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收看《中经在线》访谈2014两会特别节目,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王院长,欢迎您王院长。 [03-09 11:18] 王海波:谢谢,大家好。 [03-09 11:19] 主持人:节目一开始还是请您跟我们说说,今年都带来了哪些提案? [03-09 11:19] 王海波:今年我带来三个提案,一个是关于重振婴幼儿奶粉生产,当前中国很多家庭买的是国外品牌的婴幼儿奶粉,对中国很多家庭造成了负担,因为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价格很高,中国在婴幼儿奶粉生产上有着很好的基础,重振婴幼儿奶粉这个产业,对于解决好当前养育好孩子的家庭,减轻他们的负担是有好处的,同时又带动了绿色生产。 [03-09 11:20] 王海波:第二个是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合作社是帮助生产、走出小生活大市场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这些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给予支持,这些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 [03-09 11:23] 王海波:第三个关于基础研究。当前我们国家基础研究大都关注了论文的产生,比方我们做育种材料、做工业的新材料,还有新能源,这些是很难用论文表示出来的,而且这些直接涉及我们国家的竞争力,直接影响着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这些多年来被边缘化了,我提醒国家这点给予重视,主要这三个提案。 [03-09 11:24] 主持人:我们看到现在雾霾问题确实是所有老百姓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了,我们看到专家也好,政府也好,还有企业也好,都在研究治理雾霾的方法和策略,我们看到其实很多专家表示,实现区域联防治理方式,想问王院长,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03-09 11:25] 王海波:这是非常明智的一种决策,应该早就要这么进行这项工作了。 [03-09 11:28] 主持人:我们看到在过去几年过程当中,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您认为过去几年京津冀的发展处在什么水平? [03-09 11:29] 王海波:我们感觉到京津冀都在互相关照,但有的时候还是在中央要求下,而真正发自内心、积极的合作还有很大的空间。 [03-09 11:30] 主持人:我们看到在2004年的时候,在11月的时候,国家发改委便正式启动了首都经济圈这样的概念。也提了要加强环渤海及经济地区的经济协作。其实我们看到了一直在刚才数据当中,10年过程当中,这种协作都处于比较缓慢的状态。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北京和河北燕郊,其实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都已经住在燕郊了,我们说它最后三公里的联通一直都是无法实现,您觉得这其中最大困难是什么,为什么一直持续这样的现状? [03-09 11:31] 王海波:其实最大的困难还是来自心理,是一种本位主义,而且这种本位主义是狭隘的,可能就是说这段连接不上的东西是和自己的利益联系不是很密切,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理解。 [03-09 11:33] 主持人:我们看到其实在过程发展当中,确实是一个比较缓慢发展的状态,它肯定是其中有一些障碍,阻碍了它的快速发展,您认为障碍是什么? [03-09 11:34] 王海波:我觉着主要还是人们的认识。我在03年写过一篇文章,当时我就说,经济发展和单纯的社会管理不同,它是要受生态条件制约的。那么经济发展涉及到环境压力和环境资源的支撑力,是需要考虑一个域。京津冀它是客观生存在一个域中,这三家是密切的邻居,我们把自己的家打扫干干净净,邻居家还是不干净的话,我们家也干净不了。就是说以前大家对这种认识,过分拘泥于行政划分,而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域里来考虑。 [03-09 11:35] 王海波:所谓一个域就是同一条船上,只有这条船健康远航,我们三家才是安全的。经济发展也是这样,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都要在这么个域里来考虑。当你想自己好的时候,你的两个兄弟都好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的好,有的时候我们单纯光想为自己好可能达不到目的,我们想到了让两个兄弟也好的时候,我们自己也许会真的更高层次的好。 [03-09 11:36] 主持人:像北京、天津、河北,它其实每一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征,我想问一下王院长,您认为北京、河北、天津,它们在这个过程当中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03-09 11:38] 王海波:北京因为它悠久的历史和已经形成的固定的产业格局,我认为它的可塑性要相对小一些,根据认识不同,如果我们突破认识的僵局,也会有大的变革,但是从当下来讲,北京和天津相对的格局它的可塑性要小一些,他们更多是需要生态的保障和环境的支撑。而对于河北来讲,它因为块头大、面积广,它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甚至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它这种可塑性是比较大的。 [03-09 11:39] 王海波:扮演何种角色?我觉得北京、天津、河北要首先认清自己的特点和特色,首先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一定要考虑三家的密切配合,总体来讲是要差异化发展,互补性的服务。这个发展上也需要京津冀三方面互相支援,互相合作。 [03-09 11:40] 主持人:因为它们存在着这样的差异,在规划过程当中,是不是方式方法应该也是不同的? [03-09 11:41] 王海波:是不同的,作为北京来讲,除了解决自己的城市病问题,解决自己的产业对环境的压力问题的同时,向环境更友好的方向发展,它更重要的是扩展保护自己的生态区,去分担和补偿这种生态区的保护和发展问题。作为天津来讲,它属于相对发展中的状态,应该是借着它的科技文化资源优势去努力的打造自己的特色,它的产业特色,它的产业类型,因为它也有港口。河北在生态的生产各个方面,恰恰是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特别需要的内容,也是河北未来要开拓的方向。三地都应该是以生态、循环、高效可持续这些原则来指导自己的发展。应该说,在考虑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家应该更好的体现互补和共存,共同发展强大的格局。 [03-09 11:42] 主持人:刚才我们提到了融合这个词,三个城市当中,我们说把它具体融合到其中,您觉得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具体性的变化?什么叫融合,难道真的说地铁连接上了,就是融合吗?您觉得融合具体指哪些变化? [03-09 11:45] 王海波:可能很多人考虑的是简单交通,甚至管理体制机制这种融合。其实更重要是内心的融合,思想上的融合,就是说把三兄弟考虑成一家人、一家亲,要在这个层次上融合。那就是说完全在这一个大的区域当中来系统地考虑,考虑各自的问题,其实每一家在考虑自己问题的时候,也应该考虑另外两家的问题。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北京空间的限制,它很多优势的产业,因为北京当前急需减轻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强,我们把这种好的东西集聚起来,是体现发展水平的,但是想更好的发展,维护在这个区域所有人的利益,不能有一个太大的压强,要在整体范围之内去布局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和各种生活的压力。 [03-09 11:46] 主持人:其实我们说三者的融合,很重要就是协调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可能我们还没有相关的直接去协调它们这样一个部门,或者说机构存在,您觉得有必要有这样的部门专门做这项工作,才会使它快速发展起来吗? [03-09 11:48] 王海波:从当前的状况来讲,要想把三家发展好,还是需要有强有力的部门,我认为只要思想上认识到了就好办。但是在当前这个现实当中,毕竟三个区域的政府都得首先要考虑三个区域的百姓,大家的认识还不一致的时候,很容易形成本位化。那么现在为了整个区域,为了大家都好,还需要融合,建立强有力的融合部门。而最后要形成自觉的机制,形成不用所谓的部门,它都能够一样去考虑问题的机制,这里头我们真的要有一种合作的思想,人类要想长期、高水平可持续的发展,一定要走合作的道路。 [03-09 11:48] 王海波:我再谈一下竞争问题。如果亲兄弟之间形成无谓的竞争,那对大家都是有伤害的,还是要化竞争为合作,化单纯狭隘的小圈子的考虑,转为我们不可分割的整个区域的共同发展的考虑。 [03-09 11:50] 主持人:我们在过程当中一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您觉得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03-09 11:51] 王海波:当前最需要解决的应该是雾霾的问题,这就是要解决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还有就是生态,生态的保障和生态的补偿问题。我觉得这是两大问题,应该说是先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按照生态、环保、循环、高效、可持续这么一个原则,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北京要把河北产业结构调整当成自己的事,河北要把北京的需求当成自己的事,京津冀三家都应该如此考虑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说,要先解决这些,然后还要打通大家这种内心的隔阂,就是说京津冀要加强宣传,要宣传一家亲、一体化、互爱互敬互亲,然后互利共赢。 [03-09 11:52] 主持人:我们说一体化之后,很可能形成大家最关心的变化,就是房价,这几年天津、河北房价也是在上升的状态,但是跟北京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如果一体化之后,很多人说北京房价会不会降下来一些,您觉得有这个可能吗? [03-09 11:54] 王海波:我觉得看如何理解和运作,现在关键是北京能不能认识到房价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北京有着悠久的文化,有着优良的医疗、教育、科技资源,成了一个吸引人才的高地,这个对它的房价压力,住房压力很大,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个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是完全可以解决的,我觉得现在对于住房来讲,这些已经工作的相对年长的人没有什么压力,更重要的北京要考虑自己的城市活力,就是年轻人的居住问题。如果房价降不下来,北京的活力势必受影响,北京的发展成本会很高,如果高到一些年轻人,一些最富有活力和创新的人不能在你这个地方居住的时候,对北京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会导致城市的衰落。 [03-09 12:01] 王海波:我觉得现在国家提一体化的问题,正是要解决这个事情,北京要改变自己的城市格局概念,你可以把你的社区、把你的企业、把你的一些机构建在外区,我们现在能到国外建研究所,我们企业可以到外地去投资,我们在京津冀这么一个大环境、大范围之内完全可以解决的,关键不要打造少数几个高地和亮点,一定要打造一个合理布局的亮点,这样就能减轻住房的压力。然后还可以促进环境向好发展,真正的有利于咱们大家。我认为这个事情,我是积极推动北京突破自己的行政疆界,来去布局考虑自己的社区、产业方方面面和新产业的拓展。 [03-09 12:03] 王海波:我也建议河北要以积极地态度去迎接,但是这种迎接一定不再是什么高与低的接手,我们都要站在环境可持续的高度去评价所有的一切。正像我们产业调整是一样的,有很多地方官员感觉调整落后的产能导致了就业的问题,这是两回事,就业是根本,特别是大学生就业,但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创业,创造新产业。用这种可持续、生态环保、循环、高效的理念去创造大量的新产业,创业者多,新产业多,自然就业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产业结构调整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很好的状态,实际上经济社会是不可分割,会形成一些全新的问题。京津冀的发展给了我们挑战,也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 [03-09 12:05]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在一体化过程当中,特别是年轻人创业以及他们的工作状态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比如说一体化之后,有一些大型的企业搬迁到像河北、天津这样的地方了,但是很多人说,我到河北天津去工作,这样房子部分的压力虽然省下来了,但是有可能我赚的钱就和北京干同样工作的人薪水就不一样了,最后又变成还是一回事了,我在那个地方的时候房租是低了,但是薪水也低了,北京房租高,但是薪水也高了,大家说北京还是宽容度最大,这个会不会也影响我们刚才提到的一体化的发展? [03-09 12:09] 王海波: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认识上没有搞透,自己生活的提高,水平的提高,并不建立在别人保持在低水平上。应该像一个生态,如果说是一片森林的话,北京还是大树,我们整个生态环境会好,现在这里边最重要就是一定要水涨船高上去,单纯拔高自己,形成差距,其实这种差距往往就会导致非很多困难。在北京挣的多,花的多,其实我们干吗非要把钱花在房费上,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美好的需求,需要钱的,而北京还有很多很多需要美好需求的产业需要开拓的,我们更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03-09 12:13] 王海波:比方说当我们活的很富足的时候,我们能不能把北京打造成一个长寿的城市,如果要从长寿的城市去考虑的话,我们想我们的生态就非常重要,那么河北好,天津好,北京更好,这岂不更好。 [03-09 12:15] 主持人:我们都说,很多人可能都在北京生活久了的时候,有一种情结在其中,因为雾霾的关系,很多人天天喊着说,我们要离开北京,但是实际上从数据来看,真的由于雾霾原因离开北京的人并不多。 [03-09 12:15] 王海波:对,因为北京客观的吸引力还是存在的。刚才我说科技、教育、医疗、文化,北京这有多少古文化的公园、著名的景点,这些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另外,北京的文化很好,是年轻人打拼的地方,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度,这个度一定要为社会最有活力的那部分人考虑,考虑他能生存下来的空间。所以说我认为北京的房价有人还讲要和国际城市的房价去比,单纯的比是没有意义,一定要和它的发展质量,和整个市民的利益联系起来。 [03-09 12:16] 王海波:我想我们现在不是光北京生活的好,而是要让整个区域好,是要让我们整个区域成为世界上最好。北京现在的人口压力、房地产的压力、就业的压力都太大了,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你看到我们的环境不好,我们每天上下班,其实我们浪费多少无谓的时间。我们在北京生活,我们的生活成本、工作成本都太高了,这种成本高还不仅仅是花了我们的钱,其实浪费了资源,制造了污染,损害了我们长远的利益。其实不光是长远,还有我们近期的利益,我们的健康受到损害,我们很多可进一步开拓的有益的生活内容,也受到了制约。 [03-09 12:20] 主持人:现在二十一世纪,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时代,如果三地融合之后,对北京来说会不会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 [03-09 12:24] 王海波:不用考虑人才流失,国外有到中国来投资的企业,中国有到国外投资的企业,我们说人才流失了吗?产业是他的,利益还是他的,这就像当你经营一个产品一样,如果这个产品的价值全都由卖者获得了,购买者根本没有获得利益的时候,谁能去买呢?永远是一个利益合理的分享,在这种合理分享的时候,我维持了我最高的水平。有的企业家单纯为了赚钱,反而赚不了钱。而有些企业家为这个社会做事情,为消费者考虑,反而赚的钱更多,这就是一种智慧问题。所以,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大智慧,需要认识的全面提升,这种提升要推出一种新境界,要超越我们现在的想法,也超越我们现在追求的水平,要在这个层次上形成共识,努力发展,我想北京、天津、河北都会大力欢迎,会得到广泛欢迎和积极的支持。 [03-09 12:24] 主持人:我们看到京津冀一体化,融合这么多年来缓慢的状态也在发展着,但是大家说总有一天会实现,总有一天会实现,到底哪一天会实现,问一下王院长,您觉得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出现,跟我们预估一下几年,何时会达到大家的预期? [03-09 12:28] 王海波:我做两种回答,一种如果大家不作为、不积极、不主动,我们可能污染的事情仅仅靠中央行政命令,靠我们搞一些大型国际活动,我们是一种被动的暂时的去缓解,而根本上得不到缓解,大家的生活质量不会有根本的提升,虽然也在限制,虽然也在淘汰和减少落后产能,但是不会快。如果我们在认识水平上突破了,提高了,形成一个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我想北京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北京吸引是对北京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北京不需要的人才也要挤到这来。 [03-09 12:29] 王海波:因为在河北、在天津,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发展空间,我们说不应该怕北京人才流失,北京需要的不是所有的人才,而是北京需要的人才,现在我们说北京压力还有一些问题,北京也承受了一些它并不是特别需要的人才,北京也在用一种手段,用提高门槛的方式来选择进入这儿的人才,但是提高门槛有一个大问题,以财富来体现的话,用经济手段来体现的话,就是老龄的人,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人,他们很有社会影响和威望,但是他们创新能力远远不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年轻有活力的人也不是说北京全都需要,北京不可能包揽所有一切的产业,他不能搞小而全,因为它的空间是有限度的,河北、天津和它同处一域,河北也是它的,天津也是它的,所以人才布局是可以很好的。 [03-09 12:32] 王海波:最后展望就是一种,用更少的资源,养活更多的人口,在更高的层次上养活更多的人口。现在京津冀版图圈里边有一亿多人口,这是非常独特的区域,这个地方和长三角、珠三角是完全不同的,它的资源相对短缺,环境相对脆弱,如何在这么一种条件下,我们创造出更好的发展,更高的生活质量来,这个我们大家认识好了,这是一种更加美好的结果出现,我是极力推这种美好的结果出现。 [03-09 12:33] 主持人:王院长,这次两会最大感受是什么? [03-09 12:38] 王海波: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一定要完成当前制定各项发展目标任务,同时我们今天的发展不仅仅考虑今天,要考虑长远,就像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所说的,要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真正适合中国这么一个文明大国层次的一种理念正在形成。我们在淘汰一些不良的,不光是污染的,还有一系列不良的产业,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说这样会影响经济。但是我们认为有些产业是迟早要淘汰的,它的存在仅仅是为解决就业,仅仅是为解决吃饭,就远远不如痛下决心、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推动着我们走向一个更高境界,真正对大家都好的那种发展模式。我现在看到了中央的决心,看到了是在像我们家里过日子一样的在治理和管好我们这样一个国家。把我们国家推向一种更高的境界,中华民族要千秋万代的在这个地方高水平的生存下去,我们现在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这种境界的实现,这大概就是真正的中国梦吧。 [03-09 12:41]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王院长做客我们节目,谢谢您,同时也感谢大家的收看。 [03-09 1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