上来讲刚刚成为历史,因为资管新规里面写了很多机构是可以举报的,这也是要求不能让你有这个,意味着风险投资者蛮多的。所以我们讲在这点上是消费者保护,另一方面去看实际上就是消费者自身承担的风险在上升,所以这个对大家而言我觉得要比较重视。

  主持人:今年5月份以来,中国的A股市场一直处于两千六七百点的阶段,这一次《办法》当中有一条明确了"允许公募理财产品通过公募基金投资股市"。可不可以理解为对于A股市场的大的利好,我们能不能这么解读?赵院长。

  赵锡军:理论上面可以这么来理解,因为毕竟它有一个通道,就是说银行的这种理财产品如果是公募发行的理财产品,那你可以进入到这个证券市场,但是具体怎么来操作?这个可能还是需要有一个更加细致的要求,我觉得,因为我们以前是有明确的规定,对于比如说银行的资金到证券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来进行很明确的规定,尽管这个规定的话现在慢慢慢慢的在明确,在细化。但是现在仍然很清楚,你要把银行的资金分清楚,你是客户的资金还是自己的资金,银行自己的资金除非是迫不得已,那你是不能进入股权投资的,到股票市场去购买股票那是不允许的,贷款也是不行的,但是作为客户的资金专门比如说拿出来说我建立一个公募基金,或者建立一个公募的产品来进行股权投资,一下投资得说清楚了,然后管理也比较明确了才有可能。但是因为银行习惯上投它的这个理财产品现在更多的是跟自己的这个贷款产品很多是搭在一起的,特别是有的时候它根本就是贷款的一种替代,所以它找到那个项目以后,那个项目要钱,完了以后他说我去帮你发行一个理财产品。

  所以在管理上面的话它现在没有就是说像基金一样,它专门有投资二级市场管理的制度安排,这是能力方面的一个问题,它如果要做,那它在这方面要进行能力的提升,要进行这种二级市场相应投资的一套机制要建立起来,尤其是股市配置的话,它风险是相对比较高的,你刚才也讲到了它也有上升的时候,但是在我们国家不上升的时候远远偏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怎么样控制好风险,投资好比较好的管理,这个我觉得对他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而且如果是说他没有成立专门的子公司,那么他的激励机制各方面还是按照商业银行的那套激励机制,能不能吸引到很优秀的二级市场的管理的人才,这都是问题,尽管我们说A股有通道了,理论上面可以做这件事情了,但是真正要做,做到说真正有很多的资金会进入到股市,这个现在还很难说。

  主持人:好的,谢谢曾主任。

  曾刚:我也是股民,而且亏了很多钱,所以说大家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还是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利好,首先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安排,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解释过,原因就是因为资管新规要统一不同类型产品的业务范围,我刚才讲了银行公募类产品,它一定要对标现在的公募基金,一个方面是降低它的发行门槛,另一方面就是我投资管理的渠道一定要打开,从目前来看的话银行公募理财是不能够投股票的,原来公募私募都不能投,现在要对标监管的话必须要把这个门槛打开,不然的话这二者之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那打开了刚才讲了,因为你现在没有独立的子公司,我又不能开大了,开大了这个风险万一难以控制,所以我采取了一个间接的方法,就是暂时让你通过投公募基金的方式,间接的投资,因为公募基金那边是专业管理人士,在那边隔离一下风险,那么传递到你这边的话就会小一些,实际上就是一个妥协,既要给你开这个门,让你站在一条起跑线上。

  但是担心你存在这个传递的风险,所以从它的角度来讲跟股市没有半毛钱的管理,没有想股市怎么样,你想多了主要是。但是确实会有一些影响,因为门毕竟打开了,大家会考虑有多少钱可能会进去,赵老师刚刚也分析了,这个能进去的应该是非常有限的。从几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跟你的产品配置有关系,你是什么样的产品才会配股票,一般情况来讲的话银行卖这个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都是以债券为主,它不可能投股票的,不符合我的性质,因为我现在除非能够发行股票类的公募的理财,那么我才可以去投股票,不然的话我不可能这边发的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这边转手买股票了,这个风险自负的原则从哪里体现,我们不能违背,你必须卖得出去这个公募类股票类的公募理财,你这边才能去买产品,你想想看也会有人买公募类的理财产品,这是不太可能的,我们都是因为在股市上受到伤害我才买理财产品,跑到你这儿买股票类的产品,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

  所以说显然从这边的需求就不会有太多,到银行那边配置更不可能,你没有需求我就不配。第二个像赵老师讲的我又没有专业的人才,银行的理财最核心的能力在于搞非标,发太快了,不再朝二级市场了,二级市场早去干私募了,我又没有核心的比较优势,我干吗要去干这个事情呢,然后我再去投这个的话,我还要做制度上系统改造,还有包括激励约束机制,那这个短期内不可能建立起来,所以说从各个方面去看,所以最终的买者再到银行自身的配置需求,以及它配置的能力都没有,因为目前市场情况你进去没准又掉到坑里面了,这种情况下大家不可能会有太多的这个,所以说大家心里头想一想就算了,千万不要以此作为这个决策者,所以说原则上还是讲,当然从长远看我们不否认它的积极意义,因为你可以把理财当成一种公募的机构投资者,越来越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到股票市场,没准还可以把股票市场变好,也是有的。但是的话呢那是很遥远的事情,短期内不太会有这种可能性,所以我们讲你可以有理论上的想法,但是你不要把它付诸于行动,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主持人:所以说这样一个不要被媒体或者是一些自媒体过分的去解读,以此去误导一些公众投资,这个就没有必要了,就像您说的长远的可能会有更大的利好,但是短期内并不能成为A股市场一剂强心针,我们来看一下理财新规要求,银行理财过渡期要求与"资管新规"保持一致,过渡期自即日起至2020年12月末。那这个过渡期对于银行来说它的挑战是什么?

  赵锡军:实际上对于银行来讲这个挑战还是挺大的,因为刚才曾刚主任也提到一点,银行原来做的资管实际上更多的是一种非标的业务,那么理财新规统一以后的话,就要对这些原来的业务进行一个比较大的整理,就要进行很好的这种归类和分类管理,那么有些它可能就是来管理的时候,它是在表外的,就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它没有要求说你要筹措资本去准备资本来做这件事情,但现在一旦你要有这个新的要求以后,那么你表外的要转表内,那么你就要资产负债表要进行调整,要进行扩充,然后你资产扩充了,那你的负债扩充了,那你的资本也要扩充,这样它就有筹措资本的这些需求,那本来银行现在资本就很紧张,它贷款增加带来的压力也比较大,然后而且资本市场也不是特别好,它筹措资本也不容易。所以像这样表外对表内规模也不小,如果正式完成的话,那短期内可能会有压力,所以它放宽了期限有了过渡期,我想这是一个方面,就是为了符合这个新的资管的要求和银行自身管理的这种要求。

  第二个的话就是这个无论是按照新的银行理财新的规则来讲的话,你要独立成立这个子机构,是资管公司去管理,还是建立一个相应的独立管理部门,这个制度的建设和安排相应的操作规则,相应的人员的配置各项东西,系统的调整,这些都是需要花时间,不是说短期就能够完成的这些工作,它边整改边建设边规范,然后慢慢慢慢的才能够实现,但是对于这些来讲的话对于银行也是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刚才我们曾主任也提到了,它对标的是这个公募基金,对标的是这个东西,但是基金和银行的管理完全是两回事情,不一样的。所以这些制度的建设,你的子公司要建立起来以后,怎么样真正说我变成一个资产管理,能像基金管理公司那样类似的机构也很难的,很难一下子做到位,所以这一块的变革实际上对于银行是一个全新的完全的挑战,从做存贷款业务到做基金管理的业务,你看差异非常的大,所以这一块对它来讲我觉得也需要花时间,同时各种制度的变化也是很大的,这都是挑战。

  主持人:曾主任觉得这个银行理财产品一系列的变化之后,它跟公募基金相比,还有没有优势?或者优势以后可能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曾刚:顺着赵老师讲,我觉得对银行理财的影响其实很大,因为它原来的业务模式是不太一样的,相当于在短短两年时间要改头换面重新做人,这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因为原来资管新规统一的要求不是公募基金怎么样,实际上统一了监管要求,而是这个监管要求基本上按照现在公募基金作为一个样板,但不是说向它靠拢,而是说公募基金管理模式最符合资产管理行业要求,意味着以前贷款和这个不太一样的,或者甚至跟它反着的那些行业的转型和压力会非常大,银行理财应该是最大的,然后是信托,但是公募基金根本没有什么变化,不需要做什么调整,保险反倒是好的,所以同样的资管新规下面,不同的行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过渡期因为弹性很大,有些老业务可以做现在看不出来,但是公募基金结束的时候,分化会非常明显,未来不光是银行内部的分化,整个资管行业的分化都会出现,所以不同行业的发展空间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那在今天节目最后想请二位老师用简短的话来展望一下未来理财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赵院长您先请。

  赵锡军:应该说的话,随着理财新规的出台,各个理财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在不断的统一,监管也在不断的统一,那市场的话也是在不断的走向一个公平竞争,更加透明的这么一个发展的方向,总体来讲应该说是符合更加健康规范这么一个发展,但是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投资者原来在银行,在不同的机构它心目中间的理财产品已经形成了固有的认知,它是不一样的,现在你调整完了以后,我们说是规范了是一致性更强了,更加透明了,但是它是不是能够接受,刚才曾主任讲到了,这意味着你投资者风险增大了,实际上,你能不能接受,能不能适应,这恐怕我们还要看一看。

  主持人:好的,曾主任。

  曾刚:我总体上还是比较乐观的,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因为这边是改善了供给侧,但是实际上需求端使用是存在的,中国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苛求,金融类的缺口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股票类的PPP,PPP受伤了,然后还得去买房子吗,也不太可能。现在看看还有什么可选的,没有了。所以说需求端在这里放着,我觉得老百姓需要有一个调整的过程,但是调整完了以后发现还是没有什么好选的,因为即便是银行理财改变了这个报价的模式,但是实际上它还是一个低风险产品,它的风险实际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仍然是一个低风险产品,因为这不是银行有引进,即便没有引进,它仍然是一个短期风险产品,因为性质决定了,它实际上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市场在这个地方,所以说它需要产品去满足,现在放眼看去,原来能够满足这个市场的基本都死掉了,我还是比较乐观的,需求侧需要有更好的产品的方式既符合监管的要求,又能够尽快的让客户接受,我觉得就这么简单,所以说未来像银行理财,像保险,资管产品,长期类的产品需求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个人觉得是这样的。

  主持人:好的,谢谢二位今天做客我们中国经济网演播室,也感谢各位的收看,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也期待同您持续分享,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