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强调不搞"大水漫灌" 疏通渠道让资金真正流向实体

2018年08月22日 11:16    来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者按:8月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情况。央行副行长朱鹤新强调,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央行绝不搞“大水漫灌”。

  央行将继续平衡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切实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在会上表示,从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升有贬,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也明显提高。李波指出,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决定,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也不会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

  华创证券研究所周冠南在研报中表示,今年年初以来,央行一直维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但是从4月定向降准开始,央行政策的重心从重提“扩大内需”,到集中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和“深化金融服务”,再到集中出台“宽信用”系列政策,直至近期定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强调政策须有效落实。

  打通渠道 不搞大水漫灌

  今年以来,央行通过定向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净投放2.4万亿元,力度明显加大。一方面增强了信贷调控弹性,支持表外融资回表,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当对冲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

  另一方面,央行牵头发挥政策合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并动态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朱鹤新表示,一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保持较快增长。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存款类机构间7天期回购利率(DR007)中枢从去年年末的2.9%左右下降到8月中旬的2.6%左右。1至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48万亿元,同比多增1.69万亿元,已是去年全年同比多增量的近2倍;7月末,贷款余额增速为13.2%。

  二是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扶贫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较强。截至今年6月末,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7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有了明显下降,平均水平为6.41%,比上年末下降了0.14个百分点。

  三是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高等级债券利率显著下行。1至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25万亿元,同比多1.35万亿元。7月末,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23%和3.4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2个和0.40个百分点;5年期AAA级和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为4.28%和5.26%,较上年末分别下行1.14个和0.61个百分点。

  朱鹤新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既形成政策合力,又防止政策叠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保持战略定力。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朱鹤新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绝不搞“大水漫灌”。

  激励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信贷投放

  今年3次降准释放的资金中,有1万多亿元定向支持小微等普惠领域。6月23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文件,出台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等23条具体措施。

  近期市场反映,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面临资本金占用和MPA考核方面的掣肘。对此朱鹤新表示,少数扩张过快的金融机构可能在这方面感觉到有压力。但是,当前MPA对总体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增长实际上是不构成约束的,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广义信贷增长空间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朱鹤新强调,必要的资本充足要求是防风险的底线。总体来看,目前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普遍高于监管的要求,同时还在通过内源和外源多渠道补充资本,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

  4月份定向降准以后,央行在MPA中新增临时性的专项指标来专门用于考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要求金融机构将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并将节约的资金成本用于向小微企业让利。

  7月份定向降准后,央行根据相应情况更新了考核要求,在MPA结构性参数中将考察范围扩展到普惠金融领域,普惠金融领域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将获得更优惠的结构性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小微和“三农”等领域倾斜。

  朱鹤新表示,MPA也适时作了一些调整,特别是从参数上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方向性的东西作一些推进,通过正向激励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在债市融资方面,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表示,央行在努力推动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拓宽债券市场覆盖面和渗透水平,让债券市场不只服务大型企业,还能服务中小型企业。下一步,将在中小企业私募债、小微企业金融债、小微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拓宽资金来源,更多支持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不搞竞争性贬值 汇率不是应对贸易摩擦的工具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在吹风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李波表示,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决定。从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升有贬,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也明显提高。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也不会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

  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人民银行也坚持了底线思维,在必要的时候也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李波介绍,今年尤其是6月份以来,在一些工具的使用上发挥了逆周期调节的作用,比如8月6日,人民银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到20%,这都是一些宏观审慎的措施来防止外汇市场的顺周期行为导致“羊群效应”。

  李波表示,汇率最终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是稳中向好的,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从“宽货币”到“宽信用”

  华创证券研究所周冠南在研报中表示,今年年初以来,央行一直维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但是确认货币政策微调是从4月定向降准开始,此后政策的重心从重提“扩大内需”,到集中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和“深化金融服务”,再到集中出台“宽信用”系列政策,直至近期定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强调政策须有效落实。

  今年以来的政策转向可以概括为:

  4月“宽货币”政策初探。4月17日的定向降准,标志了监管部门首次引导银行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宽货币”环境持续;4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重提“持续扩大内需”。

  6月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宽货币”叠加“宽信用”政策落地。6月1日央行宣布适当扩大MLF担保品范围以支持小微、绿色、三农领域的债券和贷款投放,标志着刺激信贷的“宽信用”政策初露头角。

  6月24日央行再次实施定向降准,并明确要求此次降准资金要用于“债转股”和小微企业贷款,并建立台账以监督银行的落实情况,这标志着在“紧信用”迟迟得不到改善的状况下,央行不得不维持“宽货币”持续边际宽松,并定向为落后领域和国家重点扶持领域注入流动性;6月25日,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落实到正式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中,明确了关于支持小微企业的信贷、债券、MLF合格抵押品、MPA考核等方面的细则。

  7月广义口径的“宽信用”系列政策集中落地。7月份,为进一步修复信用环境,央行、银保监会和财政政策齐发力以实现“宽信用”,包括窗口指导银行增配中低等级产业债、加大信贷投放、边际放松对非标资产的金融监管、调整MPA结构性参数、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成立、发改委重启城市轨交投资项目审核等,这些标志着社融增速的持续下滑、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悲观预期及市场的低风险偏好已达到监管部门的容忍度边缘,“宽信用”政策加速发力。

  8月宏观经济政策明确转向和稳增长的定调正式落地。8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会议、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银保监会正式发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财政部正式发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等都陆续明确了政策的边际转向并强调了政策须有效落实。

  边际转向包括从“去杠杆”向“稳杠杆”转变、从“合理稳定”向“合理充裕”转变、从“供给侧改革”向“基建发力刺激内需”转变、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到“遏制房价上涨”转变。

  政策落实包括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融资的传导路径、强调信贷考核和内部激励以落实加大信贷投放、银保监会《加强监管 引领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及财政部72号文《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正式文件落地等。

(责任编辑:关婧)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央行强调不搞"大水漫灌" 疏通渠道让资金真正流向实体

2018-08-22 11:1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