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号罚单频发 银行业穿透式监管持续

2019年01月29日 07:14    来源: 时代周报     罗仙仙

  1月11日,银保监会大庆监管分局披露罚单,分别对张贤科、李明贵处以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终身与取消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10年的处罚,案由为“对大庆市农村商业银行违规办理同业业务负管理责任”。截至1月29日,滁州银保监分局、六安银保监分局、河南银保监局等11家银保监局或分局先后开出 “1号”罚单,罚单总数为17张。

  “2017 年以来,监管政策收紧的同时处罚力度不断加大,处罚过程中体现出来行业内存在公司治理、内控等方面的问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金融行业仍将继续呈现强监管的格局。”联合信用评级分析师刘克东在近期发布评级报告中对银行业行情如是表述。而在2019年,严监管的态势仍将持续。

  违规发放贷款较多

  据银保监局网站,截至1月27日已公示了17张2019年“1号”罚单中,处罚案由集中在违规发放贷款、违规办理同业业务、报表造假等方面。

  从处罚对象上看,异地分行、支行管理问题仍然明显,其中涉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的分行机构的罚单就占了三成。

  河南银保监局在1月22日作出的处罚决定显示,招商银行郑州分行因“贷后监控不到位导致贷款资金挪用于对外增资、流入房地产领域”被罚款5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滁州分行因“重要考核节点虚假发放贷款”,违法违规行为涉及了滁州地区的南湖、天长天发、来安永阳等5个支行,被处于违法所得1倍罚款的行政处罚,各支行行长对“本行员工参与虚假个贷行为未起到应尽的监督管理作用付直接责任”而受到警告。

  另有中国工商银行晋中分行、中国建设银行呼伦贝尔分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等三家分行均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的相关条例,领到当地银保监局或分局的“1号”罚单,处罚金额为20万–25万元不等。

  从处罚的案由上看,在上述17张“1号”罚单中,违规放贷仍是银行业违规的痼疾,涉及信贷业务的罚单就有8张。据银保监会披露的罚单显示,其中秦安农商行出现了发放借冒名贷款,中国银行阳江分行则是因“消费贷款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受到行政处罚。

  实际上,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手段。而信贷业务作为银行传统业务,由于涉及面广,因此也是银行违法违规的高发地带。深圳某中小银行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信贷违规在实际操作中成本很低,“多数情况下仅个别业务人员就可完成,银行本身的风控能力是减少、规避这是违规行为的关键”。

  在“1号”罚单之后,银保监局官网截至1月27日已公布的2019年罚单共35张,累计罚款金额超300万元,共有3人被处以“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处罚案由还包括提供虚假信息、同业业务以及资金流向情况等。2018年,银保监会对银行业机构的监管似乎是一场“龙卷风”。据不完全统计,在已过去的2018年,银保监会系统对银行业开出的行政处罚已超3500张,而原银监会在2017年开出的罚单为2400多张,2018年的罚单数量增长近50%;2018年银行业累计处罚金额超过20亿元。

  在上述的3500多张罚单中,其中包含19张千万级大额罚单,共涉及18家银行,除了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外,多家城商行、农商行以及农信社也位列其中,分别是绍兴银行、渤海银行、厦门银行、河北银行、吉林蛟河农商行、吉林龙井农商行、大庆农商行和广东省农信社。可见,监管部门对农商行、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强。

  “中小银行收到巨额罚单数量相比于2017年明显增多,对整个行业的震慑和受罚机构的警示作用是很强的。”上述深圳某中小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之前多数的地方性银行在服务区域的意识、自身合规性等方面都不强,目前作为监管的重点就不一样了。”

  2018年3月,银监会下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对银行内部监管问题实施落实责任到人。记者也注意到,在2018年银监系统开出的罚单中,半数以上则是对违规个人开出的罚单,有超70人被禁止终身从事银行业工作,而对银行违规行为负主要责任的被处罚员工则超百人。

  银行业或现“马太效应”

  整体上看,在2016年8月,货币政策中性与金融严监管拉开序幕;2017年4月,银监条线的监管规则开始收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随后的7月定调“防风险”,同年11月的资管新规下发,推动落实金融严监管;2018年银行业延续了2017年强监管、严惩治的态势。

  随着潜在风险的缓解,在负债压力与资本约束的夹击下,银行业的发展压力也将加大,穿透式监管也将在2019年深入。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严监管的趋势下,发展的机会实际在向头部的银行机构汇总。”

  魏伟进一步分析称:“对银行业发展,目前的政策明确是支持实体经济。元旦后已‘降准’1个百分点,我们对今年市场的预测将‘降准’3–4次,对商业银行体系将带来充裕的流动性资金,但在严监管下,资金、业务都在向头部的金融机构集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27日,已有15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8年业绩快报,包括6家股份行、5家城商行和4家农商行。其中,招商银行在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486.56亿元,在16家银行中居首位,浦发、中信、兴业、平安和光大等银行在营收上均突破了千亿元。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中小银行在2018年的盈利上则表现为业绩压力增强。2018年9月完成A股上市的郑州银行,在近期的业绩快报显示为2018年净利润为30.34亿元,同比下降29.1%。对此,该行解释称:“四季度根据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并足额计提拨备,拨备计提超出预期。”

  “在中国加强监管以降低金融行业杠杆和风险水平的背景下,大型银行信用状况企稳,很多中小银行则更难适应改革。中资金融机构当中,马太效应日益显现。”标普全球评级在2018年年初的报告中就预测。

  对于2019年银行业发展,多位受访业内人士业表示“可能并不好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预测,2019年全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在5%–8%之间,较2018年可能略有下滑。同时,上述深圳某中小银行有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在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中小型银行之间,经营体量已存在明显差距,“未来实力雄厚的大型银行,很有可能进一步挤压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和地区性银行经营空间”。

  据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末,全国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分别为34.35万亿元、34.58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3%、5.3%,而在2017年末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2.3%、9.8%。可见,城商行、农商行在资产规模的增长率上已有了明显的下降。

  魏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城商行、农商行在经营区域限制于本地区后,原先靠外延式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再可行,2019年市场占比难提升。在目前的监管趋势下,在规模上已不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需要做好本地区金融服务的深耕。”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