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经济网2015两会特别报道——“中经两会之夜”,我是主持人龙煦菲。今天我们演播室有幸邀请到了五位专家,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依次介绍,首先坐在我左手边第一位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黄山市新林草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光辉。陈总,您好! [03-07 19:59] 陈光辉:你好。 [03-07 20:17] 主持人:第二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春晖集团董事长谭伦蔚。谭总,您好! [03-07 20:17] 谭伦蔚:大家好。 [03-07 20:02] 主持人:第三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门市彭墩村党组织书记张德华,张书记,您好! [03-07 20:18] 张德华:大家好。 [03-07 20:19] 主持人:第四位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农业科学院谷子所所长赵治海,赵老师您好。 [03-07 20:19] 赵治海:你好,大家好。 [03-07 20:20] 主持人:第五位是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龙丽萍,龙所长你好。 [03-07 20:05] 龙丽萍:大家好。 [03-07 20:05] 主持人: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了五位嘉宾,我们主要来聊一聊农业的相关话题,可以说农业话题每一年都是我们两会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我们注意到在今年的两会当中,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一条就提出了跟农业相关的问题,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发展到现在,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还是存在一些困局,有一些困难,那么节目的开始请张书记简单给我们分析一下,现在农业的发展遇到了哪些瓶颈? [03-07 20:07] 张德华:现在我们国家农业的发展还是人才和农业技术(的问题),因为我们过去的农业主要依靠的是人,现在我们农业的发展主要是科技和科技人才,但是我们农村最基层的科技人才非常缺乏,对于种子的研发、食品的开发,市场的运作,都需要人才。所以我们现在最困难的还是人和农村基层的人才(的缺乏)。 [03-07 20:24] 主持人:所以说现在农业的发展可能是人才他自身这样一种知识,包括科技含量可能还是有待提升的。 [03-07 20:09] 张德华:对。 [03-07 20:25] 主持人:您觉得现在发展的瓶颈是在这儿是吧? [03-07 20:10] 张德华:对。 [03-07 20:11] 主持人:赵老师您有什么观点? [03-07 20:11] 赵治海:我觉得吧,我们政府工作报告说,农村的发展主要的创新,创新刚才我们张书记说了,人才是关键,(人才)也就是现在我们农村面临的问题。我们农村的劳动力缺乏,只有老人、小孩和妇女在干农活,这个原因我觉得还是农村的竞争力不够,因为农村的青壮年必须出去打工,不打工他就不能够来维持比较好的生活。我们(国家)执行了好多的惠民政策,比如扶贫、搞项目园区、搞产业化。但现在中国最缺乏的就是真正跟农村这个基础上能够对接,在农村现代基础上科技的创新,我们搞一些比较高精端的技术,很可能无法解决全部农村的问题。比如,单说一个种子,但还有农药、化肥。比如说这个地到底该施多少肥,到底该怎么施,施多少,施过量了也不行,不够量也不行,这是标准化问题。这些问题就使农村的收入比较低。 [03-07 20:21] 赵治海:还有就是农村现在竞争力比较弱,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在科研方面不应该是光顾及外国成熟的技术,更应该注重能够跟中国接轨的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这个技术是让农民真正在他的地上就能够提高品质,比如说我们跟台湾学习,人家水果做的很有品质很好,而我们的水果就不行,同样的水果价格就相差很大。我们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我们今年粮食要提高到1.1万亿(斤)。去年已经1.2亿万斤了,为啥说要到1.1万亿斤,没有说1.3万亿斤,(说明)现在不是把量的增长作为主要目标,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牺牲一些发展的速度,使发展更和谐更平稳。我们政府工作报告讲要进行万众创新,创新就是我们根据每一个人所在的地点,他能够再前进一步的技术,高楼大厦从一砖一瓦做起,我们不能光从上边来做,更应该从下边来做。 [03-07 20:40] 张德华:这个我打断一下。 [03-07 20:43] 主持人:您补充。 [03-07 20:28] 张德华:我们现在农村的这些(问题),特别是刚才我谈到的农业科技人才,更多是我们在培育和运用科技人才当中,还存在一些纠结,特别是我们现在进入农村这个平台的人比较少。第二就是我们培育新兴产业市场对接过程中市场的认可。比如说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的食品源头,我们不能跟踪,如果我们是有机的和绿色的(产品),但是农民他用了大众的(产品),但是我们在一个平台上销售,这给我们带来了的是什么?是我们之间的差距太小,这是我们感觉到最纠结的地方。 [03-07 20:34] 张德华: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发展科研和研发的成本比农民高很多,所以我们现在农业遇到的这些瓶颈和困难,我刚才谈到了,一个是人才的问题,一个是市场对接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如何与市场对接。我们国家是最大的农业国家,我们有9亿是农民,但是我们过去的粗放农民和粗放农业产业产品,为什么我们不能走到国外,其原因也就是我们在正确引导和消费方面,应该有差距。 [03-07 20:51] 主持人:其实刚才两位嘉宾老师都提到了人才、科技,包括如何让农民的收入更多。我知道好像陈总您在这个方面有自己的经验,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农民、农村主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好多青壮年到了城里来打工,留在家里的可能都是老人和孩子,面临着好多家里有地但是没人种(的情况),或者是有一些80后、90后这样一些出自农村的孩子,不愿意在家里种地,他更多的因为自己收入的考虑,像刚才我们提到的,可能就是选择到城里来打工,他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能让他很快的变成一个城里人,很快的能积累他的第一桶金,那么您在这方面好像有一些新型的这种新的模式要跟我们分享是吗? [03-07 20:53] 陈光辉:我觉得要改变这种落后的农业模式,这个已经提了很多年,但是农业确实太难,这是系统难题,所以要创造一种绿色高效循环的农业模式,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群体资源的效率,还有一个我们丰富资源的产出力,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必须要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叫“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希望来通过这种新型模式,来实现土地的绿色、高效,让农民能够在乡下挣到跟城里一样多的钱,甚至比城里还要多,那么我们就可以鼓励一部分农民返乡建设家乡,我们城市的交通也不会像这样拥堵,也能缓解我们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劳动力紧张问题等许许多多的问题。 [03-07 20:40] 主持人:那您能给我们具体的展开说明一下,这样的“多功能大循环”的模式,具体我们怎么来理解,听名字好像很诱人,加入了很多这种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在里面,在实际操作当中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模式? [03-07 20:42] 陈光辉:“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前面几个字叫“多功能”,意味着它要解决我们许多山区的问题,我们山区的问题太多了,有农民增收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病虫害问题、市场问题以及水土流失等等的问题,这些需要用多功能的理念来解决。“大循环”就是把我们的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全部循环起来,就实现了整个全生物链、全产业链的循环。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多种新型模式构建连续循环系统,然后通过多个连续循环系统构建我们的美好乡村,让它成为一个有产业支撑的、能够有造血功能的美好乡村,再与我们现在的这种输血的、多渠道的建设结合起来。 [03-07 20:43] 陈光辉:我举几个例子,我们为什么讲要把传统这种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的生产,构建生物的连续循环系统的经营,比如像我们现在许多地方搞网箱养鱼,三五年养下来废弃物就把水污染了,能不能我们去构建一个整个生物圈的良性循环系统的聚集,可以共建水上植物、水中植物、水下植物,按照各层的良性循环系统,把整个废弃物全部消灭到底,不产生任何废弃物,或者是任何废弃物都被鱼类,虾类,藻类全部消化掉了,这就是我们讲连续循环系统。 [03-07 20:49] 陈光辉:过去我们稻田里面,你看到空中就有燕子在吃虫,水里面秧苗上就有青蛙一弹一跳把秧苗上的虫吃掉了,还有浮游生物,可以净化水源,大自然已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良性的、立体的、创新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我们向自然学习,通过刚才讲的稻田的模式,就建立山村茶园模式,我在这方面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我们黄山山区到处都是山,人们接触到绿水青山,我们种出来的产品绿色健康,我就是通过优化生物组合,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使原料生物提高几倍,我们选择的都是多年生的植物,这样就不用年年耕种播种了,就可以解决平原的机械化的问题。我们种植的植物既要让农民增收,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就是像绿色草坪一样覆盖美丽的环境,就不使用除草剂了,我们完全是通过生物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03-07 20:52] 陈光辉:光有这些东西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种植业产生的废弃物,还有种植业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用来养牛蛙,或者通过输送带送到养鱼场或者养猪场,鱼和猪的尿就可以变成沼气,作为我们种植业加工的部分来源,用我们的稻杆,或者是麦秆,或者穗杆加工变成有机肥回田回园,把种植业、养殖业这些没有消化的废弃物,通过微生物产业来转化,所有的废弃物都变成资源,都被利用,产生一种高效农业,我们把这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体化的模式,叫做复合式农业模式,通俗易懂,又简称为“多功能大循环”农业。 [03-07 21:19] 主持人:刚才其实陈总的表述里边很有画面感,包括大自然已经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最良好的范本,那么我们把它应用到新的模式当中,其实就像您说的,包括把生态、经济还有社会责任等等,统一的都在这个模式当中真实展现出来了。刚才陈总给我们讲的是从一个新的理念,新的角度去思考。我们知道现在整个中国包括全世界,都在被这种互联网的思维在改变着,我们也注意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了互联网金融这样一个概念,有人就说了,农业它是一个传统的一个行业,如果我们把互联网的思维,这样一种最新最潮的东西加到里边,会不会让农业焕发一些新的生机,好像在这个方面,谭总您的经验还是比较多的,跟我们分享一下。 [03-07 21:21] 谭伦蔚:中国的农业实际上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在加上互联网农业,这个确实是很潮的,实际上在我们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当中本身就涉及到信息化这一块,我们的全方案,包括空气监测、湿度监测,病虫害的防治,这都是互联网前端的这一块。互联网只是个平台,“互联网+农业”最终是我们要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达到农业和农民,一个是发展,一个是致富的目的。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传统的农民和潮一点的新农民,包括像我们这些从事农业生产和流通的人,这一部分人的注入,才可能去使用高科技的互联网。如果说我们传统农民在农村留的基本上是老年、妇女、儿童这三类人,在这三类人里头,你怎么样去注入互联网?可能说国家拿出来的钱培训,但效果并不明显,所以说我们有个回归的问题,像我们工商资本重新注入农业这块,走向农业带过来的就是资金、人才,这样有助于给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03-07 21:28] 谭伦蔚:我们当中可能要应对一些问题,就是(关于)互联网的。现在互联网也有很大的弊端,我们看到是互联网的利,没有看到互联网的弊。首先就是网上假货的销售。就农业本身来说,作为食品的源头的监控,如果说我理解陈总的这块(一个单位),可能就是一二三产的大融合,就是我们政府工作报告里边也提到这块,一二三产的大融合。现在还有一个提法,我们叫“第六产业”,第六产业就是1×2×3,也就是在一定的区域,由一个单位完成一产二产和三产,这样的话政府对它的监控和对单一农民的监控就不一样了。单一的农民,我们农业产品等等这个出问题的时候,政府还不见得好追究他,大不了我这个地不种了,如果说对陈总这块监控的话,可能就是一件事导致你破产,结合互联网的监控,我们只要规避现行互联网的弊端,把假货拿掉,那么形成点对点的(连接),就说我们农业这块的利润(就会提升)。 [03-07 21:21] 谭伦蔚:刚才两位也谈到农村的这个问题,农村的这个问题,一个是人,人是所有问题的核心,另外还有一个资金。资金这块,政府现在是不断地把钱投向农村,包括农村的长期建设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是见效却很微弱的,微弱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原来是靠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去推动,政府现在把这只手收回来了,把投资主体变成市场,就是我们陈总这一类的企业,变成投资主体的时候,他考虑什么呢?就要考虑利润,如果说没有利润作为支撑,农业这块人也来不了,资金也来不了。把这个问题能够解决的话,农村还有一个外部环境的问题,工商资本注册,国家的政策,这都涉及到大环境,这个环境成熟了,农业的希望就来了。 [03-07 21:38] 谭伦蔚:农业互联网同样面临到监测,现在严格意义上说,互联网的监测可能对农业还是一个空白,税收的空白,同样一件物品在互联网上的销售,可能说与实体店相比也不便宜。在农业这方面,我认为是借助互联网的,第一是思维方式,第二是服务平台。实际上,线上线下可以有个互动和融合,线上我们就销售,线下我们来体验。如果是在阿里巴巴建一个店,我通过互联网了解陈总这块(的产品),陈总让我去体验,你说得天花乱坠,不如我去体验。所以说线上线下的这种融合,第一是口碑的传送,第二企业好就是好,在质量方面,你不出假货,然后政府完善监督的职能,把政府该做的事,公共服务、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做好,企业该做的是哪方面?我把我质量做好,我不做假,然后通过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平台,我们完成销售,达到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这是最终的目的。 [03-07 21:44] 主持人:谭总给我们再次引入了这种新的互联网的思维,现在时下很火,好多人都在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等,但是我们如何真正去做,我觉得刚刚您提的1×2×3的那个观点其实还挺新的。 [03-07 21:46] 谭伦蔚:1×2×3的话,延续到刚才你说的这种了,就是大数据,大数据的这块证明它有助于哪个呢?有助于快速提高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市场是交给哪个呢?交给供和需,供需决定它的价格。如果是全国的农业和互联网对接的话,大数据库建立起来,在家里,可能就说能够知晓我们今年全国今年柑橘的整个产量,这种像海南农业柑橘的事件,包括我们前两年湖南的事件,包括我们湖北柑橘的事件,它都不会出现。我们每年根据下一年度需求,市场的需求,然后我们了解,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他可能种什么,这样不会出现大的失衡,所以说大数据的建立,有助于今后中国农业的发展。实际上美国在这方面,它全球的大宗农产品它是经过卫星监测,(大数据就是)中国的水稻今年能够产多少,然后根据这一点决定市场价格。 [03-07 21:45] 主持人:我们也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刚才赵老师也提到了说,今年粮食产量要稳定在1.1万亿斤以上,那么对于这个提法还是请龙所长,您给我们简单的解析一下。 [03-07 22:06] 龙丽萍:实际上这个提法也是根据往年(的情况),因为已经(连续)十一年增长了,那么今年为什么不提1.2万亿斤、1.3万亿斤,实际上也是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就要达到这个数据的话,就说首先我们播种的面积一定要保障,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03-07 22:08] 主持人:那您觉得这样的一个数字为我们今后,比如说今年的农业的发展,可能会带来哪些方面的信号? [03-07 21:53] 龙丽萍:我觉得对于今年来说,我们就是粮食这一块,应该是稳住我们的产量,应该是给我们一个信号,那就是提高我们的质量。 [03-07 21:54] 主持人:您是研究水稻方面的专家,在平时研究的时候,您觉得中国农业现在水稻的发展,肯定是有长足的进步,遇到的一些困难和瓶颈有什么呢? [03-07 21:55] 龙丽萍:我们现在我觉得瓶颈对我们来说,就是品种的抗病性,这个是很重要的。现在病虫害发生比较大,尤其像我们南方稻瘟病很重。稻瘟病一旦发生就很难解决,而且现在就是抗稻瘟病的品种非常少,而且抗性不高。 [03-07 22:12] 主持人:赵老师,您在这方面也是专家,给我们聊一聊您的看法。 [03-07 22:12] 赵治海:我觉得是这样的,1.2万亿(斤)实际上是给粮食和谐发展的空间。我们这样说,现在我们的粮食是过度的用了一些化肥、水和对土地的休养就没有重视,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因为在我们粮食不够吃的时候,我们也是为了生活,所以我们创造这么一种制度、一种方法。现在我们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农业也一样,也要和谐的发展,现在农业部推广的就是叫“一节二减三转化”,“一节”我觉得非常及时,也非常科学,就是节水。“二减”就是要减化肥、减农药,这个也是我们刚才说的,粮食安全问题,包括雾霾,都跟这个有关系。第三是“转化”,转化就是秸秆转化、粪便转化,还有农播的转化。现在我们既要保障粮食(产量)的稳定,还要保证粮食不出问题,这些措施恰恰是给了农业合理的发展空间。 [03-07 22:16] 赵治海:现在比如说,我们把化肥减下来怎么做?我们用生物肥、微生物肥这些要跟上去,不能说化肥减下来了,就不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另外,我认为农膜在中国是个非常必须的东西,为什么?在北方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使用农膜,水分可能就能提高一倍。但是农膜是用什么膜,我觉得不能说用农膜就有问题,就跟我们冬天,我冬天出去穿衣服,不穿衣服就冻得慌,不能说这个衣服穿了对皮肤有伤害,就不穿衣服了,可以穿那些没有伤害的衣服,农膜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我就讲农膜肯定是一个大量发展,需要什么?需要对土壤、对空气没有污染的东西,我们现在国家应该尽快去做这东西。粪便转化(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的畜牧业大发展,牲畜的粪便造成的污染太严重了,但是粪便转化恰恰又解决了有机肥不足的问题。所以,刚才说到粮食安全问题,通过这个调整使我们能可持续发展。 [03-07 22:10] 主持人:我估计现在很多观众肯定是看到我们桌子上带来了这些农产品,好像是张书记您带过来的,都是什么呀?我在这儿也好奇好半天了,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03-07 22:25] 张德华: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通过秸秆和一些家禽粪便和农贸市场的一些垃圾,通过发酵转换成肥料,可以保证我们在产量上、土壤上和长期的质量上稳定,这是我们的肥料。但是我们现在目前秸秆处置的问题,我也是来自湖北,这两年大量的雾霾给我们城市,给我们交通,给我们的人都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 [03-07 22:26] 主持人:对,尤其每年一到烧秸秆的时候,感觉天空都雾蒙蒙的。 [03-07 22:11] 张德华:对对对,你看我们通过这个秸秆,可以转换养料、油料。另外,它给牛和羊还带来非常好的吃的来源,一是玉米杆,特别在我们黄河以北,玉米种的面积很大。二是江南平原,我们种马铃薯那种藤子和我们的稻草,因为你全是稻草,你怎么种?那就是我们通过综合性的马铃薯杆、玉米杆、花生壳和我们的稻谷。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加了豆粕,这些被吃掉,它就中和掉了,我们有养牛,毛发光泽很好,而且它的肉质比过去也好。像棉籽、花生壳它可以做海洋菇,因为这个时间很长,我们带到北京了,今天是第7天,我是(3月)1号出来的,从我厂里拿出来的,因为北京干燥,它已经很干枯了,我才出来的时候都是雪白的,所以它给我们带来不仅仅是解决了秸秆的问题,更多是帮助我们农业企业和农民带来了增收,我们原来像这种秸秆都是烧掉了,一把火烧掉了,现在我们一吨稻草卖300(元),我们一吨棉籽卖4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所以我们秸秆利用好处多。 [03-07 22:15] 主持人:还真是长知识。 [03-07 22:31] 陈光辉:我们认识了这些生物的特性之后,农村根本就没有废物。 [03-07 22:16] 主持人:还真是。 [03-07 22:16] 陈光辉:所以在解决病虫害问题上,我们可以利用植物杀虫、植物引虫治虫,甚至可以养虫治虫。比如原来山东爆发大面积的棉蚜虫的时候,有的就是用瓢虫去治棉蚜虫,如果平时都养瓢虫,就没有经济效益,我们是不是找到鸡也好,什么或者哪一种动物也好,让它吃这个虫,到需要的时候就把这个虫放回自然界去治,就养虫,治虫,吃虫,然后我们刚才讲的要用植物去抑制杂草生长。 [03-07 22:18] 张德华:我打断一下陈总,我们现在彭墩村有几种米,刚才我接着陈总这个话题,我们有一种叫“植株米”(音),就是我们的水稻田里面,它就一粒插一粒这样的方框来储存。第二种米是“稻虾米”,在湖北很多人知道我们稻虾米很出名的,还有一个是“稻芽米”。 [03-07 22:20] 龙丽萍:这是生物防治。 [03-07 22:20] 张德华:对,所以我们现在这种模式也就是走高端(路线),但是我刚才谈到的就是,最终的模式需要我们市场来认可和对接,也是请我们这些媒体来推进。 [03-07 22:21] 陈光辉:60年代的时候,在合肥推广的很多,比如像我们把它叫矮草啊,西红柿的茎杆啊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进行种育繁殖,而且不含农残,对我们各种动物都是很有利的,对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有利的。 [03-07 22:40] 主持人:如果循环利用好还真的是生财之道,因为我们刚才一直在聊如何增加农民兄弟的收入,不仅仅靠传统的农作方式。龙所长,我注意到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好土地确权的工作,您怎么看这样一条政策的出台? [03-07 22:40] 龙丽萍:因为我们是做农业方面的研究,下乡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我们现在也注意到,在搞农业合作社、土地流转时经常碰到这么一个问题,看到几千亩地,中间就有一些插花,为什么有一些插花?因为有些农民不愿意流转,你怎么动员他,他也不愿意,他没有安全感,我把土地流转给公司,多少钱一年,时间长了,很可能这一块地就不是我的了,所以说土地权确认对农民来说,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首先就说办证,确认这个地是他的,这个很重要,就是给他吃下定心丸。现在要做这个事情,我有一些建议,比如我们确认之前,要加强宣传,让农民了解这个事情,觉得现在我们党和政府是支持来确认工作。确认的信息一定要透明,大家之前一定要沟通好,不要有任何的意见。另外,我们要做的事情,可能还得完善我们的《物权法》,还有《保险法》之类的,也是很重要。最后,你确认了(产权)之后,这块田,这块地到底值多少钱,最后还得做评估,所以后面评估工作也是很重要,因为在农村的话,很人可能就凭感觉,大家没有一个标准,所以说最后这个标准还得制定。 [03-07 22:28] 主持人:提到农民土地确权,也想听听谭总您的建议,给我们支几招。 [03-07 22:29] 谭伦蔚:湖北省作为第一批确权的试点省份,确权是有几个问题,我们目前是整个土地第二轮延包是到2028年结束。在十八届二中全会,我们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性收益,确权这块是对他的补充,你怎么样把农民财产收益,现在土地这块,明晰集体的所有权,稳定你的承包权,放活你的经济权,把三条分开之后,整体上是盘活了农村的资本。 [03-07 22:49] 谭伦蔚:比如,你有房子,房子我给你办了证,你有土地,我给你承包权、经营权,也办了证。但在执行当中,你确权的话,是源于他原来承包证的面积,还是重新测量国土面积,如果是重新测量国土面积,国家认同的土地数字就远远大于现在18亿亩的耕地红线。今年我们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头,由1.2万亿斤调整到1.1万亿斤,肯定有他的道理,就是有增长,由量到质的转换;第二就是国际粮价处于低迷的状态,它可以调节,有调节的余地;第三,供我们休耕,农产品源头的质量,病虫害的防治的可能。关于休耕政策,两位专家应该是了解的比我们还要多,就是休耕政策对病虫害的防治,包括农药的减少,粮食品质的提高,它都是有益的。 [03-07 22:52] 谭伦蔚 :这三点就可以确保1.1万亿斤。另外,还有(农民土地确权)什么好处?我个人认为,我们18亿亩的耕地红线现在是在做确保,实质上像我们国土面积适应于种植,或者是接近于种植条件的,这个数字应该是在60亿亩左右。今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头提到了有几个字,农用地的永久保护,假设60亿亩,划出30亿亩,当中有农田、水稻,这是没有问题的,所以粮食安全现在定到1.1万亿斤,我个人认为可以调整到8000(亿斤),7500到8000(亿斤)是可以,还有下降的空间,政府这块可能是保守的。第二个延包注意公口数,全国必须是一盘棋,如果是湖北省,按照一亩地667公口计算,其他省公口数就要统一到667,现在确权的话,农民现在感觉到这个东西,以前是虚的,集体所有权,什么是集体?农村已经空心了,这个集体是象征性存在了,要物化到个人,在确权工作当中怎么具体的去执行和把握,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03-07 22:48] 主持人:张书记,您在这个方面也应该有自己的一些见解,跟我们分享一下。 [03-07 22:49] 张德华:土地流转这个问题要自愿,我们在土地流转已经进行4年了,从1000亩到现在32000亩,我们预计到2015年底整个流转土地可能要突破4万亩。首先对土地流转的性质是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就是说永久性的土地是农民,我们通过流转的示范,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收入。我们的示范就是,用20%的土地来解决80%的农民就地创业和就地就业,用20%的人来完成80%的土地形成耕种,保证了农民收入倍增。我们彭墩村是一个人少地多的地方,人均大概10亩土地,其中高产田8.4亩。8.4亩的土地,我们现在按照一亩1000平方(米)流转,一亩地流转的,就是一块钱一平方,一千块钱一亩地,这样农民拿到这个地,多少呢?8000多块,农民在我们50%的土地上也就是第三产业,有种蔬菜的,有养鸭的,也养鸡的,有到旅游店里去做导游的,还有去做管理的,这样就形成了农民可以就地解决就业,土地良性发展。所以我们这两年在流转土地中,农民从过去不认知到认识,现在到什么?到找上门,说张书记,我的土地是不是给你,这是土地流转。 [03-07 22:54] 张德华:我们通过国土挂钩,通过政府就地补贴,通过农民参与,通过龙头企业,形成释放资金,来整合解决农民的三个方面,第一个就是住房的问题,第二个就是土地,叫高产农田,品质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农业产业化调整的问题。这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们把它称为叫健康土地流转。 [03-07 23:12] 主持人:陈总,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03-07 22:57] 陈光辉:我们目前在土地流转方面采取几种方式,第一,把农民土地流转起来,让农民按照我这个新型模式去做。第二,我们这个模式规模不是很大,叫“小制造+互联网”,我们还承担着国家现在农业综合标准化。还有一个,在茶园改造上,跟农民进行土地合作,原来我们是想着把农民土地,茶园整个流转下来,一万亩要花一个亿到两个亿,然后再请农民给你干活,没有积极性给你干,出钱不出力,还要偷你的东西。所以我们后来就采取了,你按照我的模式,我把苗木给你,也就是跟你合作,各种花叶果实,按照合同价,全部回购给我,我们这叫做“土地合作模式”。另外,这个村的地你交给我,农民就交给我,然后你们入股在这里面,叫入股经营,我把苗木给你,你种好以后交给我们,叫土地入股的方式。有多种方式在这里,有些农民还可以到我厂里去加工产品,实际上也就是推动链比较长,形成农民功能和农村工业农业,包括我刚才讲的大循环,我这个大循环里面还有饲料加工,还有有机肥加工,还有各种食品加工,都在这里边,饮料加工业在这里面。 [03-07 23:00] 主持人:其实每次我们“中经两会之夜”都是一个大的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赵老师,您有什么要给我们分享的,包括土地确权,会不会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03-07 23:16] 赵治海:我觉得土地确权是我们落实依法治国的具体部署。我们农民主要是土地生产资料太少,技术落后,没有资金,现在农民把土地流转以后,土地可以进行统一管理,由新的技术来做,效益再分给农民。我觉得陈总做的非常好,以前土地的流转问题,由于有些人没做好。比如,今天他可能200多块钱流转出去了,随着以后不断的发展,土地的整改,土地质量不断提高,农民会继续再增加土地价格,企业家投入很多的钱,最后出现农民反悔的现象。我们张家口有个地方,现在也跟陈总做的一样,就是把土地的收入和农民挂钩,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另外一个要解决好的问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生活资料费用在增高,要注意将来失去土地以后的问题,这都是我们将来确实要考虑的问题,必须要做好社会整个系统配套。 [03-07 23:07] 主持人:我们今天主题叫“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本’”,在节目的最后,请各位专家老师,结合咱们现今的工作,2015年,或者短期,或者长期,为农业、农村、农民带来哪些利好,龙所长,您先开始。 [03-07 23:22] 龙丽萍:我觉得今年的话,对农村的话,沉睡的资本这个激活对农民来说 应该是给他们释放了另外一种信号,就是说他们以后在生产过程里面,在资金这一块,能够更松动一些。 [03-07 23:33] 主持人:赵老师。 [03-07 23:33] 赵治海:我同意龙所长的看法。 [03-07 23:18] 主持人:您在今后的做法,会注重哪方面的发展? [03-07 23:34] 赵治海:我是这样的,因为我是希望把我的成果,我是搞杂交谷子,旱季产量我们可以提高一倍,而且现在卖的价格又很高,希望这个能够为农村的抗旱,利用旱地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这方面提供帮助,搞一些绿色的有机食品。 [03-07 23:34] 主持人:保证我们餐桌上更健康、更安全。 [03-07 23:35] 赵治海:比如说我们普通的食品一个价格,有时候价格差别很大,如果我们把农村,从源头生产到加工管理好了,我们可以有些品牌出来,附加值就很高了,然后提高农民的收入。 [03-07 23:20] 主持人:张书记,您这边。 [03-07 23:20] 张德华:今天我们结合总理报告,第一,明确了农村发展的方向,第二,要用现有的示范来加大推动新农村建设,让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让更多农民富裕起来。农村发展的基础在于我们的市场,如果我们现在找到了发展市场,农民有了方向,我们要依靠农业科技来推动农业产业和农业工厂化可持续发展。再一个就是农村经济,我们农村经济能否持续我们所需要的生态和健康农业。 [03-07 23:36] 主持人:谭总。 [03-07 23:37] 谭伦蔚:今年两个:一个是简政放权,二个是对农业的1.1万亿斤的数字。每个省由原来的不可跑荒,一亩田恨不得要种三季,这个压力的逐步减少和地方政府的权利逐渐下放,我们就体规了农村土地休耕这个制度,可以往前推一步,在这个制度的建立下,我们所有谈论的这些农村食品安全这一块,可能都要达到基本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今年文件的出台对农业最大的现实,我认为。 [03-07 23:39] 主持人:谢谢。陈总。 [03-07 23:39] 陈光辉:通过更多的信息模式的创新,实现三农系统蓝天的突破,通过农业向绿色高效循环转型,实现国土最大的农村土地面积、土地资源、农民全体的劳动力资源和生物资源最大的利润率和产出率,我想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将大有可为。同时在我们政治亲民、反腐带头下,有这么好的政策,我想再回首,希望能看到农村一片欣欣向阳。 [03-07 23:40] 主持人:再一次感谢各位今天精彩的分享,也感谢电视机前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03-07 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