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亲爱的记者朋友们,欢迎来参加第162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的发布单位是中国工商银行,发布主题是“工行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打造智慧银行”。本场发布会发布人有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敬东先生;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吕仲涛先生;中国工商银行产品创新管理部总经理马雁女士;中国工商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吴翔江先生。首先,有请王行长介绍一下情况。  [04-26 16:51]

王敬东: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参加工商银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工商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创新打造智慧银行”。下面,我先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04-26 16:53]

王敬东:金融科技创新正加速重构银行经营发展模式和市场竞争格局,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变革之先,是工行多年来的优势,也是当前转型的关键。经过不懈努力,工行已逐步捕捉到银行转型的脉搏,正向智慧银行建设迈进。我们要打造的智慧银行是一个体系,总体上说,就是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对传统金融服务体系包括产品、流程、渠道、运营、营销、风控等进行智能化改造,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安全、更优质、更便捷的产品与服务,重塑银行在信息和信用中介方面的主导地位,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生态圈。  [04-26 16:57]

王敬东:打造新平台一是建设智慧银行信息系统,打造新时期的转型发展和创新领跑新平台。今年初,我行启动实施了智慧银行信息系统(ECOS)转型工程,将进一步巩固我行科技代际优势,助推智慧银行战略的落地。具体来讲是“三新”,即以新方法、新架构、新生态,从而创造新优势。新方法,是站在全行视角整合构建跨业务、跨条线、跨渠道的企业级业务架构,淡化产品服务的部门、条线痕迹,给客户“ONE ICBC”的一致体验。新架构,是构建基于核心业务系统与开放式生态系统“双核驱动”的IT架构,推进产品组件化改造,以适应大容量、高并发和快速创新的需要。新生态,是整合行内行外力量,构建账户、产品、场景开放互联和线上线下一体互联的金融服务新生态。  [04-26 16:58]

王敬东:二是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创新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 2017年,我行组建了“七大创新实验室”,投入了300人的新技术研究团队,全面布局金融科技各技术领域,并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领域初步实现了科技价值到业务价值的转化,形成了可面向内外部开放、输出的企业级技术能力,在同业处于领先水平。比如,在云计算方面,我行已实现基础设施云(IaaS)平台的落地,率先在行业内建设了应用平台云(PaaS),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能力、稳定性保持行业领先优势,并经受住了纪念币预约、双11大促等业务高并发场景应用中的实战检验。  [04-26 17:00]

王敬东:在大数据方面,经过十多年的持续建设和完善,我行已经建设形成以数据仓库、集团信息库为核心,各类应用集市相配合的“大数据”体系,并组建了一支2000余人的数据分析师队伍。我行自主研发的银行业首款风险信息服务平台——“融安e信”,累计已为6400多家金融同业以及企业客户提供风险资信服务,帮助大量客户避免了被欺诈的损失。
  在区块链方面,我行与贵州省政府合作建设了业界首个服务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与雄安新区合作,在万亩造林项目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项目资金的闭环管理。
  在物联网方面,自主研发了同业首个物联网平台,在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中,应用位置定位技术实现了对押品的动态跟踪管理。  [04-26 17:01]

王敬东:三是加快推动互联网金融e-ICBC 3.0智慧银行战略升级,全面构建网络金融服务生态。去年6月,我行发布了以e-ICBC3.0为主体的智慧银行战略,将聚焦场景、围绕客群全面展开,积极推动传统服务的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提升金融赋能核心竞争力,全面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新生态。今年,我们还计划发布互联网金融场景化服务(API)开放平台,不断增强工行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输出能力。截至目前,以融e行、融e购、融e联为代表的“三融”平台总客户规模达3.43亿户,相当于全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的一半。网络融资规模8400多亿元,保持国内最大网络融资银行地位。  [04-26 17:02]

王敬东:四是筑牢安全生产运营体系,保障智慧银行建设。在加快推进智慧银行建设的同时,我行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抓好安全生产运营工作,致力打造“最安全银行”。比如,建立了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电子银行交易反欺诈系统、信用卡风险监控系统等反欺诈系统,累计预警各类业务风险127万次,拦截信贷、信用卡等风险业务89万笔,堵截电信诈骗汇款6.5万笔,避免客户资金损失超过17亿元,树立和保持了工商银行“安全稳健”的良好形象,确保了客户的信息与资金安全。  [04-26 17:03]

王敬东:以上是工商银行借助金融科技驱动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银行建设的一些总体情况。如果各位媒体朋友有进一步的问题,我和我的同事将为大家解答。谢谢!  [04-26 17:04]

金融时报记者:您好,我是金融时报记者。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快速发展,请问工行在金融科技创新应用方面有哪些进展?谢谢。  [04-26 17:05]

吕仲涛:
  谢谢你的问题,实际上刚才我们王行长在前面发布会内容当中也点到了一些亮点,我这边再稍微展开介绍一下。实际上2017年我们工商银行成立了七大创新实验室,目前我们已经投入300多人员进行研究的工作,取得了很多积极的进展,我具体在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
  第一个方面是在云计算和分布式是基础设施,是为我们的应用提供一个弹性灵活拓展的平台。从基础设施云跟我们的应用平台云,这两个平台我们已经形成了企业级的能力,现在已经让我们整个平台能够做到弹性的拓展。刚才王行长也讲到了,实际上是对我们核心应用每秒弹性交易达到1.4万笔,这个都是建立在我们基础设施云端应用平台云能力上面,达成这样一种能力。
  另外,我们在应用服务云当中,我们建成叫SaaS云,就是软件级服务,我们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好的平台,现在我们几个主要的行业应用已经对外输出能力。包括我们的API平台,这几个平台都是可以为上层的应用,为我们的合作方提供很多不同的服务模式,这个都已经建构起来了,我们对外提供高容量的能力,这是在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方面。  [04-26 17:05]

吕仲涛:
  第二个方面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我们已经建立企业级的能力,这些技术都有,关键是建立这个平台,让它具有大数据分析的能力、人工智能的能力。
  举个例子来讲,现在我们大数据服务云建立起来以后,已经可以为总分行各个业务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分析服务。
  从人工智能角度来讲,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企业级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平台,这里面涵盖了机器学习自然语言的处理、图像识别等各个人工智能的处理,可以给反欺诈金融客服应用。像类似于生物识别,包括人脸、语音、声音等等,我们建立了一个技术平台,目前这些平台的功能已经在我们智能终端自主开卡,我们整个联网柜台的核查,API手机银行额度调整都产品上都有组合应用,以后记者有兴趣都可以去尝试。
  在区块链、物联网方面,同样我们建立了两个企业级的平台。刚才王行长讲了区块链,我们无论是在贵州的扶贫资金,还是在雄安的造林,包括我们在其他的金融权交易等等很多领域都是用这个平台建立起来应用场景,物联网平台,我们在河北等十家分行,在信用卡汽车分期抵押品动态追踪,我们对小微企业生产实时检测都发挥了应用的效用,既防范了风险,又拓展了客户。
  所以在这三个方面,我们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展。今年下半年我们还会推出更多新的应用,谢谢。  [04-26 17:07]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您好,我是第一财经电视记者。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在新金融领域的多元化应用,数字普惠金融逐步被社会关注。请问工行在推动数字普惠建设方面有何进展?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做好金融精准扶贫?谢谢。  [04-26 17:09]

马雁:
  工商银行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主要是依托刚才吕总介绍的金融科技的一些手段。重点是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进行金融服务的改造。包括扩大客户服务的范围,升级客户服务的方式。现在我们推行的是全量客户战略,所有的客户都是我们重要的服务对象,当然我们要借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去完成全量客户服务的覆盖,推广我们整个服务的客户群。
  比如说我们去年推出了客户门槛比较低的融资产品叫融e借,它的金额从2万到50万都是比较小的融资规模,面向的是年轻的客群和短期的借贷行为。这样一个产品对我们工商银行客群结构发生了变化,这个产品是很受大家欢迎的,现在已经累计发放贷款达到1400多亿元,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而且是实时在线、秒授信的特点。  [04-26 17:09]

马雁:
  同时,我们去年推出了智能投顾产品,就是AI投,它是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专业化、智能化的投资手段覆盖到更多的客户群体。
  另外,在对公领域方面我们突出从大到全客户的改变,这一点强化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比如说对小微企业客户群,我们推出了一站式、一揽子服务平台,叫小微金融服务平台。
  小微客户创新推出了线上小额贷款产品,整个小微贷款余额也达到了2.2万亿元规模。
  刚才针对区块链精准扶贫方面,王行长刚才也讲到了,再具体一点就是我们做了这样一些尝试,也是业界首个用于精准扶贫的区块链平台。
  大家知道区块链技术是公开、透明、可追溯,而且具有不可篡改的特征,把这个特征与我们的场景相结合,政府方面非常支持我们的创新。从去年5月份,用了非常短的时间,三个月把这个平台投产。并且到今年已经有18亿的资金在这个平台上运作。  [04-26 17:10]

上海证券报记者:您好,我是上海证券报记者。刚才王行长介绍了工行e-icbc互联网金融战略。请问工行目前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最新发展是什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谢谢。  [04-26 17:12]

吴翔江:
  谢谢你对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关注,应该来说工商银行在同业当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启动也是最早的,发展也是最快的。应该说我们取得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大家可能都知道,工商银行在2015年3月和9月向社会发布了e-ICBC1.0、e-ICBC2.0,去年又发布了3.0战略,这个战略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在金融业,到目前为止工商银行已经形成了三平台一中心,三大产品系列,整个互联网金融的格局和体系。
  这里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的数字,这三大平台和三大产品,可以讲已经覆盖了金融服务,以及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的主要领域。我们三个平台的客户已经达到了3.43亿,大概是这样一个概念。
  特别是我们以互联网业务为主体的电子银行,整个业务占比占工商银行业务占比2017年是646万亿,整个业务量占我们全部业务量的94.9%。  [04-26 17:13]

吴翔江:
  当然,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随着互联网整个发展,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相当大的。所以从背景来看,我们认为有四个方面,对我们来讲我们必须要重视、必须要解决好。
  第一,整个时代环境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整个社会进入信息化的社会,无论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是社会的运行模式,包括社会管理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二,我们觉得客户的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牵扯到4亿的群体,他们对金融的服务,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在整个社会的应用,对金融服务的行为和金融服务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三,我们觉得金融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跨界业务模式,特别是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模式,也使得我们整个金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比如说产品金融、社区金融、平台金融等等的出现,对我们传统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信贷中介、信息中介的功能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四,服务方式的变化。我们现在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讲,我们金融服务交易离柜,客户离行的特点是非常明显的。就是说不需要在我们的柜台就实现了,我们的数字也说明了这一点。正是这样工商银行在谋划我们3.0战略,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04-26 17:14]

吴翔江:
  一是理念创新,从我们改变原来传统的自建自用的互联网应用环境下共建共用,对外开放、对外合作。
  二是模式的创新,我们的产品基于互联网,特别是基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的场景来实现服务,打造新的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
  三是手段的创新,在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多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的技术,使我们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定制化和自动化。
  所以我们想通过3.0战略,构造一个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我们的愿景使我们工商银行的服务无所不在、创新无所不包、应用无所不能,这样一个智慧银行,谢谢。  [04-26 17:15]

路透社记者:您好,我是路透社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宣布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请问这对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发展有何影响?工行的信息科技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何看待在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金融科技优势?谢谢。  [04-26 17:16]

吕仲涛:
  实际上金融对外开放,它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扩大金融系统对外开放的同时,国内的银行实际上也在做全球化的网络布局。所以科技是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动力来看,对我们整个金融科技带来了发展机遇,当然也带来了挑战。
  因此银行业应该借助整个金融科技促进和发展,大家知道如果对外开放竞争肯定会进一步加剧。所以说银行业,我们作为境内的银行,要适应一些新型业务产品的竞争,包括拓展,来完善和打造我们开放、融合、共赢全球化的金融生态圈。过去我们是境内的,未来可能是全球化的。  [04-26 17:17]

吕仲涛:
  在扩大金融开放的过程当中,也不得不否认,实际上面对银行的经营风险、合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以后更加的全球化、多元化。所以从科技角度来讲,无论是银行业,特别是在当前技术发展态势当中,要如何充分的应用我们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来加快提升高级持续性的威胁安全防护能力,来持续完善全球一体化,全面推进管理体系,有效的化解金融风险,我认为对我们来讲有很大的挑战。
  对工行来讲,实际上工行已经基本完成了全球的网络布局,我们境外网络已经覆盖了45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收购南非标准银行的股权,也间接延伸到非洲20多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我们都有机构。  [04-26 17:18]

吕仲涛:
  随着金融区域、业务范围、客户范围的扩大,我们工行的信息科技系统,在支撑全球化发展当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在统一全球化IT系统方面,我们走在同业领先的,我们已经在具备条件的42家境外机构投产,同时我们建立了全球24小时不间断的人民币清算系统,我们有跨境人民币清算的行达到7家,我们的手机银行、融e购已经全面延伸到境外,同时也支持网上跨境电商业务,也便利于我们双边贸易的投资往来,为走出去、走进来的企业提供安全高效的境内服务。
  再比如说,我们的风险防控方面,我们定义了很多金融科技新的技术,我们引进了机器学习的方法,不断的提升我们全球反洗钱的管控能力,发挥了极大的优势。另外,我们在境外在指纹认证、指纹登录等等方面,我们把国内好的安全防护技术也推广到国外,为国外的安全防护保驾护航。  [04-26 17:19]

中国经营报记者:您好,我是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移动互联时代到来之际,工行如何将传统网点与智能服务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移动端的发展有什么“杀手锏”?谢谢。  [04-26 17:20]

吴翔江:
  谢谢你的问题,工行是从线下起家的,现在我们非常重视线上,所以我们在整个发展的策略过程当中,我们是采取双轮驱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发展策略。
  具体来说,线下我们将充分发挥我们传统网点的渠道优势,推进网点一体化转型。线上我们以双轮平台为主体,建立线上的入口。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着力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模式,我们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把两个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线下渠道与互联网平台的无缝对接,我们的后台做到互联互通。  [04-26 17:20]

吴翔江:
  通过线上跟线下两方面的场景,我们想通过这样一种聚合获客,通过我们统一的运营来活跃客户,通过我们轻的服务模式和产品来黏住客户。总的目的我们要构建一种开放、融合的金融服务生态,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目标。
  可以说,工商银行在移动端有许多好的产品,这个产品是富有竞争力和特色的。第一个刚才行长讲了我们的融e行,我们把它定义为工商银行专业化、智能化金融交易服务平台,这是我们最新的定位。所以近年来我们采取了移动优先的策略,在技术上大力应用新技术。比如说我们推出了指纹、刷脸,可以登录也可以支付。我们可以一键转帐,AI投就是智能化的投资等一系列产品和功能。
  所以我这里向大家报告一个数字,到去年年末我们的客户数已经达到2.82亿,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手机业务量年均是以95%以上的速度增长,交易额是以90%的速度在增长。所以说现在移动端的业务量是我们主要的业务量。
  2017年我们的融e行客户日突破了1000万,月突破5000万,年突破1亿,我们实现了在商业银行当中规模第一、客户黏性第一、活跃程度第一,这些都不是我们自己的统计,这是行业同业易观统计的数字,它每个月都公布一次。我们到三月底继续保持这三个第一。  [04-26 17:21]

吴翔江:
  第二个是我们融e联的平台,实际上在我们推进智慧银行过程当中,我们深切体会到融e联重新做了定义,现在我们把它的定义是信息平台、服务平台,也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所以通过这样一个信息的入口,这一新场景的服务,这个服务包括我们的入口以及金融的轻服务,我们提供专属化的一种线性服务和场景联线方式,现在我们的公众号已经突破6000个,它发展非常快,到去年年底,我们的客户数也达到了1.14亿。到昨天为止我们达到了1.3亿,所以发展的非常快。  [04-26 17:22]

吴翔江: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融e购,我们是品质优先,就像刚才吕总讲的,我们不仅仅覆盖了B2C、B2B,而且我们也覆盖了境外跨境电商完整的体系和格局。
  在电商的服务过程当中,我们的移动化程度增长非常快,我们订单数占比已经达到了65%,所以终端已经成为我们客户的重要方面。
  当然除了平台,我们还有很多的产品服务。我举一个例子,我们的支付产品,我们近两年的打造工商银行e支付产品,现在能够跨行跨境,跨线上线下非常便捷的支付产品。具体的来讲我们线上支付、二维码支付、扫码支付和缴费,这些产品我们都深受客户的欢迎和喜爱,谢谢。  [04-26 17:23]

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记者:您好,我是新华社中经社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人工智能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了,像人脸识别的技术在各家银行都有落地,这些智能化的银行服务可以说是大势所趋。请问工商银行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有哪些布局呢?谢谢。  [04-26 17:24]

吕仲涛:
  刚才已经讲到了,我们在这个方面通过生物识别的平台,已经建立了这样一种能力,人工智能特别是生物识别的能力。
  我想重点谈一下挑战,可能大家都知道现在外面有各种人脸识别、语音识别,都用的比较多,炒作的也比较多。工商银行在这个基础上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都有平台。但是在整个应用当中我们强调的是务实创新,风险可控。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思考,主要是刚才也提到了一些风险跟挑战。大家知道生物识别技术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确实也有风险,每个人的生物特征是具有唯一性的,是不可更改的。实际上我们搞IT的都知道,不管你是什么特征,我们讲的物联网,信息系统处理的是数据,所有各种特征的东西,数字化以后再进行传递的化就有可能被攻击和截取。  [04-26 17:25]

吕仲涛:
  生物特征是人的唯一特征,你的重构成本是没有办法去解锁的,也是不能去解锁的,所以它没有办法重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审慎的看待这件事情,我们要么是需要面签,要么是辅助验证来进行,跟其他的认证机制进行组合的判断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审慎看待整个生物特征这方面的应用。
  从人工智能方面,我们觉得它确实是一个方向,但是它同样面临挑战。因为随着我们各种维度深度学习的能力上去以后,未来会出现一种比较怪异的情况,就是机器学习出来得出的结论。你去贷款,我通过机器的智能判断,我不给你贷款,让银行来解释为什么不给你贷款,因为它源于不同的信息流放在一起以后,经过智能化的算法。也就是说没能有效控制算法和处理流程,达到一定高度以后非常有挑战,这个可能专业一点。但是我觉得这也是未来我们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对智能算法的控制当中是面临挑战的。  [04-26 17:26]

吕仲涛:第三个挑战实际上就是我们人的挑战,实际上人工智能它一定要跟行业应用结合的。很多算法是可以在不同的行业进行应用的,可能算法就这几个。但是行业的融合,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的复合型的人才,我们这方面可能需要注意怎么去培养,我就谈这几点,谢谢。  [04-26 17:27]

中国证券报记者:您好,我是中国证券报记者。工行的信息化建设在中国银行业一直走在前列。在金融服务向移动端快速发展过程中,工行如何优化IT架构获取竞争优势,原有的IT架构是否会成为“船大难掉头”的转型负担?谢谢。  [04-26 17:27]

吕仲涛:
  我们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我的观点是,实际上工商银行从成立以来,一直强调的是科技兴行。正因为我们三十多年持续的推进,才造就了我们现在是全球比较领先的IT基础设施。
  举个例子来讲,我们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全国的数据大集中,我们建立了两地三中心非常经典的运营架构,这些方面都是我们长期积累下来雄厚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
  所以在目前整个业务转型发展过程当中,特别是向移动端转型过程当中,我们同样会坚持传承与创新原则,实际上是要发挥既有优势。实事求是讲,现在很多小额支付的业务在向移动端发展过程当中,金融业务的交易结构体现了几个特征,第一个是小额,第二个是高频,第三个是场景化,这些的出现给我们传统的体系结构带来一定的挑战。  [04-26 17:28]

吕仲涛:
  第一个就是交易规模,小额高频规模很重要,在规模方面我们要建立起高并发业务能力吞吐的能力。第二个是快速响应能力,因为场景化的业务出来多以后,实际上是大量快速场景的创新,需要我们整个运营架构体系非常的灵活、非常的弹性,能够快速交互新的业务。
  基于这些考虑,刚才我谈了我们不是颠覆,是双轮驱动,实际上我们从2014年开始,就开始进行一些差异化的转型。对于那些针对需要场景、市场响应速度快,场景又需要灵活的,我们开始通过了一种分布式架构体系来进行转型。  [04-26 17:29]

吕仲涛:
  现在实际上我们整个分布式架构体系已经基本的建立完备,刚才讲到了几个典型的例子,像快捷支付,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实际上它的很多业务,虽然从它的入口进来,最后还是我们银行在承担。实际上现在我们的快捷支付吞吐能力可以达到每秒三五万都没有问题,整个体系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把大量需要弹性拓展的业务下移到平台这里。
  再一个是建立生态,我们的API生态跟SaaS平台,这两个都是基于开放的平台建立起来的。因为这两个平台,我们已经把这些服务通过各种API接口的模式、SDK的模式等等,通过非常方便的方式可以给我们的合作伙伴,让合作伙伴跟我们银行内部进行快速灵活的配置跟创新,我可以讲几个数字。  [04-26 17:31]

吕仲涛:2017年我们整个API平台推出以后,现在我们所有的分行已经全部纳入到整个API模式当中,分行有很多创新全部纳入。对外现在我们有140多个合作伙伴,已经跟我们进行了API实时的对接。可以预见今年我们的SaaS平台云出来会有更多的场景会托管在我们的平台上,我就介绍这些。  [04-26 17:32]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四位发布人的介绍,感谢中国经济网的文字直播,下场的发布单位是国家开发银行。谢谢大家!  [04-26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