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三巨头平均收入大涨利润大缩 产品结构回归保障

2009年04月13日 10:00   来源:北京商报   崔启斌
·机构预测明日大盘走势
·独家:每日A股数据精粹
·析中国龙投资组合样本
·股市实时行情数据一览
·每日股市交易提示一览
·证券报纸每日机构荐股
·火车实名购票断了黄牛财路
·广发基金:五大行业浮现机会
·虫草价疯狂 何以超黄金
·九国评级遭降 欧债危机升级
·泰康人寿保费首现负增长
·农超对接"平价蔬果"上市
·中信证券去年净利125亿
·基金实时行情资讯一览
·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排行
·财经各类知识技巧汇总
·证券机构分析文章一览
·证券分析师看市有话说
·理财师解读理财那些事

    随着中国太保年报出炉,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内的三大上市公司保险巨头年报已经出齐。3份年报均显示,公司业务收入猛涨,净利润却骤降。

    平均收入大涨利润大缩

    年报显示,三大保险巨头的业务收入都以两位数增长,平均涨幅达35%。其中,国寿收入与增幅均排首位,业务收入2955.79亿元,同比增长50.33%;平安保险业务收入也首次破千亿,达1293.83亿元,同比增长28.2%;太保业务收入为940.16亿元,同比增长26.6%。

 

    业务收入扩大并非意味着盈利能力强。与业务收入猛涨相比,去年三大保险巨头净利润较2007年出现大幅缩水,平均降幅高达73%。其中,国寿实现净利212.8亿元,同比下降45.3%;太保实现净利13.39亿元,同比下降80.57%;平安实现净利最少,为8.73亿元,降幅最大,同比下降94.4%。

    “金融危机与国内特大自然灾害是其中重要原因,还有利率下调及汇率波动等因素影响。”针对净利润“跳水”的原因,分析人士还表示,“中国平安净利降幅最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资富通浮亏达200亿元,中国太保从2007年年底一上市就遭遇资本熊市,上市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实质性的利益。”

    不再激进

    不过,面对不利的投资环境,三大保险巨头都在积极进行投资结构调整,如进一步加大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并缩减了投资风险较大的权益类资产占比。

    太保年报显示,在央行大幅降息之前已经大量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2008年占比高达86.9%,同比增加21.5个百分点;权益类投资占比4.7%,同比下降18.1个百分点。

    平安也进行了类似调整,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达80.7%,同比增加29.8个百分点;权益类投资占比为7.8%,同比下降16.5个百分点。

    国寿对2008年的投资结构披露得更为具体,与2007年相比,定期存款增长35.40%,债券类资产增长29.94%,基金资产降低51.34%,股票资产减少67.44%。

    投资各有侧重

    国寿与平安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对未来投资股市仍持谨慎态度。“这与去年证券投资收益不乐观有直接关系。”业内分析人士指出。

    国寿董事长杨超曾表示,近期仍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并密切关注国内新投资渠道。国寿还高调宣布将寻求海外投资,并积极推进海外并购和股权投资。 

    与国寿相比,平安更看好国内中长期市场发展。平安总经理张子欣指出,海外市场不容乐观,公司将会以国内的权益类投资为主,以及H股投资。对于平安曾于2008年初公布天量融资方案,张子欣称,近期并没有融资计划。

    太保表示投资业务遵循资产与负债匹配的基本原则,并积极推动另类投资,例如基础设施债权和股权投资。对于此前备受关注的太保H股上市,年报并未透露。

    回归保障

    在调整投资结构的同时,三大保险巨头都在调整产品结构来为投资减压。

    国寿坚持以发展传统型和分红型产品为重点,并发展长期性期缴产品,对以往积极推出的投连险和万能险转变为“适度发展”。杨超表示,去年坚持发展保障型产品,不断提高了产品的盈利能力。据年报显示,2008年国寿实现首年期缴保费收入达359.92亿元,同比增长26.05%。

    太保年报显示,人寿保险业务重点拓展长期期缴型的传统险分红险,公司并没有在资本投资火爆时跟风推出风险较大的投连险,并将万能险占比由2007年的37.8%降低至22.1%,减少利率下调带来的利差损。平安也开始积极推出保障功能较强的分红型产品,叫停部分万能险来优化产品结构。

    “面对波动较大的投资市场,投资型产品不利于业务规模的稳定持续发展。”保险专家表示,未来保险业必然还会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投资型产品销售将进一步压缩。

    而投资策略和产品类型的调整,也将为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与保费增加等短期利益相比,避免大起打落、健康稳定发展才是企业真正的生存之道。业内人士指出,在经历了2008年的洗礼后,三巨头已经从起初的激进回归到了理性的发展道路上。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保险业有望在2009年实现“回归”。 
 
(责任编辑:王慧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要闻导读
  • ·最高人民法院明确企业资不抵债认定标准
  • ·国务院出台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指导意见
  • ·北京上海等地黄金周楼市惨淡 购房者仍选择观望
  • ·十一黄金周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达6962亿
  • ·前三季A股半数散户亏超30% IPO融资致股灾来临
  • ·惠誉国际下调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
  • ·[财经名博秀] 马云收雅虎最大障碍是政治因素
  • ·辞职员工曝GUCCI门店虐待员工致多名孕妇流产(图)
  • ·不知不觉成“卡奴” 信用卡有多少收费不为人知
  • ·月入2万的保险营销员的一天 客户是“泡”出来的
  • ·合作专栏】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周周看
  • ·CE大本赢(软件说明&下载)  银行T+0理财品受青睐
  •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