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2019上半年车险实录:薄利行走硝烟不断 大小公司冲突尖锐

2019年09月04日 20:00    来源: 保财论道    

  导读

  2019年上半年保险业成绩悉数出炉,有忧有喜的生存生态背后,业务分化,似一组密码亟待破解。

  今日起,保财论道将推出第一组系列文章,聚焦“大乱大治”的车险业务,从数据看格局,从乱象看短板,从监管看方向,从创新看未来。

  人保、平安、太保老三家“死守”之下真的活的好吗?车险市场红海搏杀下中小财险公司夹缝生存“喝汤”都成奢望,能活下去?今天,保财论道推出第一篇《2019上半年车险实录:薄利行走硝烟不断、大小公司冲突尖锐》,带您看一个真实的最新车险生态。

  车险江湖,从来都是纷争不断。

  回溯来看,随着国内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车险业务发展空间巨大,加之相较于非车险业务,车险业务能够在曾经规模至上的保险行业,快速实现保费收入,进而占领市场,因此,车险业务自然成为财险公司必争之地。

  经历“跑马圈地”,如今,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老三家”死守,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分走车险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以国寿财险、大地财险、中华联合财险等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公司,则苦苦谋求稳固现有市占率、市场利润;后部的三、四梯队财险公司夹缝中谋生,面临规模和效益之间的艰难选择。

  “车险迎来了更为艰难的时刻”,进入2019年,车险市场上的“哀嚎”之声似乎日渐高涨。强监管、治乱象、频亮剑之下,作为财险市场第一大险种,财险公司通过车险业务拓展市场的初衷,在持续亏损压力下,已构成了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数据,往往能反映真实情况,今日,“保财论道”通过梳理近5年数据,还原一个真实的车险生态。

  01老三家的鏖战

  人保费力保“一哥”,太保难挽份额下滑,平安份额利润两头抓

  先从财险“老三家”切入来看。对于大型财险公司而言,或许不同于小公司效益为先的诉求,规模效益两手抓,是其更为强势的选择,保住份额扩大优势,一场市占率的角逐,始终未停歇。

  整体来看,近5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三家公司车险业务收入占比,均占行业比重的6成以上,2014年“老三家”市占率约66.85%,这一数据至2018已升至约67.47%,2019年二季度末,稍有回落至67.06%,市场集中度稳定。

  相对固定的整体份额之中,也有着“你追我赶”的火药味渗透而出。

  人保财险坚守力保车险市场“一哥”的位置,但市占率却一路下滑。从2014年的33.55%略微下降至2018年末33.04%,2019年中期,市占率进一步收缩至32.15%,但仍保持在3成以上。

  市占率同样呈降势的还有太保财险,从2014年的13.27%下滑至2018年末的11.23%,2019年中期稍有回升至11.63%。

  平安财险则是“老三家”中,唯一一家市占率持续上涨的公司。从2014年的20.04%提升至2018年的23.2%,上涨3.16个百分点,2019年中期,再提升至约23.28%。上涨的市场份额背后,与平安财险加强业务推动力度,以及出台诸多激励政策刺激相关,据了解,早前平安财险对部分地方机构市占率进行划线,达成目标即予以奖励。

 

  注:数据来源于监管通报公告、各公司年报等官方数据,由于统计口径问题等原因或略有出入

  市场份额的“抢夺”背后,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浮出水面,即净利润比拼。

  作为人保集团业务重头的人保财险,不仅面临着力保市场地位的远虑,还要承受净利润“腰斩”的近忧。数据显示,2018年,人保财险车险净利润从2017年度的87.48亿元大幅下降至38.94亿元,净利润跌回2014年左右水平。

  事实上,人保财险历来以成熟的渠道业务谋求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报行合一对渠道业务的强监管,让注重直销业务的平安财险获得市场优势。从趋势来看,自2014年,平安财险车险净利润有明显提升,从2014年的13.44亿元上涨至2018年的43.54亿元,涨幅达到223.96%。

  太保财险虽然难挽市场份额持续回落,但车险净利润方面却有明显的改善调整,2014年太保财险车险净亏损12.2亿元,2015年扭亏为盈,实现13.73亿元的净利润,此后3年亦保持盈利状况,2018年净利润13.93亿元。

  进入2019年,车险日子不好过的情形日渐明显。“老三家”车险业务净利润也进一步下滑。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人保财险车险业务净利润实现22.58亿,同比下降40.79%;中国平安车险业务净利润实现20亿,同比下滑14.82%;中国太保车险业务净利润6.42亿,同比缩水18.63%。

  从财险“老三家”车险业务数据看,平安财险近三年车险综合成本率小幅下降,从2016年的97.9%降至2018年的97.4%,但2019年上半年车险综合成本率回升至97.7%;2018年末,人保财险车险综合成本率98.4%,2019年上半年下降为98.1%;太保财险2018年末车险综合成本率98.3%,2019年上半年上升为98.4%。

  “综合成本率上行压力较大”,万联证券在近期发布的《保险行业2019年中期策略报告》中指出,在严格执行“报行合一”的监管政策下,尽管车险综合费用率得到暂时控制,但小额赔付减少带来的赔付率下降边际效应减弱,“预计未来车险综合赔付率有上行可能”。

  除此之外,商车费改导致车均保费下降,险企保费收入刚性减少,新车销量负增长,市场增量不足等客观原因,综合导致车险市场保费收入增速下降,未来随着车险费改持续推进,大型险企承保端盈利能力或也将承压。

  02中小公司的困境

  二梯队国寿财、大地利润摇摆不定,三梯队全军覆没陷亏损、低市占泥淖

  如果头部险企的车险之争,是“安内与攘外”同步并行,那么二、三梯队及后部小型财险公司的车险生存现状,则更显冰冷、残酷。

  大型险企强势分割市场后,留给其余险企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少?进一步拆分市占率,“保财论道”提取近5年行业车险市占率超过1%的财险公司数据,进行分析。

  从趋势来看,车险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高水平,2015年至2018年,财险“老三家”市占率逐步上行,从66.5%增至67.47%。

  剥离“老三家”,2014年,车险市占率超过1%的险企仅有9家,合计市占率23.92%,剩余50余家财险公司享有不到10%的市场空间。2015年、2016年,情况依旧,前12家险企占有90%以上的市场;2017年、2018年,单家车险市占率超过1%的险企下降至10家,行业剩余60余家险企抢占不到15%的市场份额,无异于“红海”搏杀。

  车险经营的利润情况,则更令人揪心。一组监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车险承保盈利公司数量分别为9家、11家、16家,盈利面从大公司稍向中小公司扩展。而据“保财论道”统计,2017年、2018年,车险为前五大险种,且披露具体经营数据的财险公司中,均仅有7家实现盈利,“车险业务亏损常态化”并非业内口头禅,而是实实在在的经营情况。

  多数公司,不仅不能在车险市场上“吃肉”,连“喝汤”或也成奢望。

  进一步细分来看,2018年,车险保费收入100亿以上的第二梯队7家财险公司中,仅有中华联合、阳光财险、太平财险分别实现4.29亿、5.01亿、3.92亿的净利润,国寿财险、大地财险、天安财险、华安财险4家险企承保亏损。

  车险保费收入在30亿至100亿之间的第三梯队,则“全军覆没”,均承保亏损。其中,安盛天平、浙商财险、安诚财险亏损情况较为明显,在3亿元之上,分别为5.58亿元、3.68亿元及3.42亿元。

  第四、五梯队中,鑫安汽车保险成为一股清流。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行业共有33家险企车险业务收入在1亿元至30亿元之间,其中,仅有鑫安汽车保险一家,实现0.32亿元的净利润。

  注:数据来源于各公司2018年报,仅统计前五大险种中包括车险且披露具体数据的险企

  汇总来看,2018年,全行业车险业务收入超7800亿元,并入统计的55家财险公司中,仅有7家实现盈利,共计109.95亿元,48家亏损,共计亏损85.8亿,全行业累计净利润24.15亿元。

  2017年以来,车险与非车险业务增速明显分化,车险保费增速连连下滑,非车险业务快速发展。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行业车险保费收入3966亿元,同比增长4.55%,但业务占比降至59.14%,已低于6成,7月延续这一趋势,截至7月末,车险业务占总保费比重59.68%。在三次商车费改之后,试点地区车均保费明显下降,若未来试点区域扩大或推向全国,车险保费增长压力将更大。

  如今,经历数次商车费改,车险市场已走到关键节点,车险保费增速持续低位,大公司各不相让、苦苦鏖战,小公司夹缝求生,冲突愈显。然而不破不立,车险市场下半场,又该如何迈向前?

  

(责任编辑:马先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19上半年车险实录:薄利行走硝烟不断 大小公司冲突尖锐

2019-09-04 20:00 来源:保财论道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