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一场10亿元理财骗局是如何步步推进的

2019年12月10日 07:34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一个看似精心设计,实则漏洞百出的骗局,是如何一步步推进的?

  日前,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刑事裁定书,揭开了这起涉案金额高达10亿元的理财骗局。

  诈骗模式成型

  事情得追溯到四年以前。

  2015年5月,经王某1、陈某1、常某、肖世兴商议,围绕常某银行行长身份,在徽商银行做一笔理财业务。

  但这笔理财业务背后却暗藏猫腻——先骗取出资方将理财资金存入常某任职的徽商银行蚌埠固镇支行,再通过虚假手续将钱骗出。

  肖世兴告知了名为赵朋的人,最终确定以徽商银行蚌埠固镇支行销售理财产品为由骗取资金,理财协议标的为10亿元,期限为2年。

  敲定诈骗对象

  赵朋几经周折、多次尝试后,终于找到了上钩的“猎物”。

  赵朋联系到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金融同业部银行业务处经理李某某,向其介绍了徽商银行10亿元、2年期的理财业务,年化收益率5%。李某某向中信银行总行汇报后,答复可以购买。

  李某某首先提出,将5%的年化利率拆分为4.5%+0.5%,并要求徽商银行一级分行在理财产品协议书上盖章。不过,因理财收益的年化利率4.5%不满足中信银行总行收益要求,李某某和常某最终确定该10亿元理财产品的年化利率为4.7%+0.3%。

  运作收取600万私利

  常某告诉李某某,其中的4.7%由徽商银行支付,另外的0.3%(600万元)由资金需求企业一次性支付,并告诉李某某理财资金不会全部用于理财。李某某没有将另外0.3%的利率向中信银行总行进行汇报,并和常某商定中信银行通过通道公司千石公司购买徽商银行该笔理财产品。

  然而,千石公司拒绝帮助收取企业支付的0.3%的利率(600万元)放在托管户。李某某便联系国元证券客户资产管理总部金融理财二部工作人员完备,并私自承诺支付2bps费用,让国元证券帮助收取购买该笔理财产品由企业支付的0.3%的利率(600万元)。完备答复可以收取,并提出用国元证券元通235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账户作为0.3%费用的收款路径。在运作收取0.3%费用的过程中,李某某还嘱咐不要对外透漏此事。

  实施诈骗

  这边厢,2015年10月21日,李某某、千石公司徐某与常某达成购买徽商银行理财产品的协议,协议利率为4.7%,当日16时许,10亿元资金通过千石公司鑫宝201号账户转入千石公司在徽商银行蚌埠固镇支行所开设的账户。在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办理核保核签过程中,李某某没有尽到核保核签职责,放任常某在徽商银行固镇支行盖章时的违规行为,没有制止和进一步核实。

  那边厢,由于国元证券元通235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账户无法从企业收取费用,李某某与完备商议后,确定由国元证券与支付0.3%费用的企业(力赛公司)签订协议的方式来收取。

  东窗事发

  2015年11月12日,李某某离职。

  2015年12月8日,千石公司发现10亿元理财资金没有全部购买理财产品,函告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决定终止该笔业务,提前结清资金。在此期间,李某某协调平安公司等金融机构欲帮助徽商银行提前结清该笔理财。2015年12月25日至2016年5月5日,陆续向中信银行还款近5.3亿元,至案发时,尚有4.7亿余元未归还给中信银行。

  该来的总会来的。

  2016年6月2日,徽商银行书面向蚌埠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称,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发现王某1等人伪造徽商银行蚌埠分行公章、钟秋实实名章,用于对外签署理财合同,涉嫌伪造公司印章。2016年6月3日,蚌埠市公安局决定对伪造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蚌埠分行公章案立案侦查。在随后的调查中,这起骗局终究浮出水面。

  值得一提的是,案发后,600万元被蚌埠市公安局冻结在国元证券账户中。李某某不仅没能拿到这笔私利,还将迎来牢狱之灾。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一场10亿元理财骗局是如何步步推进的

2019-12-10 07:34 来源:中国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