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双11”热点营销式微,基金公司或更注重长期效应

2018年11月13日 11: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何思

  “双11”购物狂欢节历来是各大商家追捧的热点,基金公司也不例外。往年此时,各大基金公司均使出各种招式,或招揽新用户,或回馈粉丝,花样百出。然而,相比往年的“大动作”,今年的基金公司却有点“静悄悄”。

  多“走个过场”

  早在2013年,淘宝首辟理财分会场时,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易方达基金”)就推出国内首只定制基金,100元起购,而当日实现的平均单笔认购额超过1万元。然而,这样的热销场景今年并未出现。

  记者统计了三季度剔除货币和理财基金后发现,规模排行前十的公募基金公司多在各自微信公众号、APP、官网上应个景,相关的“双11”活动并未引起“现象级”追捧潮,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如发现金红包、礼品等。10家基金公司中,共有5家采取此种营销策略,包括中银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广发基金和富国基金公司。如招商基金发起“全民理财节”活动,除直接点击领取现金红包外,还可通过大富翁闯关领取货币红包。南方基金、广发基金则发起名为“锦鲤”的抽奖活动,奖品有手机、护肤品、美食等。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基金公司设定的相关活动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为15天。

  二是推出费率打折等申购优惠措施。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均有费率优惠活动,但并未提及“双11”活动,只是活动时间有所重合。如在11月1日起的两个月内,华夏基金旗下的一只产品的申购费率打0.1折。而易方达基金则是参与苏宁基金的认购费率优惠活动,享1折优惠。

  三是蹭热度时,趁机推出新产品。如嘉实基金表示为市场找了个“脱单”的朋友,即旗下新研制的智能全流程投顾服务,博时基金则反套路地给“剁手族”一颗“解药”,即把闲钱存入旗下的货币基金中。

  更注重长期效应

  显然,采用第二、三种营销策略的基金公司参与“双11”活动的意愿不大,占比为50%。对此,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严监管和基金公司愈加重视提升自身实力的观念下,短期热点营销策略式微是必然趋势。

  有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解释道,在费率优惠方面,监管叫停了零费率活动,因而优惠力度不大。“一般情况下,促销包括产品销售和费率优惠。但是‘双11’当天,我们并没有发布类似产品优惠的公告,包括之前证监会也叫停了基金公司把申购费用优惠至0费率的活动,现在普通的优惠应该都在1折至4折间。”

  此外,在营销手段方面,监管多次强调合规性。如有媒体报道称,今年1月23日,证监会机构监管部指出,各公募基金管理人等相关人员需关注“追热点”、“捧明星”、“过度营销”等非理性因素的苗头,并不点名批评了“爆款”基金。

  而在今年8月,监管层针对养老目标基金的销售运作,提出了“几个禁止”,包括销售时不做夸大宣传,不能进行有奖销售,不得使用抖音等方式宣传。

  因此,上述基金公司从业人员向本报记者表示,其公司开展的“双11”活动,并未有顺带销售旗下基金的目的。“纯粹就是品牌活动,没有涉及具体产品,如果涉及,就成有奖销售,属于违规行为。”

  那么,这些活动取得的效果如何?证券市场专业人士王斌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蹭热度营销只是短期吸粉,不会长期有效。“在投资者方面,投资者最终看中的是收益率,交易的成本不会是唯一因素,基金毕竟是个专业性很强的金融产品,不是简单的消费品,搭流量的热潮来进行基金营销都是短期的,不会长期有效。”

(责任编辑:李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双11”热点营销式微,基金公司或更注重长期效应

2018-11-13 11:39 来源:国际金融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