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央行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2018年08月15日 14:10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 李林鸾

  【农村金融时报】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获悉,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央行决定自2018年8月6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

  远期售汇业务是银行对企业提供的一种汇率避险衍生产品。企业通过远期购汇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未来汇率风险,但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这种顺周期行为易演变成“羊群效应”。这并非央行首次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

  2015年“8.11”之后,为抑制外汇市场过度波动,央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定为20%。

  不过,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政放权、创新驱动战略等深化实施,中国经济增长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市场供求恢复平衡,市场预期趋于理性。因此,2017年9月人民银行及时调整前期为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波动出台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措施,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调整为0。

  “今年以来,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贬有升,弹性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也大体平衡。近期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国际汇市变化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波动的迹象。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央行决定再次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央行新闻发言人解释。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控人民币进一步贬值的预期,特别是外汇市场的顺周期的因素,将得到有效抑制。

  该新闻发言人同时强调:“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不是资本管制。”他表示,此举措并未对企业参与外汇远期、期权、掉期交易设置规模限制,也没有逐笔审批要求,更没有禁止企业开展这类交易,显然不属于资本管制,也并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

  具体来看,该发言人指出,央行要求金融机构按其远期售汇(含期权和掉期)签约额的20%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相当于让银行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计提风险准备,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属于透明、非歧视性、价格型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工具。

  同时,此举措对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也影响不大。“外汇风险准备金由金融机构交存,不对企业。企业可按现有规定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作为企业套期保值工具的性质不变。为满足交存外汇风险准备金的要求,银行会调整资产负债管理,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对于有实需套保需求的企业而言,影响并不大。”上述发言人说。

  从2015年的经验看,征收外汇风险准备金,对于遏制远期售汇业务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开始征收的2015年10月,当月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额只有53亿美元,相比8月份的高点下降了93%。2016年人民币持续贬值,但是银行代客远期售汇规模相比于2015年上半年大幅下降,12个月中有5个月低于100亿美元。

  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外汇市场监测,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