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一个多月内人民币上演“千点反弹”

2018年08月28日 07:02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一周前,很多人在想:要不要多囤点美元?

  如今,不少人寻思着:这一回是否与2017年一样?美元会不会砸手里?

  过去30多年里,凡是看贬人民币、抢购并较长时间持有外汇的居民和企业,最终都蒙受了较大损失。

  近些年里,一些国际投机者试图通过做空人民币谋取暴利,事实证明他们严重误判了形势。

  今年7月初,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在郭书记说这番话的一个多月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元关口附近上演了“千点反弹”。而这也是很多人担心“美元会不会砸手里”的缘由。

  一个月之内外汇逆周期调节三次出手

  8月27日早间,香港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最高涨到6.7843元,连续第二日创出8月以来新高。

  此前一日(8月24日),离岸人民币从6.9元附近疾升,最高至6.7996元,较日内低点反弹近1000个基点,收盘时上涨882个基点,涨幅达1.28%。

  这是十天之内,离岸人民币第二次出现超过800基点的上涨。8月16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反弹852个基点,涨幅1.23%。

  而在8月1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最低跌至6.9580元,距7元关口一度不到500基点。

  逼近7元关口,人民币对美元神奇反弹,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美元指数在8月15日创出14个月新高后出现一轮调整;

  与此同时,近一个月外汇逆周期调节举措接二连三出台。

  据悉,8月16日离岸人民币大涨,很大程度上与一则央行窗口指导自贸区银行通过跨境资金池业务向离岸调出人民币的业务的消息有关。

  

  8月24日,离岸人民币再次大涨,则直接受益于”逆周期因子重启的消息刺激。

  8月24日19时,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发布新闻稿称,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重启“逆周期因子”。10分钟后,央行网站转发了该条新闻稿。

  

  除这两项举措之外,人民银行还于8月3日宣布,自本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更早些时候,7月3日,人民银行易纲行长、外汇局潘功胜局长先后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看法,主动发声稳定市场预期。这一系列的举措,为”逆周期因子重启埋下伏笔。

  

  中间价是”锚“”逆周期因子直接作用于中间价

  2017年5月末,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以对冲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波动。

  按业内的说法,“逆周期因子”就是为对冲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而生,随着汇市顺周期波动重现,“逆周期因子”重启是顺理成章。

  外汇市场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市场主体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影响,忽视宏观经济等基本面向好对汇率的支持作用,放大单边市场预期并自我强化,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以中国工商银行为牵头行的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汇率工作组”总结相关经验,建议将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这一建议得到了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的赞同,并于 2017 年 5 月末由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宣布正式实施。

  摘自2017年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

  2018年7月3日,易纲行长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称“近期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我们正在密切关注,这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有些顺周期的行为。”

  2018年8月3日,在央行宣布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时,再次提到“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

  2018年8月24日,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也称“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

  央行曾称,汇率作为本外币的比价,具有商品和资产的双重属性,后者意味着汇率波动可能触发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导致外汇市场出现顺周期波动。

  央行还称,在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可通过校正外汇市场的顺周期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市场供求还原至与经济基本面相符的合理水平,从而防止人民币汇率单方面出现超调。

  “中间价对于人民币即期汇率而言,有点像股票价格的上日收盘价。”招商证券谢亚轩表示,一只股票每个交易日能够涨跌的极端价位是上日收盘价基础上的±10%,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日升贬的极端值是中间价基础上的±2%。可以说,中间价决定了人民币汇率每天“涨停”和“跌停”的极端价位,既是每日人民币汇率的“锚”,也是一个时期人民币汇率升贬速度的重要影响因子。

  既然中间价是人民币市场汇率的“锚”,而“逆周期因子”直接作用于中间价,其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及市场预期的影响不言而喻。8月2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快速拉升走势,就很能说明“逆周期因子”的“威力”。

  外汇市场的“政策底”逐渐明朗

  不少市场机构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短期跌破7元的概率已进一步下降。

  “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必要时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在2018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央行强调了外汇管理的“底线思维”。

  反过来理解,8月以来,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继续走弱,并逼近7元关口,外汇逆周期调节接连出手,很大程度上说明,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波动和价位水平已经触及外汇管理的“底线”。可以预期,倘若当前人民币继续走弱,宏观审慎管理将进一步加码。

  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在经过连续4个月的上涨之后,也出现了上行乏力的迹象。市场对美元走势的看法存在较大分歧,美元指数能否有效向上突破仍有待观察。近期一些非美货币对美元均有所反弹,人民币汇率在贬值风险得到释放之后,面临企稳运行的有利条件。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短期跌破7元的概率下降。但同时,外汇逆周期调节意在对冲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避免外汇出现单边超调,不是为了扭转外汇市场运行趋势,也很难扭转外汇市场运行趋势。

  人民币汇率能否有效企稳,最终取决于我国经济运行形势和发展前景。

  央行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增长韧性较强,人民币汇率有条件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