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港股牛市风头正劲 关键还要敢于扬帆

2017年11月02日 09:10    来源: 北青网    

  今年权益类市场最大的风口在哪里?港股。

  截至10月9日,恒生指数实现上涨28.75%,显著超越同期上证综指8.72%的涨幅,高低立现。这一对比数据说明什么?你在A股千辛万苦获得的成绩,在港股只需要等风来就成了。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北青网记者 罗雪峰

  三大要素继续支撑港股牛市

  港股如此靓丽的市场表现,基本面的改善是其最强的支撑点。自年初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一直超预期表现,市场对2017年国内GDP的增速预期最低时仅为6.2%,目前已修复到6.7%,预期不断修复推动了恒生指数的上行。

  当然,港股一大特色就是好吃不贵,而且还是全球出了名的估值低、分红高,这也是这一轮港股牛市的基本面支撑。不过,在经历了过去一年的大涨后,不少投资者都在问,港股估值是不是贵了?

  从数据来看,港股目前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都还是合理水平。港股有史以来的几轮大牛市最高市盈率超过20倍,市净率超过2倍,而目前港股市盈率在8月份到达本轮上涨的峰值也仅14倍,市净率1.36倍,只是略微高于均值。客观的说,港股并不算“便宜”,但远远未到“贵”的地步。

  此外,南下资金的持续加持也是助推今年港股牛市的一大因素。自从沪港通开通后,内地资金成为了港股重要买家之一。截至9月14日,两市港股通自开通以来累计净流入5132.54亿元。

  这种南下资金还在慢慢改变港股的投资偏好。港交所的数据显示,统计2016年全年,按交易额计算,港股第一大外地投资者来源是英国(23.1%),第二是内地(21.5%),第三是美国(20.1%)。以成交量计算,内地资金首次超过美国资金。这种结构说明两个问题,看好港股是并非只有大陆资金。第二,南下资金正在逐渐改变港股的审美标准,这对内陆资金是一件好事。

  港股的表现给了国内公募基金公司一个展现专业投资能力的机会。可以说,2017年只要征战港股,或多或少都会有不错的成绩,这叫战略选择正确。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0月9日,目前市场上71只沪港深主题基金,绝大多数取得了正收益,今年以来平均净值增长率为19.6%。

  大风口下比拼谁敢扬帆

  在收割港股的这批基金中,如何脱颖而出?这就要求不光战略选择准确,实操战术也得优秀,既会选又会做,业绩不好也难。

  工银瑞信沪港深股票基金截止到10月9日今年以来涨幅29.78%,位列同类前1/7,不仅跑赢同类平均水平,而且显著超越同期基准。此外,例如,工银瑞信香港中小盘股票美元基金,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今年以来涨幅高达31.46%,位居同类产品前三。

  工银瑞信港股产品的超额收益来自于哪里?其中之一便是来自于精准的判断,比如说仓位。当大行情来到时,维持高仓位是不二选择。渤海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二季度全部 QDII港股基金的港股仓位均值为60%,而工银香港中小盘的港股仓位达86.01%,远高于同类平均水平。工银沪港深半年报数据,截至6月底,该基金港股通投资股票占基金资产净值比高达92.3%。

  港股风头正劲,但关键时刻需要基金经理敢于扬帆。翻看工银瑞信沪港深基金的二季报,前十大重仓股全部为香港市场股票,香港市场含金量非常高。排名第一的重仓股正是港交所股王腾讯控股,充分享受了中国互联网王者的收益增长。

  工银香港中小盘基金经理分析表示,“趋势上,我们对于未来一年左右的香港市场还比较看好”。尽管目前看来,港股市场进入一个相对震荡的市场环境,但从AH溢价来看,港股市场总体比A股便宜25%-30%,部分公司更是折价一半,在国内投资者加大海外资产布局的环境下,港股作为大家最了解的海外市场,吸引力依旧非常大。所以,震荡结束后,中期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内投资者加大对港股的投资,预计香港市场还有继续上涨的空间。

  稳扎稳打 战略布局带来全面收获

  回顾工银瑞信的香港征程,可以说是稳扎稳打,收获也是水到渠成。工银瑞信自2005年成立以来就着力开拓海外业务,并于2011年起发起设立全资香港子公司工银瑞信(国际),依托香港市场帮助国内投资者寻找海外机遇,同时也可为国际投资者创造投资国内市场机会。

  2016年工银瑞信进一步发力港股,当年3月、4月,工银瑞信连续成立了工银瑞信香港中小盘基金和工银瑞信沪港深基金。从此后港股的走势来看,这两只基金全面赶上了香港此轮牛市,可谓精准踩点。近期,工银瑞信第2只沪港深基金——工银沪港深精选10月11日至11月7日发售,港股市场相关产品布局不断丰富和完善,投资者可通过农业银行等代销渠道,或工银瑞信官网等直销渠道进行认购。

  特别提一下,此次工银沪港深精选的拟任基金经理郝康,也是目前工银沪港深股票基金经理,现在担任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权益投资总监,兼任工银瑞信资产管理(国际)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具有丰富的海外和A股投资经验,证券从业经验达16年。

  实际上,工银瑞信在港股投资的成功,只是工银瑞信大战略布局的一个缩影。从历史来看,工银瑞信并不是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在它2005年成立时,已经有45家基金公司了。但12年一个轮回,工银瑞信在2017年6月底公募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6991亿元,全行业排名第二。

  在这背后,有工商银行股东大力的支持,但也是工银瑞信自身锐意进取的结果。一家综合型资产管理公司,三驾马车不偏废,业绩给力,销售得力,风控不脱力。如同美酒生意,业绩解决了酒香的问题,销售解决了巷子深的问题,风控则保证了这门生意长治久安的问题。

  翻看工银瑞信这些年的投资业绩,无论是权益类还是固收类,都是亮点频现,比如说长跑优势品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工银瑞信货币等。短期来看,截止10月9日,工银瑞信主动型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不含QDII)今年共有16只收益超15%,固收产品中工银添颐、工银信用纯债一年定开都表现不错,“添字号”系列已经成为金字招牌。

  从工银瑞信的产品和布局来看,工行稳健文化影响深远,无论是征战国内还是海外,机构业务还是个人业务,每一块业务不显山漏水,却都基础扎实,随着时间的发酵而厚积薄发。久而久之,工银瑞信各方面业务数据都跑到了同行前列,真正开启了大象起舞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