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员:厉无畏,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兼任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03-06 14:29] 直播员:秦大河,1947年1月出生,山东泰安人,理学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主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团成员、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国际全球变化计划(IGBP)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03-06 14:30] 直播员:徐冠华,1941年12月16日生,上海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 [03-06 14:30] 直播员:王文彪,1959年出生,祖籍陕西,中共党员,研究生,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2007年11月,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2008年1月,担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03-06 14:31] 直播员:郑新立,1945年2月生,河南唐河县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03-06 14:31] 直播员:记者会即将开始。 [03-06 15:00] 王胜洪: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本次会议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就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本次记者会的主题就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邀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先生和四位全国政协委员与记者见面,现在我做一个介绍。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先生,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先生,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先生,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郑新立先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先生。现在欢迎各位记者提问,提问时请通报您所在的新闻机构的名称。 [03-06 15:03] 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记者:近年来,由“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的呼声越来越高了,请问厉无畏副主席,您觉得这一字之变意味着什么样的含义?在我走出全球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发展创意产业优怎样的意义?我们又应该走一条怎样的路径?谢谢。 [03-06 15:04] 厉无畏:我想,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它本身就是转变发展经济方式的一个内容,它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这两大动力,来推进我们的产业升级,使我们的制造业能够有产品的创新,同时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降低它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03-06 15:06] 厉无畏:在这当中,创意产业应该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就创意产业这一块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因为创意产业是我们开发人类的创造力,解放生产力,又是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它强调的是创新和创意,同时它也强调要把技术、产品、市场和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推进产业的创新。在这当中,它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文化含量高的产品或者服务,这样就有效促进了内需,可以满足我们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这就促进了我们的内需。而更重要的,创意产业可以融入到其他产业去,推动其他产业的创新,来提升其他产业的附加值,这样就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创新,所以,加快创意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加快我们发展方式的转变。另外在这当中,我还要提一下,创意产业是附加值高,消耗资源比较少,对环境污染破坏也比较小的产业,所以它是一个绿色产业。 [03-06 15:07] 厉无畏:第一,要转变观念,要突破行业的界限。推进文化创意,进行跨界融合。从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我把它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它是在产业层面上发展,也就是说,在文化产业或者某个产业的增长怎么样;第二阶段就跨界了,推动整个经济的创新,这个时候我们就说它到了经济阶段。第三阶段是推动社会的前进,包括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九市创意社会、创意城市就兴起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从产业层面推动发展到经济层面和社会层面上去。 [03-06 15:08] 厉无畏:但是,现在把它作为一个转变发展方式的支柱产业来看,除了在一些大城市里它已经发展得很好,总体来说,它的比重还不是很大,在全国来讲,很多地区的比重还不是很大。所以,如果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我们发展方式转变的话,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想,在这里我想强调几个方面。 [03-06 15:08] 厉无畏:从我们国家当前的情况来看,创意产业取得了飞快发展,在2009年,我们整个经济增长是8.7%,但是创意产业的增加率超过了17%,它为我们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03-06 15:08] 厉无畏:第二,我们要做好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我们在每一个地方,在发展创意产业的时候,必须要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同时要结合我的产业基础,这样来制定我们发展的规划。要聚焦一些重点的产业,不能样样都搞,所以聚焦重点产业,创造一些好的品牌,这样它的发展才能是有利的。 [03-06 15:09] 厉无畏:第三,我们作为政府来讲,要不断地完善服务。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所以政府在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融资方面的服务,因为大量的都是中小企业,怎么样扶植它向成长的阶段发展,这就需要有这些方面的投入,还有公共技术的服务和知识产权的服务。 [03-06 15:10] 厉无畏:第五,我们还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我们在文化创意上要有创新的话,必须要有一个宽松的文化氛围,还要有多元文化的交融,只有在多元文化的交流,才能更带动创新。所以,这五个方面做好了,创意产业一定能够对推动我们的发展方式转变带来新的进展。谢谢。 [03-06 15:11] 厉无畏:第四,需要加强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从世界发展来看,非营利组织对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有利于协助政府来整合社会的资源,同时包括教育、培训等等这些方面,它都是属于非营利机构,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03-06 15:11] 科学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徐冠华院士的。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统计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量超过10万篇,我国的全球专利超过了六千件,与此同时,大家也感觉到,我国的原始创新包括核心技术方面还很缺乏,科技竞争力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差距很大,请问徐委员,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另外,科技怎样才能更好地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起到支柱作用?谢谢。 [03-06 15:12] 徐冠华:谢谢你的问题。我想,如果把两个问题都提出来,我可能要占太多的时间,所以我首先重点回答第一个问题。 [03-06 15:13] 徐冠华:正像你所讲的,在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像你说的,国际入选的科学技术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申请全球专利的国际申请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件,也是居世界第六位。而且还有其他一些数据,比如研究经费占GDP的比例,像科技人员的从业数,科技论文的引用数,还有世界顶尖的刊物刊登的中国科学家论文的数目等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确实也像你说的,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没有像论文数这些标志的那样居于世界前列?我想,要对我们国家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分析,我的感觉,还有几个方面有待于我们改进,有待于提高。 [03-06 15:14] 徐冠华:第一方面的问题,我们技术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少。我们研发的一些技术,虽然可能技术指标很先进,但是它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不强,比如它的成本很高,卖不出去,再比如,可能做出来了样机,但是不能形成产业化的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03-06 15:15] 徐冠华:第三方面的问题,我感觉,我们“短、平、快”的成果比较多,但是反映长期科学积累的成果比较少。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西方比,我们的时间还短,科学还要在于积累,但是现在我感觉我们有的同志还缺少“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比较过分地注意论文的数量,注意专利的数量。 [03-06 15:17] 徐冠华:第二方面的问题,我们模仿、跟踪的成果比较多,原始性创新的成果比较少。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专利数目不少,增加得很快,但是核心专利比较少。如果我们没有核心专利,我们就很难越过大公司,在一些重要产品上所设置的专利壁垒,成果虽然有了,但是进入不了市场。 [03-06 15:17] 徐冠华:我认为,要解决上面我谈的这些问题,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有几点是需要特别强调的:第一,要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我们有些成果为什么市场上用不了?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研究人员自己关在房子里做研究,很容易产生单纯的技术导向,有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有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我想企业更知道市场的需求,更了解哪些是有竞争力的,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支撑的这些产品。所以我真是认为,我们制定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我们提出了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有五大体系,核心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体系。 [03-06 15:19] 徐冠华:当然,我觉得我们的科学家是很好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为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做了长期的努力,所以我们今天应该说我们的科学技术成果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为什么我们还存在着这些问题?核心是我们政府政策怎么样更好地引导。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发挥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非常重视,引导制定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现在又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我想有些问题是非常明确了。 [03-06 15:19] 徐冠华:当然,我们现在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而且即使将来企业的创新能力足,也要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因为高等院校也好、科研机构也好,有大量的科研储备,在以企业为主体的框架下,就可以把大学、研究院所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03-06 15:20] 徐冠华:第二,一定要下决心破除利益格局的障碍,继续推进科技评价和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我们可以这样讲,评价和奖励是科技活动的一个指挥棒,只有解决了指挥棒的问题,我们才能够真正克服当前存在的一些学术浮躁的现象,才能够营造有利于原始性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的一个宽松的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重大的科学技术的突破。 [03-06 15:21] 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记者:我有这个问题请教郑新立委员。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应该是能够扩大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应该是降低投资率,提高消费率,但是去年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说,可以说是跟这个情况正好相反,请问郑新立委员怎么样看待这一现象?同时今年我们会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居民消费率,谢谢。 [03-06 15:23] 徐冠华:另外,还有很重要的是倡导学术民主、学术平等,要让有作为的、有创造的青年人敢于挑战权威,因为科学的突破往往是对前人的或者全面否定,更多的是部分否定,但是要否定,就要有勇气、有氛围,敢于挑战权威,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出新的成果、出好的成果。我就谈这么多,有时间我再回答你第二个问题。谢谢。 [03-06 15:23] 徐冠华:第三,我们要大力地继续倡导学术开放和平等。大家都知道,当代的重大发明和科学技术的突破,都是基于不同学科的交叉,绝大多数新的产品都是学术交叉综合的结果。我们现在单科的研究体制必须要有进一步突破,我到国外去看到这些科学家,不同门类的科学家,借每周一次午餐会的机会大家研讨,讨论之热烈、深入让我非常惊讶,也深受启发,我觉得建立这种开放的机制,对于新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是非常重要的。 [03-06 15:23] 郑新立: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们知道,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我们国家的需求结构中间,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的外贸依存度比较高,这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 [03-06 15:26] 郑新立:所以,去年我们主要靠投资和消费的拉动实现了8.7%的经济增长,这证明我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外需驱动型向内需驱动型的转变,这是可喜的,是沿着发展方式转变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但是,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跟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相比,却是倒退了,因为消费的增长不可能出现超常的很快的增长。 [03-06 15:27] 郑新立:我们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针对这样一个现状,提出第一个转变,就是要使我们的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到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要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是去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里,出口这个“马”不但不能做正面的贡献,反而下降了16%,也就是说,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过去每年拉动2-3个百分点,现在变成负拉动2-3个百分点。这就要靠扩大内需来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03-06 15:27] 郑新立:为了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只能靠增加投资,所以去年我们全社会投资增长了30.1%,出现了超常增长。这就使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进一步恶化,去年的投资率上升到46.8%,最终消费率降到了48.6%,投资率上升到我们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消费率下降到改革以来的最低水平。 [03-06 15:28] 郑新立:正是基于这个现状,党中央和国务院最近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调整需求结构,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我们看到,最近在中央召开的省部级主要负责同志研讨班上,新华社一个两千多字的报道里用了39个“加快”,充分表明了中央关于转变发展方式所明确提出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03-06 15:29] 郑新立:我们也看到,温家宝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就今年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如何扩大消费,提出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在初次分配中怎样能够增加劳动所得的比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怎么能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根据我的计算,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已经下降到43%了,如果我们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把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53%,比我们历史最高水平的55%还低2个点,这个要求不算太高,我们广大老百姓的收入就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特别是收入的增长能够使广大的中低收入者更多受益,使我们农民收入增长得快一些,使广大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增强他们对商品购买和支付的能力。按照温总理提出的这些要求,我们经过今年、明年两三年的努力,把居民消费率从现在的35%,用三年的时间能够提高到15个百分点,达到50%,这是我的计算,如果达到50%,距离我们最高点的52%还要低两个点,因此我们努力的话还是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的。我们计算,如果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居民消费率由现在的35%提高到50%,提高15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我们每年将会有5万亿左右的商品由现在用于投资和出口转变为让老百姓消费,我们现在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提高50%左右。如果实现了这个要求,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03-06 15:32]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有问题请问秦大河委员,目前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这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著名的气候学家,想请教您,您对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原则和立场有何见解?谢谢。 [03-06 15:33] 郑新立:我们从温家宝总理这个报告里已经看出了这样一个希望,因此,我们应当对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这样一个要求充满信心。谢谢。 [03-06 15:33] 秦大河:谢谢你提的问题。我想你的问题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你谈了天气,其次你谈了气候和气候变化,我先简短地议论一下什么是天气,什么叫气候。一般群众把天气和气候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所谓天气,只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中央气象台每天晚上七点半有《天气预报》节目,是天气预报,不是气候预报,无非是刮风、下雨、多高的温度等等,或者台风、干旱等等,这是天气,是短时间的天气。什么是气候呢?气候是指长时间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所以时间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你谈到的第一个问题,主要还是天气的问题。 [03-06 15:36] 秦大河:我刚才还拿回来一份最新报告材料,向大家宣布一下,今天上午10点钟,根据气象卫星观测结果,我们仍然在云南、广西等西南地区观测到大批的热源点,涉及到这个省的十几个地区,面积相当大。所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对未来十天的情况仍不乐观,认为未来十天,云南大部分地区,四川、贵州、广西等主要地区干旱现象没有明显的降雨过程的痕迹,所以旱情可能还要继续持续。但是不排除七号到十号期间,个别地方有小范围降水。洪涝和干旱对我们都是一种自然灾害,对我们的威胁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引起这种天气变化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气象学家认为,这次干旱的发生是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次极端气候事件,它是因为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 [03-06 15:38] 秦大河:大家知道,从去年秋天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重点是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地区持续干旱,根据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提供的资料,我们知道,去年九月份以来,我国西南地区持续降水偏少,统计的结果说,西南三省(云南、贵州、四川)平均降水量只有180毫米,相当于同时期以往的大概40%左右,所以降水量是1952年以来最低值。也可以这样说,这样的干旱是六十年一遇的。 [03-06 15:38] 秦大河:气候变化工作或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是科学、经济、政治、国家安全联系到一起的,科学家提出,比较充足的科学理由,也为气候变化科学公约提供决策的依据。所以我们还要坚持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03-06 15:43] 秦大河:谈到气候变化,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特别谈到,它对人类的经济社会乃至于政治都有深刻的影响。对我们全人类来讲,是我们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有13亿人口,毫无疑问,责任重大,影响非常深刻。实际上我刚才说的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讲中国涉入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工作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政府条约工作由来已久。中国人是最早签署《京都议定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国家之一,而且中国也有非常明确的政策原则,比如说我们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中国政府包括科技界也一致同意,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我们还特别强调,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要并重发展,不能单单强调某一项。比如我们有很好的天气预报或者气候预测或者气候变化的预估,注意我用的是不同的词汇,对于适应气候变化作用非常大。鉴于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以我们认为继续坚持《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它应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渠道。 [03-06 15:43] 秦大河:实际的情况是,气候变化的作用体现在引起某些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它的变化趋势上发生了变化,对于一般的天气现象,只能从统计学的原理学上了解,多因子造成气候变化的背景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谈到应对气候变化,我首先要讲一点,全球气候变化或者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在国际气象或气候界的主流社会里面是一个共识。现在被各国政府和绝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也就是通常称的IPCC,经过二十多年的工作,发布了四次评估报告,我要说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并不是一个直接的研究部门,它是由各国政府推荐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组织,专门对国际上各种文字发表的有关气候和气候变化的的科学文献进行评估,进而得出一些结论,是这样一个组织。当然我很自豪,这个组织在22年以前由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前中国气象局局长,同时也是前世界气象组织主席邹竞蒙先生组建的,现在是联合国麾下,由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来运行,按照他们的规章制度来运行。 [03-06 15:43] 秦大河:另外对于中国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讲,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还特别强调公约议定书所规定的技术转让、资金转让等原则。中国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刚才回答问题的徐冠华院士,最近科技部正在发布一个包括十几个内容的应对气候变化这样一个重大项目,显示了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大研究,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 [03-06 15:44] 秦大河:谈到其他方面,中国政府也是最早提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的发展中国家,这项工作最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大家知道,去年胡主席、温总理都提出了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自主减排40%到45%等等。中国在这个五年计划提出,单位GDP能耗减少20%的计划正在落实之中,有望获得成功,这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重视科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为我们13亿人口的子孙后代负责,也为全人类负责。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认为中国的政策还是非常积极的。我先回答这么多,谢谢大家。 [03-06 15:45]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今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我有一个问题请问王文彪委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会给我们民营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正确处理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和科学发展的问题,对此您有什么好的建议?谢谢。 [03-06 15:46] 王文彪: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挑战我认为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我们的民营企业如何克服短期利益的影响。第二方面,我们的民营企业如何突破我们自身在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瓶颈。第三方面,如何正确地处理好生态环保、节能减排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03-06 15:48] 王文彪: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于非公有制经济来说,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对我们民营企业的一次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一次很好的机遇。我认为,机遇还是大于挑战。 [03-06 15:48] 王文彪:我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在我们的手上,能够把钱学森的沙产业的理论发扬光大,为全人类造福。我也有一个追求,就是企业发展不止,绿化沙漠不息。这就是中国民营企业毅力坚固,以毅为先的使命和责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关键是政府,主体是企业。因此,我希望我们的民营企业应该从三个方面做好根本性的改变,也是从观念上进行改变。转变是大势,大势不可违。 [03-06 15:51] 王文彪:最大的机遇,我认为也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中央为我们加快转变、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正确的路线和方向是我们做企业成功的根本保障。第二方面,国家赋予了我们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我们调结构、快转变、上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第三方面,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会给我们创造出更大的产业空间和市场能量,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抓住这次加快转变的机遇,很好地发展自己。当然,中国的民营企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还是积淀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创造了一些好的发展机遇,也探索出一些好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还有光彩事业等等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像我们亿利资源集团就是在大力发展能源化工循环经济的同时,二十年坚持不懈,绿化沙漠三千多平方公里,有效地遏制了流向我们北京等地区的沙尘暴,有效地改善了区域的生态环境。可以这么说,注重生态环保,不是我们今天才有的自觉,而是发展以来就有的行动。 [03-06 15:51] 楚天都市报记者:现在加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很多求职者非常关心他的就业情况会不会受到影响?我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跟扩大就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另外,求职者应该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潮?请厉无畏主席来回答这个问题。 [03-06 15:53] 王文彪:第三,行动上进行转变,特别是抢占制高点方面,我们要早出手,快出手,积极开创我们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工作。谢谢大家。 [03-06 15:53] 王文彪:第二,是从战略上进行转变。应该把握一个先要好再要快,先要精再要强,先要强再要大的发展。 [03-06 15:53] 厉无畏:发展方式转变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从以第一、第二产业的推动,从第二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发展过程当中,服务业的比重比较小,到目前为止,服务业的比重还不到50%,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然,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所以就业的压力一直很大,但是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当中,我们如何把服务业包括现代服务业发展起来,能够吸收更多的就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制造业领域,目前吸收就业的能力逐步不像以前那么高,因为我们过去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就业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在完全靠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也就有问题,当然我们还是需要这些传统产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来实现这些传统产业的创新,这样使它能够保留吸收就业的一部分,但是更主要的一块可能是依靠服务业的发展。 [03-06 15:55] 厉无畏:这两年我们大量吸收的就业,主要还是在服务业领域里,就像去年,我们在网络、信息产业这一块吸收的就业特别多,特别是刚刚提到的,现在大学生毕业,要寻找就业,知识性的服务业对吸引他们去参与是更好的,所以很多大学生都在这一块上找到他们就业的位置。另外,中国的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所以转变发展方式当中,我认为只要我们把握得好,对就业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它能够促进我们就业的增长。谢谢。 [03-06 15:56] 农民日报记者:刚才谈到了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我想问一下,现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包括“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最近一号文件提出的“建材下乡”,请问怎样评价农村消费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 [03-06 15:57] 郑新立:所以大体上是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住在县和县以下的三分之二的人口买了三分之一的商品,住在城市里的三分之一左右的人口买了三分之二的商品。因此,扩大消费最大的潜力是在农村。怎么把农村消费的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从而变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强大的动力,关键在于增加农民的收入,减少农村的人口,增加城市的人口。 [03-06 16:00] 郑新立:中国农村人口现在还有七亿多,住在县和县以下。但是由于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也就是说,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我们农村这一块的消费受到了限制。改革初期的时候,城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体是各占50%,但是改革三十年,县和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整个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间的比例,平均每年下降1个多百分点,到目前下降到只有三分之一了。 [03-06 16:00] 郑新立:按照我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统筹城乡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了城乡发展要建立一体化的新制度,包括在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流通以及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建立一体化的新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使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加快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加快向城市转移。根据测算,一个农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他个人的消费可以增加两倍,另外他增加的潜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需求在十万块钱,所以如果一年我们能够增加两千万城市人口的话,就能够带动二十万亿元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资需求。所以现在最大的需求潜力,来自于城镇化,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 [03-06 16:02] 郑新立:温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提出了许多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里落户、有利于城市能够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的制度安排。另外,就留在农村的这些人口怎样能够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温总理在报告里也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扩大工业品下乡补贴的范围,今年将会把建材也列入补贴的范围。我们农村的居民,大部分住的还都是砖瓦房,把砖瓦房改为钢筋混凝土的房子,改善居住环境,这对农民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对于鼓励农村房屋建筑的需求,将会起到有力的拉动作用。 [03-06 16:03] 郑新立:另外,我们从农产品的购销,从各个方面提高最低收购价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我相信,我们国务院提出的这一系列鼓励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落实之后,农民收入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增加,农村消费这个巨大的潜力将会释放出来,不仅在今年,而且在“十二五”时期,一直到2030年以前,都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的动力。谢谢。 [03-06 16:04] 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请问郑新立老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城市来看,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包括科学发展观都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从短期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阵痛”,请教一下,当前我们能否经得起这种“阵痛”?谢谢。 [03-06 16:06] 郑新立:我非常赞成你的观点。转变发展方式,会带来“阵痛”的,一个“阵痛”可能是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企业有一部分由于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比较严重,消耗比较高,就要被淘汰。那么淘汰就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就业人员要重新安排,同时要加大技术密集、知识密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增加新的投资。但是我相信,通过重组,通过我们投资结构的调整,将会给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经济将会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上,在这个新的台阶上持续、平稳、快速发展一个较长时期,所以这个“阵痛”是值得的。 [03-06 16:07] 郑新立:第二个“阵痛”,要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就业,刚才厉主席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我们的第二个转变就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们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吸纳第二产业中由于实行集约化的生产而减少的劳动力,要吸纳第一产业集约化发展中间所富余的劳动力。这是我们现在认识到的,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发达国家,过去好多经济学家都认为,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出现要排挤劳动力,要形成一个庞大的失业大军,这个失业大军没饭吃,都要砸碎资本主义制度,结果这个情况避免了,没有出现。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这些剩余劳动力到哪儿去了呢?原来都是到第三产业去了。现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了80%以上,第一产业剩2%、3%了,第二产业占十几,庞大的劳动力都在服务业里从业,对照我们的现状,差距太大了。去年我们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只有42.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按照2008年的数字,只有34%,这两个比例跟发达国家比,太低太低了。全世界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是60%多,我们现在的比例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要低20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要低30多个百分点。 [03-06 16:09] 郑新立:就业的比重比产值的比重还要低,只有30%多,发达国家占到80%,低了40多个百分点。为什么我们第三产业始终发展滞后呢?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务院就提出了要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现在时间过去了十几年了,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我想原因还在于我们的政策。最近我做了一些研究和分析,制约我们第三产业发展的第一个因素就是税收政策,我们第三产业的税收负担跟发达国家比要重得多,包括第三产业水费、电费,都要比第二产业的高,这是很不合理的。 [03-06 16:14] 郑新立:第三个因素,还是在观念上的因素。我们认为,搞工业,这才叫发展,能够看得见,还没有把服务业摆到重要的日程上来。所以我们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第二个转变提出来了。在温总理的报告里,也对如何发展第三产业提出了很多政策措施,对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作出了明确的部署,特别是为生产服务的现代服务业必须加快发展,要制定一个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比如说有的地方对那些个体户、小企业,税收上能不能视同外资给个“两免三减”,等他做大了再收税。在用地、工商管理上给提供优惠条件,不要撵得他们到处跑。一些省、一些城市最近一两年采取了鼓励创业的政策,有的城市采取了十几项这样的政策,一旦实行了这样的政策,这些地方的新办的小型企业和个体户,每年以30%甚至50%的速度在增长,发生奇效,所以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政策。我相信,我们全面地贯彻落实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真正把中央提出的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落到实处,我们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不仅可以使我们的第一、二产业能够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大大前进一步,而且能够很好地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谢谢。 [03-06 16:15] 郑新立:第二个因素,我们缺乏为大量的小企业和个体户服务的金融体系,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小企业,是个体户,他们需要的流动资金数额比较小,而且都是几十万,有的是几万块钱,但是没有一个金融机构能够专门给他们提供贷款服务。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是几大商业银行,专门为大企业、大项目服务,几十万、几百万的贷款看不上,几个亿、几十亿贷款,审贷成本低。另外,我们有十几个、二十几个股份制的商业银行,也是全国性的大银行,还有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所以现在我们的金融体系基本上只有主动脉,没有毛细血管,金融的血液输送不到小型、微型的金融主体,第三产业大量的个体户、大量的小企业得不到贷款的支持,我想这是我们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第二个原因,可能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03-06 16:15] 徐冠华:我觉得,从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在人类历史当中能源结构的变化,我的体会有两个:第一,我们整个人类在发展史当中,经历了一个“加氢减碳”的发展过程。从最初开始,人类烧木头作为燃料,以后我们烧煤,再以后我们烧油,现在我们提出,要搞新的,比如说燃料电池,是用氢,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在分子结构当中不断地增加氢减少碳,这是我们能源行业总体的发展趋势。 [03-06 16:18] 徐冠华:你给我提了一个非常不好回答的问题,我试着回答。 [03-06 16:18] 中国石油报记者:我想从能源行业的角度问各位委员一个问题,今年温总理的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那么作为石油石化行业来说,它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排放也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对于我国目前来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了50%,大力发展石油石化行业是一个不变的趋势,在此情况下,石油石化行业应该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能源呢?请徐冠华委员回答一下。 [03-06 16:18] 徐冠华: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现在地方也好、行业也好,总是想拿着自己手里的资金做自己的事情,实际上,如果更开放一点,我们东部的地区那么多钱非得在自己很狭小的地方发展自己的工业?大家还有很多意见,为什么不把资金投向需要的能够取得利润的领域?只要能够赚钱,而且能够保护环境,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当然我的意见不一定对,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03-06 16:22] 徐冠华:另外,我们石化部门现在还是比较有钱的部门,应当在能源的多元化方面要进行探索,应当为我们国家能源的多元化作出贡献。我们现在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面临诸多问题,比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这些方面,我们的石化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自己资金的优势和技术优势,有很大的空间。在这方面,也可以作出很大的努力。 [03-06 16:22] 徐冠华:第二,我们现在正在经历一个能源的多元化过程,从比较单一的能源体制逐渐向以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为主的方向过渡,而这个过渡,可再生能源是一个多元化的体制。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我们就从这方面来分析,对于石化行业来讲应该怎么做。当然,从石化本身来讲,仍旧有很大的空间,来为节能减排做贡献。石油化是我们国家一个非常大的行业,这个行业要生产很多种石化产品,有些地方大家反映,我们的石化部门造成了比较多的污染,有很多担忧,所以在这方面,怎么样通过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来减少污染排放,对于我国整个的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 [03-06 16:22] 企业文明杂志社记者:我的问题是,经过长期和艰辛的努力和探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排头兵——中央企业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各行各业雄起性崛起,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爆发式的增长,应该说为共和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特别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幸福和有尊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已经成为中国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批评、责难、质疑之声不绝于耳,我们认为,这些环境不利于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请问厉主席,您对此有何看法和对待?您认为全国政协委员又有怎样的声音?谢谢。 [03-06 16:25] 厉无畏:这个问题也提得很尖锐,因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我们去批评也好、指责也好,我们要分析一下,这种批评和指责来自什么地方,是批评什么。因为我们有些问题是个别企业问题,人家会批评,也有一些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但是我想,作为政协委员也好,作为公众也好,作为舆论也好,还是要公平公正地看这个问题。所以国有企业对我们国家作出了很多的贡献,这些贡献我们要肯定,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以前在政协也发表过这的看法,比如说,有一度它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等等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国有企业,可能也有一些个别的企业,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未必处理得很好,现在大家的批评,我听到的有这样一些,比如说现在房地产价格比较高了,有人就说“地王”都是一些央企,但是这些都是个别现象。另外,从整体来看未必不是说只有一个国有企业在这儿都可以,所以这是个别现象。还有一些是垄断性的企业,大家对分配体制上的一些问题,因为不是很透明,人家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怎么样分配,所以有人就批评了,一些国有垄断性企业工资很高,拿几十万等等,我们也不了解到底是怎么样的情况,如果把有些问题透明一点的话,可以通过增加透明度来让大家了解情况,因为事实上并不像我们一些批评者所说的情况,不是所有的国企都在炒房地产,也不是因为他们炒了,所以把地价炒高了,也不一定是所有的垄断性企业都是发了高工资。这些问题,从我们平时跟一些委员交流,像这样的问题,只要增加一定的透明度,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情况,我相信大家会公平地看待国有企业,它为我们国家作出的贡献是很大的,大家会肯定的。在个别企业当中有一些什么问题,可以改进。我想,我们应该这样来看问题。 [03-06 16:27]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和刚才那位记者朋友的提问相对应,我有两个问题是关于民营经济的。想提问一下王文彪委员,民营企业和中企业的发展问题也是这次两会委员都很关注的问题,我们也都知道现在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面临着很多困境,请问王委员,第一个问题,您认为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家应该如何继续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第二个问题,国家对战略新兴产业进行了部署,那么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谢谢您。 [03-06 16:29] 王胜洪:最后一个问题。 [03-06 16:34] 王文彪:中央对非公有制企业,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更加明确了,态度也更加坚定,措施更加有力,我想,目前重在落实。所以我们衷心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切实细化、落实、分解这些政策,一是继续把国务院出台的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的三十六条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二十九条落实好。二是把这次“两会”中央对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落实好,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刚才几位领导也讲了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老大难的问题,我想今年通过“两会”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去年,我们知道,中央也好,有关金融机构也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说村镇银行加大力度的建设,创业板的开通,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总是解决了不少问题,见到了实效,让我们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快速地走出危机、走出困境。谢谢大家。 [03-06 16:34] 王文彪:今年的“两会”,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比较开心的,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次即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两会”期间,我们的胡锦涛书记和贾庆林主席亲自到工商联界别组听取意见,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强调,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措施。所以,非公有制经济应该更加坚定我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03-06 16:34] 王文彪: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我们共和国的亲儿子,都在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在做贡献。党中央和国务院始终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确实已经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现代化的主要力量。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民营企业表现不错,在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特别是在不裁员、不降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03-06 16:34] 中国环境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问郑新立委员,您刚才提到过拉动消费,现在我国正在淘汰落后产能,就是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我很担心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产能过剩,怎么样避免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问厉委员,怎么样处理好节能减排和GDP至上之间的矛盾?谢谢。 [03-06 16:35] 郑新立: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我的判断跟你提问时的讲法正好相反。扩大消费不仅不会带来生产能力的过剩,相反它是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实现生产跟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因为我们企业之所以要增加投资,首先是看市场上哪一种商品价格往上走了,投资比较合算。所以它的投资和经营决策是根据市场需求做出来的。如果我们通过扩大消费,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消费的亮点,比如说最近一个时期,我们消费的热点可能仍然是以改善居民住行的条件作为消费的亮点,一个是改善居住条件,一个是改善出行条件,围绕着这两大需求,可能会派生出一大批消费需求,拉动市场,拉动经济发展。我们的企业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需求,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它的资金投到哪里去,生产多少,规模是多大,这就能够形成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把我们现在已经过剩的生产能力消化掉。 [03-06 16:39] 郑新立:你刚才讲到钢铁,这个事儿确实令我们振奋,去年我们粗钢的产量达到了5.6亿吨,世界钢筋混凝土的50%都浇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是中国长期以来由于老百姓居住条件比较差,我们的生活改善了,首先要改善住行条件,现在我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吃穿的问题解决了,下一个小热点是改善住行条件,改善住行条件,就要拉动钢材、水泥这些建筑材料的需求,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钢材的产量是不是还会往上增长呢?我的判断,可能还要往上增长。这是居民改善生活的消费欲望、消费能力所决定的。由此带来的生产能力的增长,我认为它是正常的,我们的生活正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进行投资的,所以我跟你的结论正好相反。对不起。 [03-06 16:56] 王胜洪:谢谢,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 [03-06 16:57] 厉无畏:第二个问题,我简单说几句,这里我想谈三点,一个是观念问题,我们在处理好GDP的增长和环境保护当中必须要有一个观念的转变,我们要从长期的发展来考虑问题。但是第二个,我们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当中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个人的看法,就在发展循环经济上,这是我们当前应该加快着力去做的事情。因为循环经济强调的是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我们谈到效益的增加,实际上也是创造GDP,这个效益的增加来自几个方面,一个是把废物变成有用的东西,它的转化得到效益。但是另外一个,减少污染,也应该得到效益。所以,现在国际上就有变成有用的东西,它的转化得到效益。但是另外一个,它减少了污染,也应该得到效益。所以,现在交易上就有产权交易,有碳交易了,所以这当中,我们现在也在考虑这些问题,因为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减排的话,它能得到好处,他就会努力地去减排。第三个,我们实际当中还要发展环保产业,实际上这对于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是有好处的,环保服务业的发展,既能增加就业,又能够作为一个产业来推进。所以我想,从这三个方面来看,我们能够处理好GDP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谢谢。 [03-06 1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