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历经三次上市潮 银行勇闯“资本江湖”

2018年08月27日 07:50    来源: 国际金融报     陈圣洁

  繁华的深南大道东路上,有一幢外形酷似帆船的大厦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这是深圳曾经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深圳发展银行大厦。

  这栋大厦见证了我国首家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曾经的辉煌与落寞。

  31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发展银行(后与平安银行合并)诞生。随着早期资本市场的设立,深发展股票以深交所0001的代码上市,成为我国首家上市银行,并在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起落中,扮演着深市风向标的角色,成为一代股民心中永远的记忆。

  时移世易。如今,“深发展”的名字已从中国金融机构名单中淡去,风帆形大厦的顶端也早已更换为“平安银行”的标识。但作为“首吃螃蟹者”,深圳发展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上市之路上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为后来者探索道路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在深发展上市至今的31年中,中国银行业上市先后经历了股份制银行先行、大型银行推广、中小银行跟进这三次银行上市潮。而这股上市热情,至今还在延续中。

  第一波:股份制银行先行

  第一次银行上市小高潮出现在1999年至2003年,是银行业上市的开端。

  在5年时间内,4家体制机制相对灵活的股份制银行先后登陆A股,分别为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

  “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后,国内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而这些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尽管成立时间较短,但其资产质量也有较大压力。”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银行业分析师许文兵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银行成立时间不长,其不良率问题还不需动用大量的国家力量来解决,可通过在全国性的市场上市,内部消化这些不良资产。而且,这些股份制银行在管理架构、公司治理上比较完善,更为符合上市要求。”

  实际上,自1991年深圳发展银行上市以来,银行上市一直受到严格限制,直至1999年末,浦发银行才成为政策解冻后的第一家上市商业银行。

  1999年11月,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浦发银行获准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号码为600000。这时,距第一家银行股———深发展发行上市已过去近10年,与前一只金融股的发行也相距5年。

  作为我国颁布《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之后上市的第一只银行股,浦发银行的上市曾创下当时中国股市一次性筹资额最多的纪录,高达40亿元。

  对于浦发银行的上市,有学者评价称,“在WTO的脚步快速逼近我们的时候,金融业作为对外开放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的有识之士都在积极思考我国金融业的应对策略,并着手采取措施壮大和发展本国的金融机构。在这种背景下,浦发银行上市也许是时间上的‘无意’巧合,但它无疑解开了中国银行改革的新序幕。”

  浦发银行上市似乎打通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上市的“任督二脉”。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支持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股票的发行上市,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进行国家控股的改造,具备条件的也可以上市。自此,中国银行业掀起了一股上市浪潮。在浦发银行挂牌之后,民生、招商、交通、光大、华夏、中信实业和福建兴业等新兴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做上市准备工作。

  2000年12月19日,民生银行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民生银行上市不仅对自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境内银行上市的规范化也意义重大。

  据了解,由于银行的特殊性,当时监管机构对于银行上市非常谨慎。从2000年开始,证监会对银行上市先后发布了一系列规则和规定。金融企业上市,信息披露是关键。

  从2000年9月15日到11月2日,民生银行应证监会的要求,对招股说明书及申报材料进行了多次修改。主要是根据证监会发审委的书面反馈意见和证监会五次口头意见修改招股说明书,按照当时即将颁布的特别规定对招股说明书进行规范;2000年11月14日,证监会正式公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号至第6号,对金融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的信息披露作出了全面规定,民生银行成为首家执行新规则上市的商业银行。新规则出台后仅仅一星期,民生银行就公开发布了完全符合该规则要求的招股说明书。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生银行为特别规定的及时出台作了重要贡献。

  民生银行挂牌一年多后,2002年,招行也向社会公开发行了15亿股A股,实际募集资金107.69亿元,一举创下“三个之最”:当时国内总股本最大的上市银行、筹资额和流通盘最大的上市银行、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上市的公司。招行不仅把A股上市视为一个融资的过程,更把它当作一个消化历史包袱、提升管理、与国际接轨的过程。在政府未剥离一分钱不良资产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力量,先后拿出40亿元核销代账、增加拨备,使得招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2003年9月,华夏银行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成为全国第5家上市银行。

  作为一名银行业“老兵”,许文兵对当年银行股上市表现印象颇深。“由于当时银行股的数量较少,有一定的稀缺性,银行股受到股民的追捧。从定价水平来看,当时的定价比现在要高出不少,股民对这些银行股的接受度比较高。而上市之后,这批银行股的整体趋势是上涨的,且涨幅都较大。”许文兵回忆称。

  第二波:大型银行推广

  在股份制银行先后进入证券市场之时,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在寻求“浴火重生”之路。

  第二次银行上市潮主要发生在2005年至2007年间。按照“试点-推广”的渐进方式,交行、建行、中行和工行相继上市。其间也伴随着股份制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和城商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陆续上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

  2003年12月,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2004年1月,中央政府创造性地运用外汇储备注资大型商业银行:由汇金公司拿出450亿美元外汇储备(约合人民币3724.65亿元)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拉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序幕。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通过财务结构重组、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公开发行上市等先后几个阶段,四大国有银行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掀开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H股率先在香港市场挂牌上市,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此后不到7个月的时间内,又一“旗舰”大行——中国银行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续演“中国故事”,完成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第四大首次公开发行,并于次月在A股上市,为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再添浓墨重彩的一页。2006年10月,工商银行A+H股同步上市,成为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同时上市的第一家金融企业,当时创下全球有史以来IPO最大规模。

  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由于此次危机冲击,国内证券市场较为低迷,银行股IPO在2007年9月25日建行上市后便一度中断。而在A股市场运行的敏感时刻,农行IPO受到非同寻常的关注。2010年7月,农行完成A+H股同步上市。至此,国有四大行会师A股,为国有银行股改上市画上了圆满句号。2010年8月18日,光大银行上市后,A股银行股IPO再度暂停。

  值得一提的是,有着“第五大行”之称的交通银行也已于2005年6月、2007年5月分别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招行在此期间也一举登陆港股,创下了当时港股的一个“IPO奇迹”。据悉,2006年,招行在香港联交所发行了24.2亿股H股,实际募集资金203.37亿港元。作为股改后第一家以A→H形式上市、第一家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企业赴香港上市的境内企业,招行的H股发行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公开招股和国际配售部分超额认购倍数分别达到266倍和51倍,路演下单率达到97%。

  与此同时,在第二波银行上市潮期间,开始出现城商行的身影。2007年起,作为当时中小银行的排头兵,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3家城商行也成功登陆主板市场。

  第三波:中小银行跟进

  在经历第二波银行上市潮后,除恒丰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等少数几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外,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全国股份制银行已基本完成A股IPO。而对于为数众多的中小银行而言,上市之路才刚刚起步。

  但是,自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3家城商行上市后,城商行A股IPO的大门一度紧闭。此后8年,中小银行上市欲望强烈但没有一家成功在A股上市。

  “这与中小银行本身的特点有关。”许文兵指出,中小银行往往存在股权架构分散等特点,而且相比之下,其管理架构与公司治理水平等条件和前两波上市银行会有一定的差距。

  2013年左右,内地股市IPO审核仍在酝酿改革,导致大量拟在A股上市的企业难以完成融资任务,被迫转往其他市场寻求上市。

  根据2013年初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下称《资本管理办法》),商业银行在2018年底前要达到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根据要求,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一个百分点,即10.5%、8.5%和7.5%。随后,原银监会发布相关通知,给出了从2013年末至今年末的6年过渡期,明确过渡期内分年度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

  鉴于监管压力、政策风向,包括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等在内的多家A股上市无望的中小银行纷纷转战H股,第三波银行上市潮由此开启。

  直到2015年,仍在A股等待队伍中的中小银行终于等来了证监会发布的《中小商业银行发行上市的发行监管问答》,中小银行A股上市重新开闸。自2016年开始,各类银行全面上市或回归A股市场。

  2016年,是历史上单一年份上市银行数量最多的一年。共11家集中在这一年上市,其中8家登陆A股,3家登陆H股;而彼时已完成H股上市的郑州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陆续做出“回A”动作,再次递交A股上市申请。邮政储蓄银行也是在这一年登陆港股,至此,国有巨无霸级别的银行全部完成上市。

  续篇:银行股再扩容

  2017年,银行股IPO进入空窗期。经过一年的沉寂,2018年银行上市潮涌。

  根据证监会披露的信息情况表,截至8月16日,A股排队IPO的银行有16家。从资产规模上来看,目前在排队上市队列中的银行以中小银行为主,总资产超万亿元的仅浙商银行一家,并且出现了多家总资产远低于千亿元的银行,如马鞍山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大丰农商行等。而其归母净利润分布也较为两极分化,多数银行归母净利润在25亿元以下,今年3家银行已过会的银行也均在中小银行之列。

  综上特点,此次银行上市潮更像是上一次2016年银行上市大潮的延续。

  记者梳理最新的IPO排队情况发现,截至目前,排队银行中,亳州药都农商行、安徽马鞍山农商行、江苏海安农商行等6家银行的最新审核状态为“已反馈”,江苏大丰农商行、兰州银行、青岛农商行、浙商银行等10家银行的审核状态为“已反馈”,多数银行上市融资均写明为了补充资本金,增强综合竞争力。

  另据记者统计,截至8月24日,A股上市银行有26家,H股上市的内地银行(含“A+H”上市银行)有25家,新三板挂牌银行8家。

  2018年,银行业将迎来资本充足率新规“终考”,再融资意愿异常强烈,银行股扩容热潮再度袭来,IPO进程能否进一步加快?

  对此,许文兵表示,尽管目前整体市场表现较为低迷,银行整体上市的结构或会受到影响,“市场不好的时候慢一点,好的时候就加快IPO进程”,但是从大环境来看,2018年,银行股进一步扩容是大趋势。

  而对于近期出现的过会后迟迟拿不到批文,拿到批文后仍未能够确定发行日期,7月初还有两家银行在发审会前夜时被叫停的罕见情况。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整体上来看,今年以来银行股的IPO审核速度是比2017年快的,过会迟迟不拿批文和迟迟不上市,可能也是基于整体大市场低迷的考虑。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