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在线访谈

 
朱建民谈东北振兴:转变观念 外力推动
朱建民表示,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升级要转变观念,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通过创新让“老”字焕发出青春,并创新企业文化,创造... 详细>>
本期嘉宾
朱建民,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
时间:3月9日  17:30

制作:财经部 主持人:卫馨

访谈精粹
朱建民谈东北振兴:要依法 不要拍胸脯拍脑袋
朱建民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国家经济总量及产业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因此,要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个发展环境已经不能简单的用GDP总额和投资增速去衡量,而是需要法制环境,...
朱建民:老工业基地唯有创新才能焕发青春
朱建民表示,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把“老”字通过创新焕发青春。所谓的创新其实就是改变。改变本身就是创,以前是这个样子,现在变化另外一个样子,这就是创,在创的过程中释放出新的...
朱建民:东北"老大哥"要转变观念才能适应新常态
朱建民认为,东北有很多很优秀、雄厚的东西坚如磐石在,如果观念和环境改变后,这些东西很快就会释放出来。在观念意识方面,东北是以国企为主体的,为我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建民: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升级
朱建民今年向全国两国提交的全部提案中,1号提案就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转型升级》。朱建民表示,今年总书记到黑龙江省代表团讲话指出,老工业基地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定力,...
文字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经济网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今天非常荣幸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奥克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朱建民。首先,欢迎朱委员的到来,请您和网友打个招呼。

  朱建民:您好,主持人,观众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邀请您来主要是就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改革创新进行讨论。2015年辽宁GDP增速只有3%,位列全国倒数第一,不仅是辽宁省,东三省从2014年开始经济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有人说东北三省经济已经走向衰退,对于这样的看法您怎么看。

  朱建民:说衰退我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是经济确实比预期速度下降快这是事实。您刚才说到2014年,其实不是2014年,应该说从2012年开始,2011年辽宁GDP增速12.2%,到2012年降到9.5%,2013年8.7%。产能过剩,或者说结构和需求较过去大规模排浪式增长有所改变,辽宁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多一些,装备制造原材料多一些,和市场稍微远一点,有一些方面脱节。

  过去4-5年的时间里,例如2012年辽宁增速当然也和全国一样,但目前的新常态就是增速换挡,从高速到中高速期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速度衰减,或者说下降的速度确实比全国要快。下降速度快,但是也表明结构调整的慢,或者说增长动力转换的慢。

  可是东北工业基础非常扎实,传统的产业,包括原材料、装备制造工业的基础条件非常好。在今后一段时间,雄厚的基础实力在这,工人的技术队伍在这,工业的文化在这,就像磐石一样坚固。当然调整的慢,也就是适应新常态市场的速度慢,结构调整滞后,就导致您刚才说的,2015年断崖式的或者说大规模下滑,辽宁是3%,全国倒数五名中东北三省有三个,是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没有跟上经济速度的转换造成的。但是要说衰退我还是不赞同。

  主持人:只不过在目前世界经济放缓的背景下。

  朱建民:没有同步,速度下降,但是结构调整确实滞后了。

  主持人:唱衰东北的言论其实还是不正确。

  朱建民:东北有很雄厚的,坚如磐石的东西在,如果观念和环境改变后,我觉得会很快释放出来。

  主持人:不仅作为企业代表非常关注东三省的经济发展,习总书记也非常关注,前两年看望辽宁省代表团,今年去到黑龙江省代表团,他也发表了一些谈话,您怎么看?

  朱建民:我们当然关注。我的11个提案中的1号提案,也是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转型升级,这次总书记到黑龙江,也意味着对东北的关注。这次总书记在黑龙江代表团的讲话,与其说面向黑龙江,不如是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其中讲到一点,老工业基地还是要保持自己的定力,不能乱,也不能死守,一定要更好融入市场。

  总书记这次也讲到,一定要建立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好环境,这次特别强调的是“法制环境”。这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振兴,如何走出困局具有重要的影响。

  主持人:习总书记提到法制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您怎么看。

  朱建民:我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国这么大的经济总量,以及我们非常庞大的产业规模,而且我们国家人口非常多,其实更需要次序。现在已经不是总量的问题,是要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而这个环境不是简单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或者说,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已经不是简单用GDP总额和投资增速来衡量。需要法制的环境,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消费者,都能有一个更安全的环境,无论做投资还是消费,有法可依,一切透明,让人们感觉公平、公开、透明,人们就会很轻松,会凝神聚力到你想做的事情上,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主持人:法制化环境在这个时期提出意味着什么,之前更多提到是拉动经济。

  朱建民: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样的地方,总书记这次在黑龙江省代表团特别强调了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东北这种比较豪放的地方,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在推动企业的发展方面,更多的是依法承诺、依法保护,而不是豪气的拍胸脯,也不应该简单的拍脑袋,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法制环境的保护,一定会让老工业基地更好的发展。

  主持人:东北老工业转型发展面临很多的困难,在您看来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朱建民:今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也是全面贯彻总书记去年在吉林,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调研的时候提出的“四个着力”,第一,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第二,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第三,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第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在这“四个着力”方面,我们在辽宁发展几十年,我们对辽宁,对东北有更深的感受。我觉得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影响因素很多,但是在全面贯彻落实中,要借助好中央文件精神,借这个东风把老工业基地包括国企振兴起来。

  第一,意识上转型升级。

  第二,法制环境上一定要到位。总书记这次特别强调营造老工业基地更好的法制环境,就是依法振兴老工业基地,而不是依情,也不是凭着感觉。我今年也有这样的提案,东北是以国企为主体,历史上最出巨大的贡献,“东北老大哥”、“装备制造部”名字就是这样来的,做过这样的贡献,时过境迁,全国发展起来,老工业基地如果总停留在那个阶段,显然是不适应新常态的。

  老工业基地或者辽宁省一定要认识到新常态已经是常态,过去钢铁只有鞍钢,过去机床也只有我们,还有煤炭,那个时期已经过去。过去的贡献只表明我们的付出,但是不能停留在功劳薄上。在这样的情况下,辽宁还是老工业基地,要很好的认识新常态,不要躺在过去的功劳薄上,新常态下如何发展,以及东北发挥重大技术装备、先进制造以及原材料,无论是钢铁还是化工方面的优势,满足市场新的需求,这方面一定要有深刻的认识。

  刚才讲到东北人比较豪放,比较喜欢承诺。一方面,充分体现了迫切的招商引资的责任心理。另一方面,也容易“失言”。现在建立好的法制环境,依法办事,依法招商,依法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不仅对本地企业是好的,同样对外来的企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企业到东北发展,观念意识以及法制环境这两点都十分重要。

  主持人:您提到观念意识,我们知道东北三省的工人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意识,觉得国企不会有后顾之忧,有国家在,我们搞计划经济不用担心。现在尤其是对年龄大的工人,如何帮助他们实现观念上的转化。而新一代的东北人,他们可能觉得现在东北经济发展不好,我都不愿意回去,这也影响东北地区人才的吸入。对于观念的转变,不同的人群该如何实现。

  朱建民:对于老工业基地现在已经退休的老工人们,他们的的确确在建国初期,在改革开放初期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国有企业这样的职工是有功劳的,因为他已经退休,在社会保障方面国家理应让退休的老职工安居乐业,这是国家应该承担的,而且东北这方面负担也比较重。

  第二,现在许多国有企业已经改革,有的企业已经变成了民营企业,也有一些国企消失了,当体制转变后,很大一部分变成了民营企业,很多职工进入民营企业工作。这对辽宁,甚至对我们国家很多地区,老工业基地培养出的非常优秀的工人队伍,或者工业文化,对全国许多行业也是非常大的贡献。但是他们从国企融入到民营企业之后,观念本身就转变了。其实真正的问题是仍然在国企工作的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或者说国企现在的效益问题。

  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代表团也讲到黑龙江的煤炭行业,黑龙江有非常大的煤炭企业,我们也了解到这样的信息,煤炭滞销,市场价格大规模的下跌。工人就觉得煤怎么卖是国家的事情,是国有企业的事情,我把煤挖出来、采出来就要支付我工资,这个有道理,但是目前产能的确过剩。煤本身没有转化出经济效益,甚至也没有现金流,问题就出现了。

  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代表团专门谈到煤炭行业,要围绕市场,以市场的导向来看待这个产业的调整。我是劳动了,但是我的劳动不能在市场中体现出价值,不能兑现出价值,这个企业是不可持续的。即便是国企,也应该引导国企员工有市场意识,当然更重要的是国企的管理层,过去依靠计划,现在要依靠市场。软的方面,一个是观念,一个是法制。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还有一部分人观念没有转变,目前仍然留在国企。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这部分人现在还在劳动,但是担心从国企离开之后保障机制没有健全,所以不愿意离开,可不可以理解成这样一群人。

  朱建民:我觉得我们的社会保障,从2008年到现在,无论是统筹还是医保全国联网等等,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这方面国家现在做得越来越好。

  现在国企可能有这样一个问题,过去在国企原来我们是同事,现在我离岗了,我收入待遇跟你就有差异,这样大家有比较。你离开了固定的岗位,空间可能就更大了,这就是观念差异。更多的是祖孙三代都在国企,情结也在这儿,收入来源也依赖这个地方。这的的确确是一个情结,也是一个症结。国企也要靠市场,不能适应市场的国企要被淘汰掉,这就是市场经济。社保跟国企实际上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前几年我们提了一个提案,社会保障和养老金并轨,大环境使人心里的落差越来越小,这也是法制环境,越来越公平。老工业基地在这方面宣传到位,引导到位,人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观念也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东三省转型升级之路全国都非常关注,政府也列入“十三五”甚至“十四五”的重点,您对这方面有什么思考和想法呢?

  朱建民:中央《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描绘的是到2030年,要把老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充足的信心和好的预期。我们要深刻的意识到这是动力,又更是机遇。

  主持人:可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朱建民:国家有这么一个设计,有这么一个预期,你能不能做到。有这样的预期,有相关的政策东风,但是不要不借东风,逆风走。

  主持人:会走得更加艰难。

  朱建民:这也是观念的转变。东北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要认真研究中央文件精神。2030年的定位是很高的,或者叫预期,第一,表明中央对老工业基地的重视和信心。第二,表明老工业基地,尤其是辽宁在这方面依旧有优势,在这方面仍然有国际竞争力,不仅仅是国内竞争力。

  主持人:您提到辽宁的优势,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朱建民:历史就不说了,现在优势仍然非常明显。

  第一,装备制造。当然一说装备制造,大家会想到机床,机床现在是数控机床,辽宁也很有优势。现在讲机器人,机器人现在可以用到很多领域,除了工业领域,还有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许多领域。原材料方面,辽宁也是石化大省,东北大庆油田仍然是国内最大的油田,过去是粗放性、原料性的,也有一个说法是“原字号、粗字号”。但是只要依靠转型升级,更多把“粗”变成高端的,把“原”变成新兴产业的,辽宁和东北都有优势。科研方面,辽宁仍有中科院许多机构以及大专院校,我是大连理工大学毕业的,还有东北大学、长春大学、哈工大等等。

  主持人:资源非常丰富。

  朱建民:中央对老工业基地2030年的远景规划,科研资源、教育资源,这四大基地的定位是有依据的。

  主持人:那么如何破解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之痛。

  朱建民:一定要借东风,把具体的要求也好,任务也好,落实到位。但是我仍然要讲,我感觉要落实到位还是要有深刻的认识,观念上一定要转到位。

  二是一定要建立法制的环境,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振兴。我认为这两个很重要。国家是否可以给老工业基地多一些外力,在观念转变和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国家能不能有一个老工业基地振兴指导办公室。我们不是没有自信,但是我们需要外力,需要借东风。东风就比如政策,可能同样的政策表述,在东北的理解和江浙一代的理解不一样,我们可能把政策乘上0.7的系数,比较保守。而沿海省份的思维活跃一点,这就是我们的差距,这也是东北的文化。这个文化和东北历史有关,东北讲“老婆孩子热炕头”,小富即安,这是相对保守的观念。观念的打破需要我们自己学习和转变观念。

  中央可以通过指导办公室或者是其他方式,更多把东南沿海的开放思维引进到辽宁,把他们更多好的东西,通过干部的交流,人才的对接来引进。这次“十三五”规划里也有这条,东部和东北人才对接,不仅是科技人才,也包括管理人才。国家应该推动相互交流,老工业基地不仅是东北的事情,也是全国的事情。

  体制机制改革一定要有标准。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定性的词,只要有一点变化就叫改革,但是改革应该是用结果来衡量的,企业有没有发展,老百姓满不满意,收入有没有增长,GDP有没有增长,社会消费水平、产业结构有没有变化,动力有没有转化,经济是不是从3%左右逐渐恢复6%左右,甚至7%左右。一定要用这些标准衡量我们每一年,甚至每半年的改革成效。

  主持人:“十三五”规划当中提到五大理念,您觉得对东北三省有哪些可以影响到?

  朱建民:第一,最有影响的就是创新,其实就是改变,一定要改变,改变不一定是创新,负面改变是破坏,正面的改变才是创新。什么是正面的改变?改变本身就是创,原来是这样,现在变化那样,这就是创,创不好叫创伤,创新一定是通过观念、体制、结构、科技,这个过程就是创新。

  五大理念中,创新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国企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要把“老”字通过创新焕发青春。老的工业基础完全可以焕发青春,关键是观念与环境。

  主持人:是否可以结合您的企业谈谈,如果东三省转型升级之路创新该怎么发展,可以结合您的企业谈一下吗?

  朱建民:奥克集团在2005年的时候对公司的创新就有一个界定,创新首先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提到创新,人们首先想到科技和技术的创新,在奥克创新是文化的创新。

  主持人:为什么把文化放在第一位?

  朱建民:这要看你怎么理解。

  主持人:代表整个公司的信仰吗?

  朱建民:文化是核心价值观,以及价值观决定你行为的总和。我理解人就是一种价值观,“化”就是过程,是一种转变。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和价值观决定的行为。

  主持人:文化价值观对一个企业员工来说?

  朱建民:极其重要,不仅对员工,对企业来讲都及其重要,文化价值观是一个组织的核心凝聚力。十八大之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前所未有的清晰。有了核心价值观,什么叫志同道合,价值观相同就一定会走到一起去。就想两个人一样,有缘因为价值观相同,能谈到一起,说到一起,也能形成默契。对于组织和企业来讲,文化是最重要的,因为你要有一个核心凝聚力。有了核心凝聚力,企业就能凝聚一群志同道合的员工,这些员工可以与你同舟共济。包括老工业基地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跟同舟共济。如果企业真有困难,比如说现在我们工资减少30%,我觉得员工会同舟共济。

  主持人:不离不弃。

  朱建民:对,因为他们有相同的价值观,我们奥克的价值观是共同创造共同分享,这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行为。企业发展要惠及到员工身上,包括每个员工的成长和职业生涯。奥克过去是校办企业,现在变成集团,过去一个车间班长现在是我们一个子公司的总经理,他在这里有发展,所以文化的创新是最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有很好的工业文化,只不过现在对它的重视不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是很值得研究的。

  第二,战略的创新。所说战略的创新,一、企业要有自己准确的战略定位,就像总书记讲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有定力,你要知道你的优势在哪,如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无论避短、克短还是补短,首先有扬长,这就是战略。东北的优势到底是什么?刚才我们讲了原材料,我们通过技术创新、转型升级,把原材料变成新兴材料,这是东北的优势。二是装备制造。天下飞的,地上跑的,高铁、机器人等等,战略清晰,而且要有定力。

  第三,技术创新。我们在主业上一直发展,奥克是搞化工新材料,过去把环氧乙烷的材料做民用的清洗产品,也就是洗涤剂的原材料。我国新能源发展比较快的时候,我们在转型创新,还是用环氧乙烷这个原材料,但是用于光伏上。我们从2003年开始,就把这个原料应用到新的领域,用到光伏行业,我们做光伏行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一定要靠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后来我们又不断开发,还是用我们的主要原材料环氧乙烷,做混凝土里用的减水剂聚醚。从2007年到现在,从零做到几十万吨,这也是科技创新,实现了企业的升级。

  最近我们又在开发,现在二氧化碳减排,我们觉得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如果把二氧化碳变成资源,将二氧化碳资源转化成有机化合物,成为重要的新材料,成为这样的产品,我们现在也在做这样的工作。需要不断依靠科学创新做结构的调整。

  主持人:非常感谢朱委员跟我们探索东三省的转型升级之路,也非常期盼东北三省能够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之下,包括中央文件的东风能够乘风破浪,谢谢朱委员。

  朱建民:谢谢观众,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谢谢各位观众的收看,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