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各位好,我是主持人龙煦霏。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持续向前推进着,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究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机遇呢?我们今天将要探讨的话题是金融对外开放,拥抱全球经济体系,首先介绍一下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的二位嘉宾,坐在我左手边的第一位是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欢迎宗老师。  [05-03 11:08]

宗良:

  主持人好。  [05-03 11:10]

主持人:

  欢迎您,第二位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欢迎查教授。
    [05-03 09:32]

查道炯:

  您好,大家好。  [05-03 09:33]

主持人:

  欢迎二位,我们知道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进行主旨演讲中,提到了要扩大开放这样一个重大举措,央行行长易纲也在接下来马上给出了金融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可以说体现了我们中国的速度和中国的效率。在访谈开始之前,二位能不能就这个金融对外开放具体释放出了一个怎样的信号,或者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评价它,我们简单来聊一聊,宗老师。  [05-03 09:33]

宗良:

  这里面可以看到习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里面特别强调了加快服务业的开放,尤其是金融业的开放,在金融业的开放里面,特别要求要落实外资能够控股,将来能够参与并购。当然易行长也特别提到了十二条,这十二条应该说向市场释放了一个“中国将坚定的推进对外开放”的信号。特别是这个信号的意义体现在,在整个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坚定的推进对外开放,这时候实际上非常好的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有着更加深入的意义。
  当然从具体内容来看,我们觉得这次选择的时机是非常好的,正好既是我们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么一个新的时机,同时也是应对逆全球化这么一个时机。这次措施还特别有力,因为易行长特别提出来十二条里面,不是说像过去那么简单,一下子拖了多久,不是,今年一年之内六条在未来几个月完成,然后未来一年又有五条,还有一条今年完成。实际上就是说基本上来讲2018年就要有很大的落实,所以这中间我们觉得向市场释放了一个超预期的金融开放的信号。  [05-03 09:34]

主持人:

  体现了我们的一种决心,查教授怎么看?  [05-03 09:34]

查道炯:

  这次金融对开放从时机来说抓的特别好,目前世界经济增长还是特别强劲,但是在增长背景下面,从美国开始还有其他几个国家,有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包括欧洲也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但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外是有资金的,这个资金为什么不把它吸引到中国来?如果我们看过去几年的数据,全球资金流动的范围每年的增长量大概是9%左右,但是过去三年五年左右外资来中国的比例是4%,它为什么慢下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外国的钱做中国的事。同时刚才宗先生也讲了,这次开放不光是金融,金融开放它要做的是带动服务业的开放,金融是整个服务业其中的一部分。我想除了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话题,金融开放以外,我们还要注意到一个最近国务院宣布的重要的决定,那就是药品的进口方面,从5月1号起有几款致癌的药把它降低关税,然后同时审批研发新药的进口要加快,这个都是涉及到百姓生活的。我为什么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讲?我们不能把金融的开放单独来看就是一个钱的事,它后边涉及到是整个金融业链条的事情,既然国外有这么多钱,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它吸引到中国,吸引的过程当中带动全球的服务业来中国竞争,同时也把这个中国的服务业介绍到其他的国家去。  [05-03 09:35]

主持人:

  的确,就像刚才二位讲的,对外开放不仅仅是金融方面的事其实也是改变了老百姓的一些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影响了一些老百姓在国外投资的一些机会,我们说这一次的对外开放继续的不断深入当中,对于外资以前在投资到中国的受限,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和影响?宗老师。  [05-03 09:35]

宗良:

  这次从内容来看,还是非常特殊的。易行长提到了十二条,大家在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那么多,但是可以粗粗的划分为两类,一大类是属于机构再加相关的业务,跟这类有关,中间可能涉及到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各类机构都涉及到了,但是有一个很突出的状况,就是说对于银行类的机构来说非常突出,就是要求未来中外资银行都是一样的,能够参与相应的并购,甚至可以达到控股,没有问题。涉及到证券类的,跟证券相关的类别,比如说现在先把整个比例提高到51%,就是说也可以控股,三年之后把这个比例限制取消,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就是说未来的情况下,在中国市场可以达到外资控股的比例。
  第二个就是说在这个机构里面,它原来受的业务限制,这次大范围的取消,就是说一下子在业务范围上明显的放开。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从这个机构积极相关的业务,或者说从市场准入业务中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05-03 09:39]

宗良:

  第三方面大的变化就是说从市场的层次,这次在股市里面,你比方说中间很简单,咱们开了沪港通,深港通,这次把沪港通,深港通额度由原来的130亿一下子增加4倍,变成520亿。另外一方面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完成沪伦通,这一下实际上是把资本市场的开放提升了一个档次,就是说从原来与香港之间的联系,到联系到完完全全的国际市场,就是说跟伦敦联系在一起,同时在一些具体的措施上面还做了一些更大的变化,这样给全球的投资者提供更加好的投资渠道,可以看到一个从机构的角度对外开放,一个从市场的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可以说开放层次是很深的。  [05-03 09:40]

主持人:

  不仅仅是从范围方面,在很多领域当中也是很深入的去对外开放,谢谢宗老师,查教授怎么看?  [05-03 09:40]

查道炯: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金融服务,从国家的安全角度都是比较敏感的,一个国家它的银行体系或者说它的金融体系对开放到什么程度?历史上基本上是有两个基本的途径,一个途径是先谈成一个条约,谈成一个协议,你比如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关于银行业和对外开放是有一个时间表,有一个额度。
  另外一个就是说把这个条约放一放,我主动来开放,中国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且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超过15年了,尽管在世贸的框架之下,外国你比如说欧盟、美国,对中国是不是市场经济有一些疑问,我们自己并没有去被中国和一些大国之间围绕世贸的问题,被这个纠缠住。我们走的是主动的开放,这个旋律,这个节奏不光是对中方有利,它也是对全球经济有利的,我们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通过这次的金融开放,其实我们告诉世界,用一个比较时髦的话,就是对其他国家发出一个邀请,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不仅给自己企业,给外国企业一起增长的机遇。我想现在只是开了一个门,就像刚才说到的我们三年之后会取消外国的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机构控股的比例。只有我们在中国国内,把这个外商投资在金融领域投资的比例取消之后,那下面中国的金融企业才有可能去其他的国家,也要求它给中国金融机构同等的待遇,所以这还是一个未来准备的很好的举措。  [05-03 09:41]

主持人:

  也就是说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的改革的红利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可以享有,只要我们能够更好的去推广全球化,其实世界人都可以分享红利。接下来的话题想跟宗老师进行探讨,您觉得在这样一个格局之下央行起到的是什么作用?  [05-03 09:41]

宗良:

  应该说伴随着我们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央行在这里面发挥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整体上来讲体现出这种宏观层面上的开放,像这种涉及到总体格局,应该说央行会承担非常重要的责任。像这次易行长作为代表能够提出中国金融开放的举措,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我们觉得这么一来的话,能够把中国的金融开放纳入到一个整体的角度去考量,我们觉得是对未来的开放意义重大。易行长也特别提到了开放的几个原则,一个方面就是说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这个就是说顺应了国际的标准。第二个方面就是要求我们金融开放能够与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或者说资本项目有机的衔接起来。第三个方面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监管有机结合起来,整个从三个原则里面能看到是一个整体的体系,综合的来统筹,这样的话会使我们国家的对外开放是更加有序的推进。  [05-03 09:42]

主持人:

  那我注意到易纲行长表示说将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的一视同仁,允许外资银行在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这个对于国内的银行来讲,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05-03 09:42]

宗良:

  这条的话,我觉得确确实实会带来很大的变化,但是有一条变化就是说中国这个市场,像刚才查博士说的,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全球不断增长的市场,同时的话这个市场会给中国,给全球都带来巨大的红利,这中间中国的开放正是为了让全球的金融机构都能够分享这么一个红利,所以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个方面的趋势就是说未来整个来讲,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这种竞合的格局会发生结构性的转变,将来大家可能在市场谁能干得好,谁来干,谁能干得好谁的业绩大,这中间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大家都可以在这里面分享效益。  [05-03 09:42]

宗良:

  第二个角度就是说外资银行总体来看,在未来的情况下这个业务量可能会呈现一个相对来讲扩张的态势。我们知道过去的话,外资银行的相对比重大概占2%左右,但是目前来讲大概只有1.28%左右,应该说这个比例低了。这个比例低了,不是因为咱们限制了外资银行,实际上是什么概念?是这些年中资的金融机构发展的太快了,然后外资金融机构还是保持原来的发展速度,这中间就再加上对于有些方面的开拓不到位,所以在新的时期,我们觉得应该是顺应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态势,就是说加快发展,甚至说不要在东部,就是说你可能有所发展,但是中西部是现在发展最快的地方,我觉得外资银行可以未来在中西部寻找自己发展的大的空间,外资银行在产品服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应该把它们在全球最先进的经验都带到中国市场来,为中国市场相关的客户服务,这样为业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就是外资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间,也许会出现有一些好的目标,发现好的目标,外资银行可以来并购,我认为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就是说希望大家一块来共同的分享这个中国市场快速增长的蛋糕,一块推动中国市场高质量发展。  [05-03 09:43]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查教授。  [05-03 09:44]

查道炯:

  其实刚才他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就是竞合,既有竞争有合作。我想外资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跟居民消费直接打交道的银行,外资的银行和中资的银行同等的在中国市场运作的时候,它竞争的是什么?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竞争的还是怎么把金融产品和实体经济挂起钩来。往往我们议论金融的国际化的时候,很多普通老百姓他就看两条。
  第一条,这里面有什么所谓的理财产品?它给我的年利率会多高。第二条,能不能我给它付点费,告诉我买那个股票赚钱。  [05-03 09:44]

查道炯:

  这是错误的理解,金融机构为什么要引进到中国来?为什么要开放?或者说所有的国家,我们做国际政治研究的观察,它竞争的是什么?竞争的是你作为金融机构是一种中介,你怎么样服务于你所在的这个社区的实体经济的能力,你怎么样能够去做好市场调研,去规避这个风险的能力。外资银行在中国更加活跃之后,刚才说竞争和合作,中资银行要注意的是什么?中资银行要注意的是学习外资银行怎么来做对中国市场上的机遇和风险的分析这个方法。千万不要把这个东西理解成它无非就是一个利率,无非就是一个贷款的利率,无非就是一个翻着样的金融产品,大妈去买或者排队,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的银行要做的是人家看我们经济的哪一方面,比如刚才说的银行在中部和西部不同的产品怎么设计的,包括外资银行在中国可能经营失败了,它失败的原因在哪里?那么我们学了这一套,当然不是说我们自己没有外方可学的,外方也在学我们,这才是我们在开放的过程当中具体要做的事。这样的话竞争出来的就是一个健康的金融服务,这是我对这个事情的理解,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也是对我们具体的中资银行,对我们做银行业分析,包括我们怎么利用银行,普通老百姓也好,还是企业也好,是一种全方位的挑战,是一个新的挑战。  [05-03 09:45]

主持人:

  所以说树立的原则就是金融业要为实体经济去服务的。  [05-03 09:45]

查道炯:

  你只有为了实体经济服务,才能够持久下去。  [05-03 09:46]

主持人:

  没错,谢谢。我们都知道“一带一路”成为了全球共识之后,更多的中国的企业也选择走出去,走出国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对于这些中资企业走出去,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05-03 09:47]

宗良:

  这里面如果从更广义的角度来讲,金融的对外开放,刚才咱们说的主要是这个层次,就是是属于让外资进来。但是另一方面确确实实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也涉及到我们中资对外的开放,那也出来了,相当于是走出去。这个层次里面又分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机构走出去,一个是市场走出去,一个就是属于货币,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这三个方面。
  实际上未来我们国家走的路应该是在这个基础上是双向的金融开放,双向的金融开放真正的把我们整个市场与国际市场联通,然后我们的货币,人民币能够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使我们的机构能够遍布到全球的主要的点,这样的话就是说能够比较好的为“一带一路”能够提供全球化的,或者说全球的这个金融服务,当然就是说在全球金融服务里面,很简单的一个,在国外某个市场然后有一个大的项目融资,可能涉及到跨境的,还涉及到多种货币,这种情况下,就是说开放的市场才可以提供下来。  [05-03 09:47]

宗良:

  当然在这个市场里面你会发现大家觉得还是用人民币好,至少有一部分要用人民币,因为光用美元的话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赶上这个项目开始建的时候,赶上美元松,这个时候属于放水的阶段。但是等着项目建着建着差不多了,赶上美元开始收,这个美元就开始紧张,一下子咱们这个项目想完成都很难,所以过于依赖美元融资,会给咱们的项目带来更大的风险,只有双向的金融开放才能有效的支撑中国的这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样的话才能够真正的为中国,为全球的经济金融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05-03 09:48]

主持人:

  好的,谢谢您,查教授。  [05-03 09:48]

查道炯:

  这个“一带一路”我们作为学者也到过一些国家调研,我不是金融方面的专家,但是通过调研的过程,我想金融业的开放跟“一带一路”的关系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第一个我们的金融业走到了更多的深入“一带一路”的国家,它是为中资的企业节约了成本,这个成本除了刚才讲的货币的用其他的通货,像美元、欧元、日元之外,这是汇率方面的成本。还有一个成本就是文化方面的成本,不同的规则,包括你去翻译,包括不同的法律适应性。现在还有一个风险的问题,你比如说我们可能认为是很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但是如果说“一带一路”某一个国家市场,它被第三方制裁了,美元用不了。  [05-03 09:48]

查道炯:

  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这就到了我要讲的第二个,怎么样来合规经营?现在进入“一带一路”,很多中资企业特别是投资企业,不管是做基建还是加工企业,因为做事的都是具体的公司,具体的人,他不懂这个外语,或者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了解对方的法规也需要一个过程,往往没有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去应对,什么叫合规,怎么才规范,这一套规范需要由银行在中间起到一个变相的中介作用,告诉我们企业你怎么样才能规范经营,也告诉我们的企业对方市场有哪些风险,因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控是银行自己重要的层面。
  最后一个就是说第三个层次,我们的金融机构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包括刚才讲的融资多元化,它实际上是一个风险分担的过程,包括你设想一下,假如说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中资银行,去某个“一带一路”国家,我们比如说以缅甸、老挝为例,它这个市场本身就比较脆弱,如果是有银行在这里作为一个中介,它可以帮助企业在当地融资,我们讲第三方合作,中国、第三方还有“一带一路”的国家,这样把我们的金融风险项目融资的风险就分担下去。当然这是个非常漫长的学习过程,我们要有这种决心和意志,所以是很大的机会。  [05-03 09:49]

宗良:

  这点我再接着查教授稍微做点补充,确确实实在“一带一路”上的话,咱们中间这几年做了好多项目,但是在做项目的时候确实也涉及到大家整个企业对当地市场不了解,像我们中国银行还有工商银行都在“一带一路”上有大量的布点,这些机构有比较长的经历,在当地都已经经营很长时间了,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这确确实实能够帮助客户,不是一个简单的光是说提供点融资的服务,还是能够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帮助企业,这中间会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说那个市场里面要注意什么,哪些特殊的法律,有哪些可能违规,或者说人家认定的违规你都要小心,对这种提醒对咱们的企业经营,尤其在海外还是很有意义的。  [05-03 09:49]

主持人:

  可以说不仅仅提供了资金的帮助,也提供了法律方面,人文环境和政治方面的,可以说自己原来在经营过程当中吃过的亏,或者是积攒的一些经验。  [05-03 09:50]

查道炯:

  当然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作为学者,您作为媒体,我们讨论政策的时候也不要把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这边参与的深度,参与的成效,有很多的标识,有很多的标准可以去评价,但是国内往往有的时候比较心急,就是说我们金融机构到了国外去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走的怎么样,对吧。这是一个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更重要的指标我想是两个。  [05-03 09:50]

查道炯:

  一个就是我们的企业去“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它盈利的成本比较高,就是说如果是失败的比较高,那说明这个事情不管您用什么,这是一个。
  第二就是说怎么样促进当地的实体经济的增长,这个才是长久的,假如说我们有更多的金融业到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我们也放了很多的人民币在这个里面,同时那个国家的人民币转入了当地所谓的虚拟经济里面,那是不可持续的。结果我们跟着那个国家的虚拟经济,我们人民币一起倒霉,所以在国外经营还是有一个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这些具体投资项目经济性,提高它盈利的可能性服务,而不是说人民币在全球的流通占了多少比例,那个是要做,但是不能揠苗助长,不是唯一的。  [05-03 09:51]

主持人:

  谢谢,有一个话题想请二位帮一些网友解答一下,金融开放和金融放开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05-03 09:51]

宗良:

  这里面说金融开放主要一般意义就是对外开放,对内开放,主要指的还是说什么概念?对外的层次多,就是引入一些东西,是这种性质的,就相当于是有准入这么一种层次在里面。说到这个放开,我倒感觉什么?更多的是体现改革的层次,我们怎么样把很多的东西,原来管住了,现在要把它给放开,实际上从改革层次来看的。前面更多的从开放的含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间的话,如何来处理?实际上你要从咱们国家的情况来看,就是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实际上很多东西都是要解决放开问题,当然这里面我觉得这两个层次又不能完全的拓开,两个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可能有的地方放开和开放有点交织,交织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需要注意的在开放或者是放开的过程中间,我们有序的加强金融监管,不断的提升我们整个竞争力,就是说整个竞争力最终推动的还是说整个金融业,或者并且金融业在实体经济的过程中间取得良性的发展。  [05-03 09:52]

查道炯:

  这个从开放到放开,我的观察是,当然我看来可能更多的是国外包括金融界对中国的政策的理解,不一定正确。开放意思是让外国的金融机构来,但是限制比较多,比如说你可以设立代表处,你不可以设立分行,比如说你不可以直接和中国的个人商户打交道,比如说你做经营货币,不可以经营人民币,或者进行人民币的条件是有一定的限制,你来了,但是规规矩矩比较多,预先给你设定的。  [05-03 09:52]

查道炯:

  刚才讲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就是所谓的放开,也就是说对这些外商银行的管制少了,外商银行所经营的业务范围大了,更具体来说当然只是学者的设想,不是国家的政策,你比如说以前我们贷款可能只能是作为个人,只能去中资银行,下面你也可能到外资银行去贷款。
  当然这个里面就有一个你去怎么判断风险,怎么去判断这个成本,你只看利润还是其他的抵押或其他的成分,这个过程当中从开放到放开的过程当中,像你真正要做到的一视同仁的地方,就是对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同等力度的监管,外商银行在中国的经营不是说所有的外商都是合法合规的,该罚的罚,该管的管,这里面不歧视是很重要的原则,我想就是国民待遇里面,国民里面有守法的,有不守法的,所以如果说原来是有条件的,现在把这个条件减少一下,门槛降一降,但是终究走向的还是一视同仁。  [05-03 09:52]

主持人:

  好的,谢谢。刚才两位提到了金融业扩大开放,除了机遇以外也带来一些挑战,也就是风险。我们在风险方面具体要如何去防范呢?  [05-03 09:53]

宗良:

  确确实实应该说整个来讲,确实金融开放会带来比较大的好处,带来整个的环境中间大家一块来取得一个良性的发展。当然也会存在一些风险,我觉得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去看。
  第一个方面,就是说是属于可能是咱们由于这次能够允许并购了,我觉得未来可能有些中小金融机构,如果是碰到经营不善的状况,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甚至就是并购。但是也不要把它看得特别悲观。这种并购实际上有可能是良性发展的重要的过程,你不要觉得被并购了,我就不好了,真正并购有可能走向另外一条发展的过程,但是对整个市场来讲,还是可以的。  [05-03 09:53]

宗良:

  第二个层次就是说资本市场跟国际市场联系比较多了,伴随着沪港通,深港通,还有今年的沪伦通,通了以后可能跟国际市场联系就会增大,往往涉及到资金之间的流动,资金之间的流动来去,这中间可能会影响我们有些方面的政策不能像原来一样那么自主了。我举个例子大家可以感受到。过去美国股市涨跌可能给咱们联系没有那么紧密,但是你看今年就会发现一个很大的状况,美国股市跌的时候,咱们股市也明显的下跌,实际上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方面是有资金的联系,另外由于有各种各样的因素预期方面的联系,连在一起,使我们的市场与国际的联动性开始增强,这中间也是一个风险。因为好的时候可能带着咱们好,但是差的时候,如果控制不好,这中间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压力。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我们觉得金融开放是利大于弊,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把风险尽量有所控制,这样的话才能保持这个市场的良性发展。  [05-03 09:54]

查道炯:

  我想有四个方面的压力,第一个压力信息量大了,这些银行来中国业务量大了,日常接触多了,业务范围扩大了,这么多的信息眼花缭乱,特别是关于国外的信息,我们自己的判断能力来如何甄别,这个对于我们银行业具体的操作,每天你要做决定,是买还是卖,这个是信息风险,自己确实要提高这个能力。因为都是这么一个信息,不同的银行做的决定不一样,你亏了,没人给你掉眼泪,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我们要防的是所有国家在金融开放的过程当中,监管的过程中热钱的问题,热钱的问题就是短期进短期出,大家比较明白。
  第三个就是洗钱的问题,热钱不一定是洗钱,洗钱是违法的,这里面像巴塞尔公约,其他国家银行,我们和外国机构的合作,G20下面的信息分享和其他方面的合作,洗钱。
  最后一个是怎么样让合法的金融来往的渠道里边,怎么防止它走向了支持一些非法的活动,或者反人类的活动,这个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很不容易。
  这个也是很锻炼人的一个过程,所以说我们是做教育的,不能说它只有正面的发展,这个里面是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过程。  [05-03 09:54]

主持人:

  好的,谢谢。我注意到曾经有研究称金融服务业的跨国境服务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增加一国宏观上整体金融违约的概率,二位怎么来看之间相互的影响,怎么来评价?  [05-03 09:55]

宗良: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次来说,一方面,应该说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你比方说中间相对而言跨境的业务,跨境的业务涉及到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市场环境有不同的法律,不同的政府各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总体上来讲,这会让大家感觉到相对来讲风险会有所增大,就是说大家会觉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确确实实增加了宏观调控有可能的这种风险。
  第二个层次怎么来理解呢?这种发生的变化是有利有弊的,因为就是说我们面对的跨境,但是有可能有的地方可能要好一些,有的地方要差一些,甚至就是有好的地方那个风险可能比咱们所想象的还要低一些。就是说既有风险高的,也有风险低的。这样的情况都有,都有的情况下应该说是属于可能是你要选择好了,你选择的可能风险还是稍微低一点,最后效果也不错。  [05-03 09:56]

宗良:

  第三个层次,我觉得重在考虑我们自己防风险能力,或者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实际上金融业做的就是一个很大程度专门来管风险的,我们需要的就是识别这个风险,然后能够把这个风险控制好,这么一来的话你反过来把这个风险可以变成机遇,因为你可以想象,凡是市场最好的地方比如说风险最小,但是大家挤的人也多,挤的机构也多,你不一定知道哪个能否赚钱,我们需要的是谁能够把这个风险与收益之间,能够合理的达到一种平衡,这才是考验一个金融机构的实力,就是成熟度。这中间我觉得应该是从几个角度来去看,所以风险并不是一件坏事,谁能把这个风险处理的好,然后把风险转为效益才是根本之所在。  [05-03 09:56]

主持人:

  多维度的看待这个话题,查教授。  [05-03 09:57]

查道炯:

  一定会有违约的情况出现,怎么处理才是我们的挑战,我是做研究的,做学术的,从国家政策的角度,也是我们监管的一部分,我想至少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出现违约的情况,不护短,什么意思?只要违约了,不管是中资银行还是外资银行,也不管是大的小的,也不管原本市场前几百强,我们把这个为什么出现违约?也不是把它作为反面教材,就是把每一个细节好好的解剖麻雀,把它分析出来,为避免下一次出现,不护短。或者说用另外一个词,就是在透明的基础之上做到公正,这是一个事情。  [05-03 09:57]

查道炯:

  第二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这个框架之下,因为中国这个市场这么大,我们银行体系或者说我们的一些支撑的银行体系、金融体系跟外国不太一样,历史上过去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学生心态,去吸纳在其他的市场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金融规则,这些防范风险,防范违约只是一个方面。以后怎么样中国开始学着往前走,也就是发挥国际领导力的话,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牵头来协商性的产生一些新的条约,一些新的规则,怎么样去共同防范这种包括违约在内的风险。
  这个是要做的,一个在中国国内出现的这些事,不护短,好好的分析,为了防范。第二个,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些新的制度性,包括跨国制度性,我是允许你准入前国民待遇来中国,但是来中国是有规则的,我们的规则必须不断的一步一步更新,这个更新的基础,其中一个处理违约类型的事情。
  总之违约这个事情,中国人老说不能因噎废食,不能有了违约就不出现,我们就好像往后缩,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处理它。  [05-03 09:57]

主持人:

  在今天的节目最后想请二位用简短的话表达一下,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金融业的开放二位对未来有什么期许?  [05-03 09:58]

宗良:

  我觉得这中间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让我们的金融业取得了一个快速的发展,中间未来的几十年全面的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这几十年我们觉得应该是金融业能够支持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的这么一个重要的载体。  [05-03 09:59]

主持人:

  好的,谢谢,查教授。  [05-03 09:59]

查道炯:

  我的专长是做国际政治的,国际关系的,我想金融业对于中国走到现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顶梁柱式的作用。作为未来,作为我们今天谈的这个话题的一部分,一个重要的期许就是说金融业第一个是服务中国自己的实体经济,服务中国自己的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二个我们的期许就是说中外之间的金融业的关联,就是把全球化里面,全球的产业链条和利润链条做的更扎实一些,尽量避免出现那种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这个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05-03 09:59]

主持人:

  的确,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但是机遇就像一个粗糙的石头,只有通过我们不断的改革开放的精挑细刻,不断的扩大开放的包容的心态,才能赢来更好的新的焕发的新的生机。再次感谢二位今天能够做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的收看,更多精彩内容我们也期待与您持续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05-03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