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固收权益齐动员 基金公司打造冬季战略

2018年10月22日 06:48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今年以来,尤其是10月开始的市场调整,使投向权益市场的基金一片惨淡。股熊债牛的市场格局中,公募基金固收投资、权益投资以及市场拓展策略都在发生转变。A股寒冬中,基金公司采取冬季战略,“熬过寒冬”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

  债基成“中流砥柱”

  虽然今年权益类市场低迷,但债市却走出一波牛市行情,截至10月19日收盘,中债总财富指数今年以来上涨6.62%,大力拓展短债、定开债、委外债基、货基等固收类投资业务,成为公募抵御市场寒冬的“过冬术”。

  固收类业务俨然成为不少公募公司今年管理规模和经营业务的支撑和重点。摩根士丹利华鑫、华泰柏瑞、融通等多家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今年以来他们公司旗下的债券基金均取得了较好收益,固收管理规模明显上升。

  北京一家中型公募绩优债基经理对记者表示,基金公司经营靠的是赚取管理费,其所在公司的固收业务对公司经营的贡献保持稳定,权益这块规模缩水比较多,公司整体仍然处于低迷状态。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以来低风险资产相关业务,包括货基在内的固定收益基金、非公募的年金业务都更为稳定,货币基金、长期业绩优秀的债券基金成为资金的“避风港”。

  融通基金固定收益团队也表示,年初公司固定收益团队果断看多并加仓,实现了较为可观的收益。公司的中长期债券基金规模显著上升。

  除了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堪称今年市场的“网红”基金。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今年固收类业务比较好做,短债基金规模增长很快。“货基收益率下行,而同样安全、收益又略高于货基的短债基金受到资金青睐。”

  北京一位基金经理也透露,短债基金比较好发,比如金鹰基金的短债产品,募集了10个亿,公司规模上升很快。

  虽然债券市场行情总体较好,但债市震荡加剧,市场波动也在放大,因此,锁定一定投资期限的定开债基,成为今年固收规模增长的另外一个亮点。

  北京上述基金经理表示,今年多数债券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吸引机构资金的青睐。另外,得益于定开债理财,不少银行系公募规模攀升。“一些银行系公募基金规模增长很快,比如沪上某银行系公募今年新成立的债券类基金可以为公司贡献近200亿的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业务中以机构资金为主的委外债基今年也有不俗的成绩,不过受资管新规影响,不少基金人士并不看好这类业务的发展前景。

  北京一位基金公司市场营销总监透露,他所在公司一直以固收业务为主,委外债基对公司业绩贡献较大,权益市场波动对公司经营影响有限。“公司的机构客户多,他们的资金规模大、专业能力强,公司做大管理规模相对容易,可以获得更好的管理费收入。”不过,他也担心,虽然固收类委外给机构客户赚到了钱,但因为资管新规的影响,尤其是银行以后要自己管理资产,很多银行都在收缩委外规模。“我们的委外规模今年已缩水了10%左右。”

  北京上述绩优债基经理也告诉记者,受资管新规影响,很多银行对委外投资是在萎缩的,依靠委外发展业务的公司,前景并不乐观。

  伴随债券行情的走好,债券基金规模水涨船高。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债券型基金总规模达到1.91万亿元,比去年末增长了30%。

  权益类产品

  转向追求绝对收益

  股市下行,基金公司的权益类投资陷入困境,规模出现缩水。记者了解到,市场不好,基金公司越来越重视产品的绝对收益,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发行定开产品,通过锁定投资时间来获取绝对收益。

  信达澳银基金投资总监王咏辉告诉记者,今年的绝对收益产品对公司的贡献比较大。市场低迷,权益产品不好卖,基金公司转向做绝对收益。据他介绍,信达澳银的投研将向两个方向转变,一是投资理念的转变,做价值投资;二是投资策略上的转变,做绝对收益产品。王咏辉告诉记者,公司从今年开始已布局了定期开放基金,从量化角度开发产品。“从现在的点位来看,可以多发一些权益产品,进行逆周期布局。”

  信达澳银的这两个转变也是业内基金公司比较主流的两个转变方向。

  诺德基金是较早将低回撤、绝对收益作为权益类产品特色竞争力的基金公司。诺德基金董事长潘福祥表示,面对当前市场环境,公司主要以两种策略应对:投研方面,做低波动、低回撤绝对收益;同时积极完善产品线,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据了解,这一策略已见到成效,公司有部分产品需要实施限购措施来限制申购。

  此外,一些基金公司还通过发行定开产品来锁定收益。“上半年我们就发行了定开产品。虽然这类产品发行难度很大,但是我们判断定开产品更为契合市场环境,能够带来绝对回报。”

  记者了解到,除了产品方面的调整,还有基金公司在投研层面“微调”,通过降低灵活配置型基金的仓位减小净值回撤风险。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是否做绝对收益,或者说是否向绝对收益转型,要看基金合同。“我们有一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仓位可以做到0~95%,我们就选择空仓,不给投资人亏钱。”

  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提醒,有的公司宣传绝对收益可能只是一种营销手段。“今年行情不好,做相对收益很难吸引投资者,有些公司可能想通过绝对收益做营销。”他表示,从过去经历来看,在市场表现不好的情况下,部分基金公司会提出做绝对收益,一旦市场变化之后,他们还是会继续做相对收益。

  华泰柏瑞基金表示,他们的被动股票投资、主动量化投资和主动股票投资的平均资产规模均好于去年同期,固收投资的管理规模也呈上升趋势。在权益投资是否该向绝对收益转向这一问题上,华泰柏瑞基金认为,公募产品主要是为投资人提供资产配置工具,风险收益特征应该保持相对稳定。“我们的权益投资策略(股票多头)不会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变为绝对收益策略,我们的绝对收益策略(对冲策略)也不会在牛市时变为股票多头策略。我们同时提供权益投资策略(股票多头)和绝对收益策略(对冲策略),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投资人,尤其是机构投资人可以选择不同的产品进行不同比例的配置。”

  和华泰柏瑞一样,海富通也是绝对收益、相对收益“两条腿走路”。海富通基金表示,相对收益的权益类基金因为业绩比较基准以股票指数为主,不可避免地随市场行情出现较大波动,但权益类产品弹性更好,是基金定投的良好标的,也是投资者长期投资的“抄底利器”。

  还有一些公司在好好练“内功”。融通基金权益投资部表示,公司在推进投研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个人能力、组合管理以及公允定价,使得风险调整后收益实现最大化。

  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表示,他们对未来2到3年的股票市场并不悲观。前期下跌之后,A股市场的风险已经得到极大释放,他们将择优配置,耐心等待市场情绪的修复。

  挖掘优势各出奇招

  实际上,今年基金整体营销困难重重。弱市之中,权益类基金产品难有表现;资管新规的实施,也使固定收益产品受到很大限制。不少基金公司表示,与其被动等待,不如积极应对,提前布局产品线、降低预期、重点突破等策略都取得不错效果。

  浦银安盛、诺德等基金公司就提前进行了产品布局,满足弱市下投资者多元投资需求。浦银安盛基金近年来加强场内工具化产品的开发,大力发展宽基、行业ETF及主要资产类别ETF产品。如去年发行的首只跨市场基本面指数基金——浦银沪港深基本面100指数,今年公司又推出了主动量化产品——浦银安盛量化多策略混合基金。同时,浦银安盛基金近年来全力打造定开债基产品线,凭借其投资理财工具的属性,在股市下跌时,表现较为稳定。

  诺德基金从去年就开始多方面完善产品线,在债券基金、货币基金等领域布局了多只产品。“东边不亮西边亮”,在权益类投资熊市遇冷的情况下,该公司的货币基金规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上升。

  华南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也表示,今年市场营销不好做,目前公司的策略是发行新基金,丰富产品线,之后再逐个加强做持续营销。“对新基金产品来说,我们跟机构合作,先确保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弱市环境下,部分基金公司主动降低了新基金的营销预期,采取“积极保成立、未来做持营”策略。一家次新基金公司总经理向记者透露,现在新基金要靠自己保成立,新发产品依靠自有资金,同时鼓励内部认购的方式成立。“现在是发行权益类产品的好时机,容易做出业绩,等以后有了业绩再做持续营销就会容易很多。”

  还有一部分基金公司在基金营销上进行重点突破。一位长期从事基金营销的基金公司人士介绍,该公司固定收益投资业绩突出,今年的市场拓展,公司发挥这一优势,在机构端和银行渠道都拿到了相当的申购量。

  记者了解到,在针对机构客户与零售客户的营销力度来看,各家基金公司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一家次新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在存量产品上,公司尽可能吸引机构客户,不过,机构存在短期考核的压力,实际进入的机构资金尚不足够。

  还有相当部分的基金公司将营销重心放在了零售客户上。“我们通过线上渠道积极争取零售客户,线上客户的发展空间很大,需要提前布局。”一位基金营销人士表示,该公司在平台都进行了营销拓展。由于线上类固收产品较多, 客户更偏向货币型“宝”类产品,竞争非常激烈。

  北京上述市场营销总监也谈到,该公司非常注重大零售,希望多点布局,给客户提供深度服务。“整体上来看,以‘业绩+服务’为中心,尽量在市场底部,把好的投资策略和理念传递给客户。同时开展定投业务,多做路演和投资者教育,建立客户信任,培养理性投资的理念。”

  融通基金也表示,该公司一直很重视基金定投,过去两个月就做了1300多场定投讲座。

  海富通、鑫元等基金公司则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拓展机构客户,沟通了解资管新规下机构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对零售客户进行投资者教育,推荐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人。”华泰柏瑞基金也谈到,该公司的市场定位是为投资人提供合适的资产配置工具,所有认同我们投资理念的投资人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